第558章 假如老朱生活在后世,法兰西局势有

类别:历史 作者:灵灵吼 字数:未知 更新时间:2025/05/21 23:05:30

听朱元璋又问及关于官吏贪腐之事,刘宽觉得既意外又在情理之中。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贪腐本就是一直需要面对的问题,就好像人的身上总会产生污垢一样。

想了想,刘宽道:“太上陛下,臣以为只要国家还是人在治理,就难免会发生贪腐之事。”

“因为只要是人,就会有私欲,而治理一个国家所需要的官吏队伍又相当庞大,官吏多了,自然有难以控制私欲、难以抗拒引诱之人以权谋私、贪赃枉法。”

朱元璋皱眉道,“难道就不能设计一套完美的监督制度出来吗?”

刘宽道,“臣以为,最初再完美的制度,随着其运行,也会逐渐出现漏洞,最终为小人所趁。”

“另外太上陛下或许听过一句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官吏只要起了贪腐之心,总能找到机会。”

“除非像后世一些科幻小说中那样,以超级电脑或者说人工智能来替代官吏治理国家——AI没有感情,便不会因为私欲而贪腐。”

朱元璋听了老眼一亮,“这倒似乎是个可行之法,可惜咱大明无法实现啊。”

说到后一句,朱元璋又露出了遗憾之色。

刘宽道,“其实这也只是后世人的一种设想——也有人说,即便将社会管理就交给AI,可还是会有人利用AI和制度系统的漏洞谋取私利。”

“于是有部份人便认为,只要这个社会还是由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组成,贪腐就永远不可能被彻底消灭。”

“就好像后世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有一段对话:年轻侠士见惯了江湖中的尔虞我诈,想要退出江湖;另一人却道:人就是江湖,你怎么退出?”

人就是江湖?

朱元璋听得微愣,随即感慨道:“此话简单却蕴含有大道理呀——人确实无法退出江湖,因为江湖本就是由人构成的。”

刘宽道:“所以,太上陛下即便再厌恶贪官污吏,也只能让朝廷加强对官吏的监督,以及对贪官污吏的惩治。就将贪官污吏当做人体的污垢,定期清洗便是了。”

朱元璋点点头,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但他接下来却问了一个更令刘宽头皮发麻的问题。

“刘宽,你说咱大明如今都变成了这样子,以后若再亡国,会是因为什么亡国?大概会在多少年后?”

刘宽苦笑,“太上陛下这可就为难臣了——臣哪儿能预知以后的事?”

“不过如今大明为当世第一强国,其他国家皆难望项背。内部制度也比较健全,只要皇位传续方面不出什么大问题,想来国祚延续个四五百年都不会有问题。”

刘宽这番话其实说得并不真。

即便大明皇位传续不出大问题,可难保随着科技发展,社会不会出现大问题。若朝廷能处理好,倒还好说;可若是处理不好,肯定会受其害。

朱元璋也觉得他这问题不是刘宽所能给出答案的,毕竟刘宽来自另一时空的后世,而非真能预知以后的事。

两人闲聊间,已在大桥上等了会儿,见怪雾迟迟不现,朱元璋估计这回是见不着了。

他望着桥下涛涛江水,一时思绪有点发散,问:“刘宽,你说咱若是生在后世,会是个什么样的人?”

“后世?”刘宽微微讶异,“太上陛下可指的是臣之前所生活的时代?”

“不错。”

刘宽略微沉吟道,“那要看陛下是怎样的出身,又具体出生于哪个时代了。”

“臣来大明时,后世新朝虽然才建国七十多年,但却经历了好几个时代,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特色,甚至有与之前迥然不同的。”

“基本上,可以说隔上十年,世界便与之前不同,说一声日新月异都不为过。”

朱元璋没想到他随口一问,竟然引出这么个问题,他想了想,问:“咱若是与你是同龄人呢?”

刘宽笑道:“臣在后世被称作九零后,也即是1990年以后出生之人。”

“我们这代人,如果出生在农村,小时候虽不至于挨饿,但小时候想吃顿肉或者别的好的也不是那么容易。”

“具体是三两天吃顿肉,还是七天吃一顿,又或者十天半月吃一顿,就得看各家情况了。”

听到这里,朱元璋忍不住酸道:“就算十天半月能吃一顿肉,也不能叫不容易吧?”

刘宽笑道,“太上可知臣来大明前什么生活水平?想吃肉的话,就算顿顿吃都可以,至多是能存下的工资少些罢了。”

“至于鸡蛋、牛奶、水果这些,想每天吃也不成问题。甚至每月可以买两件新衣服、新鞋子。”

“臣当时在后世只算普通打工人,如果不讲究吃、穿的品质,只讲究是否拥有,确实很容易满足。”

“因为国家处于太平盛世,又科技发达,让这些基础生活物资变得很容易得到。”

朱元璋点点头,算是接受了刘宽所讲的,接着问:“那如果出生在城市呢?”

刘宽道,“农村的还没说完呢——对于大多数九零后的农村孩子来讲,一般而言父母都是常年在外打工,在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而作为农村娃,想要出人头地,当时最主要的渠道就是上学,考到大城市去上好大学,最终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如果运气好,积蓄多年,也许能在家里人的帮助下,在工作的城市买一套房,以后的生活就比较稳定了。”

“太上陛下天资聪颖,学习能力很强,执行力则更强。因此,即便出身为后世90后的农村娃,估计也能考个不错的大学,进而在大城市安家落户。”

“甚至,在上大学或者工作期间,抓住什么机遇,自己创业成功,成为大老板也说不定。”

“大老板?”明朝此时也有老板的说法,但只存在于某些地方方言中,故而朱元璋不知此词具体含义。

刘宽解释道:“就是大商贾的意思。”

朱元璋听了直摇头,“商贾有啥意思?士农工商,商人排在最末尾可不是没道理的,咱可不想当商人。”

刘宽笑道,“以陛下的资质,若是进出后世朝廷之中,兴许也会是个不错的文官,甚至最终官至阁部一级也说不定。”

“若在军中,可能升职就慢一些了,毕竟太平盛世,获得军功的机会不那么多,多数人只能按部就班。”

朱元璋想象着他在后世当阁部大官或者将军的样子,却发现无法想象,毕竟他并未在后世社会生活过。

就这样,两人在桥上闲聊到了十点多,见怪雾一直未出现,日头也越来越大,便收拾一番离开···

···

朱元璋在京师过了中秋节后,就准备回往凤阳,待过年前再来。

却在临走前几天,收到了几封来自晋国、西海都司以及代王等亲王的电报,里面所讲之事还算重要,于是他又多留了几日。

这天下午,刘宽也被招入了宫中奉先殿。

老朱、朱标、朱雄英都在。

刘宽一看就知道又要开小会。

果然,在他行礼后,朱标道:“妹婿,根据光明卫等多方面消息,法兰西与英格兰两国终究还是缔结了‘二十年停战’协议。”

刘宽听了忍不住问:“难道陛下没有让光明卫谍探加以破坏吗?”

朱标苦笑,“大明在法兰西安插光明卫才几年,哪里能破坏得了这种层次的协约签订?”

“那可否让那波旁大公从中干涉?”刘宽对法兰西的事儿了解不多,故如此问。

朱标摇头,“现任波旁大公路易二世早已被摄政的菲利普二世边缘化,根本无法干涉这一协约的签订。”

这时,朱雄英道:“老师,晋王以及代王他们估计,接下来菲利普二世很有可能会抽出手来,镇压法兰西内部与他不对付的势力。”

“而路易二世等法兰西主战派贵族,是菲利普二世所代表的主和派主要政治对手。因此,不出意外,法兰西接下来的内战可能会扩大。”

“晋王、代王他们的意思,是希望借此机会迅速壮大势力,进而喧宾夺主,让代王先尝试在法兰西建藩。”

让朱桂那货在法兰西建藩?

刘宽想象了下那画面,发现简直“太美”。

回过神后,他便道:“臣对法兰西情况终究知道不多,对此事实在难以多做评价。”

说着,他看向老朱,想知道老朱如何看此事的。

朱元璋捏了捏灰白的胡须,道:“老十三是有些不靠谱,但勉强称得上能征善战——法兰西国局势至此,便让老十三试一试。”

“不过他建藩的过程得改一改——先让他带着护军及法兰西扈从军在法兰西圈地建藩,待稳定下来,再看情况从大明这边移民。”

“如此一来,即便老十三建藩失败,有晋藩、西海都司接应,也可带着护军逃出来,不至于连累随他迁徙过去的百姓。”(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