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这事还是先别让村里人知道为好

类别:都市 作者:羁中马 字数:未知 更新时间:2025/05/24 16:43:30

贾天龙的到来给李龙增加了几分底气。既然有人收打瓜籽,那么他完全可以先把州联社那边的库存清了,然后等县里打瓜籽收获了,再收村里的。

“对方的购买价能给到多少?”李龙问到了最关键的问题。

“如果他过来买,那就是两块五一公斤,如果是你发过去,那就是三块。”

李龙听明白了,也就是说那五毛钱是运费。

这个价钱有点低了。

自己先前卖的打瓜籽可是三块五的——

不过李龙随即就想明白了,他并不清楚供销联社那边库房里的打瓜籽是什么样的。不过大概率应该是没压平那种,自然的那种打瓜籽,别人出价也不太可能高。

李龙想了想说:

“这是终价,还是可以谈?”

“终价。”贾天龙说道,“原本人家出的价更低,我说兄弟你弄来的东西品质都不错,而且是长期合同,价要低了这边干脆不种了。那边也是炒货厂需要这种东西,所以就提了价。”

“那谢谢你了。”李龙笑笑,“中午请你吃饭。”

“那肯定的,不过咱们还是先称东西吧。你这边估计又囤不少货吧?”

“不多。现在贝母没多少,倒是党参、雪莲、锁阳、鹿角鹿茸等杂七杂八的收了不少。”

“行啊,不错。我看你这个收购站是真的稳定下来了,这随便工作日都能有这么多的客流量,这些人还大袋小袋的提着货——成气候了啊。”贾天龙感慨的说道。

“不比你的大生意,在这小县城,还行吧。”李龙谦虚的说道。

不知道从谁那里听了一句话,想要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不要对别人说你的成功和成绩。无形的嫉妒很伤人——李龙觉得有必要低调一些。

“哈哈,也是也是。”贾天龙听着有些得意的笑笑。他卡车里装了少半卡车的药材,主要是贝母。

李龙这边的贝母虽然已经过季,但在伊犁那边的山里,贝母还没完全过季。

况且那边的散户多,有些人采了贝母,能放一两年,需要慢慢收。

那边可没像李龙这样的收购站,或者说许多人还没看到这个商机,所以贾天龙去那边一趟,收药材也很辛苦。

当然收获也不少。

那边山里的马鹿不少,鹿茸鹿角鹿鞭之类的收了许多,贝母也不少,虽然品质不如李龙这边清洗处理过的,但胜在便宜啊。

当然,他还是喜欢从李龙这里收东西,贵点儿也没事,那些整理过的药材,看着多舒服!

李龙拽来磅秤,然后打开库房,一袋袋一根根往外拉药材。

论份量的话,锁阳是最多的,其次是甘草,贝母只是其中一小部份。还有就是鹿角狍鹿子角,以及干鹿鞭——这玩意儿李龙这边有一些了,放着也是放着,不如卖了。

反正他也看出来了,只要这个收购站开着,这些东西就不会少。

“嘿,好货不少啊。”贾天龙拿起一根鹿鞭笑着说,“品质不错,看着就挺好,这东西,一根我给你一百!”

据说马鹿鹿鞭药性最强,所以价格也最高。

李龙自然乐意了,他收是三十块钱,这卖价可高多了啊。

两个人开始逐项整理,贾天龙逐一给定价。甘草是最便宜的,就连锁阳也能卖一块了,甘草却还是八毛钱,就这还是李龙他们整理过的结果。

“隔壁苏联的哈萨克加盟共和国那边甘草也多,”贾天龙一边归堆一边给李龙说,“几乎不要钱,就是个人工费。他们种地也用拖拉机,犁出来的甘草非常多——只是报关费贵一些,不然从那边整来甘草,真会大赚的。”

虽然是邻国,两边的气候差不多,但生活方式有大不同。李龙从后世的短视频和网络信息上知道,这边许多值钱的东西,在那边几乎不要钱。

你能相信,曾经在下个世纪某个阶段,走私过来最多的东西,是牛下水!就是牛肚子之类的东西!

走私这玩意儿……想想吧,甚至于用人体走私,就把这些东西绑到人身上,一个人身上绑个三四十公斤抽了真空的牛肚子过海关……

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那边不吃这玩意儿,而且还不要钱!

南疆某个边境连队的俩主官都被判了,就是因为协助某商人走私这玩意儿,一车一车的往这边拉。

一开始李龙听到这消息也有点想不通。不是说八十年代走私不都是香烟汽车彩电甚至柴油啥的吗?怎么会有走私这玩意儿的?

只能说地域特征吧,这玩意儿差价高啊。

说说笑笑中,收购站里的药材存货被贾天龙全都装到车里,留给李龙的是一万六千多块钱。

贾天龙的卡车虽然装满了,但他还意犹未尽,指着一个没打开的仓库问道:

“这里面是啥?咋不打开?”

“收的老玩意儿,不是药材。”李龙摆摆手,“不在你的业务范围。”

“老玩意儿?我看看呗?”贾天龙来了兴趣。

“你又不收,看什么?”李龙虽然这么说,却还是掏出钥匙打开了库房。

这里面的东西值钱,所以钥匙只有李龙拿着。药材和皮子那边的钥匙孙家强就有,他还要负责清理。

而且这里面的许多东西,收够一定数量之后,就会转移到大院子那边。

库房里同样是架子,上面摆着玉器、铜器、银元,少量的金制器,主要是金币、错金的马具、镀金的佛像等。

瓷器也有不少,民窑居多,有几件官窑的,不过大都是有裂或缺。

其实还有来卖木头雕刻的,只不过基本上都没收。这年头,木雕还真就不怎么值钱。

八十年代,有本事把东西藏起来的,这时候还不敢拿出来,能拿出来东西换钱的,大都不是本家藏着的来路。要么挖出来的,要么偷来或者乡下收来的。

“不错啊,东西不少啊。”贾天龙拿起一块玉石鼻烟壶看了看又放了下来,“也就是你们南北疆玉多,这鼻烟壶雕工不怎么样,看这玉质可真不错!”

李龙嘿嘿笑笑,鼻烟壶是小件,这河里的小籽料多卖不上价,雕些小玩意儿还能增加点价钱,说不定就是学徒工,只不过年代久了,所以值点钱。

“你这些东西找到买家了吗?”贾天龙问道。

“没有。”李龙摇了摇头,“反正也没压上多少钱,东西也没什么大件,比不得口里那些地方,所以有人来买当然好,没人的话,那我也不强求。”

“你倒是洒脱。”贾天龙笑笑,“我回去看看,能不能帮你找个买主。现在改开了,有钱人多了起来,这老物件也慢慢值钱起来,说不定其中藏个好宝贝,你就发了呢。”

乱世黄金,盛世收藏,这话许多人都听过,眼下看着热热闹闹,谁敢说不是盛世快来了呢?

“我就不奢求了,”李龙笑笑,“北疆这地方,你说碎砖破瓦是有几片,你要说有宝贝,没人信的。”

当然有,但普通人拿不住而已。

那柄马刀拿出来的话,肯定是宝贝,只不过李龙不能拿出来。

看贾天龙又看了一眼那个鼻烟壶,李龙便拿起来塞他手里说道:“送给你了,不值几个钱,当个纪念吧。”

“行,那我也不客气了。”贾天龙是真心喜欢这玩意儿,也不矫情,“等回到乌城,我就给那边打电话,估计也就三四天人就过来了,到时我把人带过来了?”

“行。”李龙想着应该没问题,明天他就去州联社拉打瓜籽。反正收购站这边库房多,存几天没啥问题,现在药材和蘑菇干都卖掉了,库房空的更多。

贾天龙最终还是没吃饭,他是打算天黑前赶到乌城的,说下次再请吧。

一天收入四万块钱,纯利也有个两万多,李龙心情是美美的,再次给孙家强给了五十块钱的奖金,让这位小伙子更加开心卖力了。

晚上吃过饭,把两成的四千块钱交给顾博远,这回顾博远也没再拒绝。

他已经认识到这个收购站的吸金能力了,慢慢适应了自己一个月比普通工人十年赚的多的事实。

“明天我要带车去北庭那边,把州联社的打瓜籽买过来。”李龙说道,“这回老贾过来给咱们介绍了一个收打瓜籽的,口里的炒货厂也要这个。”

“价钱怎么样?”顾博远关心的是这个。

“普货两块五。”李龙说道,“州联社那边说卖价三块,我估计还能讲一讲。如果能讲到两块最好——三块钱的确是不好收。”

“如果州联社执意要三块呢?”顾博远问道,“你总不能赔钱收货吧?”

“那不能。”李龙笑笑,“我和钱主任把情况说清楚,实在不行两块五我收来,然后泡湿后压平,到时看人过来能不能提价。”

只要是炒货厂进货,没有不喜欢平着的瓜籽的。普通的瓜籽不规则的太多,顾客肯定会抱怨。但如果瓜籽都是平的,好磕,必然会吸引顾客再次购买。

这个道理谁都懂——但就跟那层窗户纸一样,目前还没哪个炒货厂会去把收来的打瓜籽压平的。

一来收的人和种的人不一样,他们不懂,也不懂泡湿后还能压平的,二来是没这个思维。

李龙就能捅破它。

顾博远觉得也是这个道理,李龙先前的瓜籽为什么能卖高价,不就是因为瓜籽都是平的吗?

第二天吃过早饭,李龙就去了运输公司,雇了一台卡车去了北庭。

这回他带着那台卡车一起进了供销社大院——工作证还是很管用的。

李龙先去看了小司,把自己从家里带过来的两包东西交给了他。

“大包是风干肉,是给你的,小包里的东西是给钱主任的。”李龙对小司说道,“中午下班你送主任回家的时候带过去吧。”

“嫂子这几天还说你呢。”小司笑着说,“你应该直接拿到嫂子家里去。”

“不了,今天带了卡车,有人跟着,也不方便。”李龙说,“下次,我呆会儿给主任说。”

给钱主任的是鹿茸、鹿胎,男女用的都有,就是一点心意。

李龙让卡车司机在小车班这里等着,他上去找钱主任。

一般人是不能直接找主任的,李龙当然除外。他到钱主任办公室门口的时候,看到里面有人,钱主任和人在谈事情,外面也有人拿着文件夹在等着;李龙也就跟在后面排队等了七八分钟,里面人出来,拿文件的人进去,他往前排一位。

就这么过了半个小时,终于轮到李龙了,他后面还排着几个人。

以前没觉得钱主任忙,现在算是感受到了。

等李龙进去的时候,钱主任刚站起来准备休息一下,看到李龙后,有些意外,笑了笑说道:

“小李过来了啊?这是有事?”

“主任好,我想报告一下关于收购咱们社里打瓜籽的事情。”

“行啊。”钱主任听着笑了,“这是有口里的渠道了?”

“有了。”李龙说道,“昨天有了消息了,就赶紧过来和您汇报。”

“那行,你慢慢说。”钱主任指了指沙发说道,然后他又往门口喊了一声:“那个谁……”

他还没喊完,门口拿文件的人立刻就进来,钱主任也就不叫别人了,说道:“给小李倒杯水,给后面的人说,半个小时内就不要过来人了,你拿的啥?”

“关于咱们社里今年夏天高温补助的报告。”那个人说道,“需要您签字。”

“先放在桌子上。”钱主任说道,“过会儿,我和小李把事情说完你们再过来。”

这个人倒了水之后,端给李龙的时候看了他一眼,这小伙子厉害啊,钱主任如此重视,得记得点儿。

人走后,李龙便把情况简单的说了一下。

“你说人家两块五收?”钱主任听了眉头皱了起来。

“是的。我想着咱们库房里有,不过我估计应该是瓜农卖的什么样咱们就收什么样。但我去年前年家里种打瓜的时候……”

李龙讲起来他的经验了。

和钱主任,没必要藏着掖着。

钱主任听着也有些意外:“能多卖钱?”

“能。只要是炒货厂,没有不喜欢压平的瓜籽的。”李龙说道,“我听贾老板说,口里的炒货厂要的多,如果这条路子能稳住的话,以后农民种这个,就有积极性了——毕竟比种粮食赚钱啊!”

口里人多地少,粮食还不够吃呢,不可能去想着种经济作物。

而北疆这边早就脱离了“吃饱”的范畴,多种流经作物,让农民富起来才是第一要务。

所以钱主任思考着,这条路子,还是可行的吧?

他觉得,有必要试一试!

那么,仓库里的那些打瓜籽,什么价给李龙呢?(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