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1章 防人之心不可无:找合适信得过人的

类别:都市 作者:羁中马 字数:未知 更新时间:2025/05/24 16:43:30

钱主任想了想说:

“州联社的库房里目前有五十吨的打瓜子,不过我不能全给你。毕竟数量太大,一来你肯定拿不出来这么多资金,二来也是有风险,这个打瓜子儿收了有快一年了,拿回去你泡水之后能不能压平还不好说。

我的意思是你拿个三五吨回去试验一下,如果能成的话再这样搞,怎么样?”

“那我就先拉十吨回去吧。”李龙也觉得这个建议比较稳妥,“主任,我先拉十吨回去,我觉得这个办法应该是可以的。试验过之后如果能成当然最好,如果不成的话我也会及时过来向您汇报。”

“行。”钱主任点点头,李龙既然有这个魄力,有这个想法,那他便打算支持一下。

“这个事情你要抓紧,但也别太在意;大扫把的任务对你来说才是最重要的。”钱主任又提醒了一句,“咱们疆内这个大扫把已经铺开了,自治区那边的领导还是挺认你们送上来的大扫把的。

以后如果我有可能往外销的话,肯定也是以你们那里为主,所以你可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明白明白。”李龙笑了笑说,“这个我一定记住。现在芨芨草还没有长成,还有时间。我们那边已经组织人开始砍杆子了,提前做好准备,到时扎大扫把的时候就不至于那么被动。”

“好好好,未雨绸缪,你这个想法、计划和行动力,我就放心了。”钱主任笑了笑说,“中午到家里吃饭呀。”

“主任今天就不了。”李龙站起来摇了摇头,“我还带着运输公司的司机呢,不太方便。等过两天有了好消息,向您汇报的时候再过来。”

“也行。”钱主任点点头,然后叫了外面的人进来和李龙办理这个交接。

具体的价格钱主任没提,李龙也没问。这个事情肯定是要和具体负责的人去说。

“你去给库房那边说一声,让小李提走十吨打瓜籽儿,”钱主任对工作人员说,“就按咱们的收购价给他。”

那个工作人员诧异的看了李龙一眼,然后对钱主任应了一声是。

李龙和钱主任道别之后跟着工作人员出了办公楼,去往后面的仓库。

他走的过程中路过小车班,便招呼着坐在阴凉处的司机开车跟着。到了后面的仓库,工作人员找到库管,把钱主任的话交待了一下。这边开始装车,然后他又带着李龙到后勤上去交钱。

到了财务上,李龙才知道,供销社这边打瓜籽的收购价是两块钱一公斤。

等李龙付了两万块钱给财务上,跟着工作人员出来之后,那个人小声告诉李龙,这些东西如果能卖到口里去,上面还是有一定补贴的。当然最后这个补贴肯定是给社里而不是给李龙。

李龙点点头,这样就比较合理了,供销社肯定是不能白干。

十吨打瓜子装了整整一车,撂得高高的,还得用绳子加固。装完之后,李龙开着吉普车,带着卡车出了供销社,先去到国营食堂吃了个饭。

吃饭前李龙还征求了一下司机的意见,驾驶员就要了个拌面,对于李龙的这个态度挺满意。

吃过饭之后两辆车一前一后开回玛县,李龙并没有在县城停留,而是直接拉着这一车打瓜子回到了四小队。

车子到达四小队的时候正是半下午,此刻太阳很毒,是农闲的时候,除了荫场的个别人之外,其他人大都在自家屋子和院子里,或乘凉或干活。

前院放了拖拉机,李龙就让把卡车开到了后院里。

听到动静的老爹老娘大哥大嫂都出来了,李龙的吉普车留在院外,他正在指挥卡车倒车。

“小龙,这拉的啥家伙?”李青侠看着卡车上堆的高高的麻袋问着。

“打瓜籽儿。”李龙说,“州供销联社领导让我把这个打瓜籽处理一下。”他的话说的比较模糊,主要是这件事情不好把实情给村里的人说。

去年李龙判断,这个打瓜子今年种的太多会降价甚至卖不出去。也劝了不少人,别种这个。但是许多人并没有听。

现在李龙把打瓜子拉回来处理,这就有点前后矛盾了。所以他说是州上供销社的领导让拉回来处理的。

“噢,这个咋处理?”老娘杜春芳问了一个关键问题。

“就是泡水泡软之后再把它压平,和咱们前两年干的那个事儿一样。”李龙笑着说:“这一次的量比较大,得找人过来帮忙,我这里付工钱就行了。”

“正好现在人都闲着,”李建国看车停稳,拉开后车厢板,上车开始往下卸打瓜子,边卸边说:

“人还是比较好找,不过也就这几天,完了之后就该收麦子了。”

“没事儿。有个十天就够。”这时间李龙也是计算过的,州供销联社那边还有四十吨。

如果这十吨搞得比较顺利的话,等口里那边来人收走,剩下的四十吨,他打算一次性拉回来。

当然也是要看价钱合适。

“那你咋算这个钱?”大嫂梁月梅问。

“就在这院子里面干,一天八块钱。”李龙说,“得找那种不偷奸耍滑的。”

“八块钱可不少了。”梁月梅点点头,“肯定有人愿意来干。”

“今天先不找,今天咱们先找东西把这些打瓜籽泡上,”李龙说,“明天再开始找人干。”

“哪有那么多东西泡呀?”杜春芳发愁,“咱家的盆啊,不够。”

“那还不如换个办法,”李建国想了想说,“找愿意干的,让他们把打瓜子拉走,回家自己泡了水压平之后再送过来。

这一麻袋打瓜子差不多就是八十公斤,按麻袋给人算钱不就完了?”

李龙觉得这个办法倒是挺不错。只要挑一些比较靠谱的人,不担心打瓜籽儿被倒走,拉走之前过秤登记好就行了。自己这边只需要负责检查,省了许多麻烦。

虽然有点风险,但是值得一试。

大哥果然是大哥,社会阅历,人生经验就是比自己丰富一些,哪怕自己两世为人。

“八十多公斤一袋,十吨就是一百多袋子。”李龙想了想说,“一麻袋拿回去给十块钱,压平以后送过来,差不多能行吧?”

“那咋不行呢?肯定行!”梁月梅笑一笑,“泡水泡个半天,用板子压就是了,压平了晒干,最多两天。”

“那就这么定了。”李龙说,“咱们现在赶紧卸车,卸完车我去找人。”

“咋不用大喇叭呢?”杜春芳说,“喊一喊多方便?”

“不能给所有人都说呀。”青侠摆了摆手,“我当心有人使坏。”

是啊,防人之心不可无。有些人把打瓜子拿回去,给你送半袋子过来,或者直接弄没了,咋赔?

这玩意就算提前约好真到赔了的时候,那钱也不好要,容易起纠纷。

人性复杂,还是别试的好。

一百多袋子,李家三个男人加上司机一起,卸了大半个小时卸完,司机离开后,李建国去拿磅秤,随后李龙和李建国分头去找人。

时间还不算晚,现在夏天天长,这时候离天黑还有好几个小时呢。

对门的陆大嫂听到响动赶了过来,看着院子里堆的跟山一样的麻袋,好奇的问道:

“这小龙又搞回来啥好东西了?”

“打瓜籽。”梁月梅说道,“州供销社给小龙给的任务,要把这些打瓜籽全部压平,这不就拉回来了嘛,咱们队里人有经验,他打算雇人花钱帮着压一压……”

“这都干了咋压?”陆大嫂有些愁,“泡水吗?”

“对,泡水。”梁月梅笑着说,“泡个半天就泡软了,泡软了之后就能压了。”

“这倒是个办法,”陆大嫂看着那么多的麻袋,试探着问道:“小龙说没说,咋算钱?”

“一麻袋十块钱。”梁月梅指了指磅称说道,“不过得晒干,拉走的时候多重,回来还得多重,只要压平了,一麻袋就给十块钱。”

“嘿,这活能干啊!”陆大嫂去年自家的打瓜儿是压过的,对这个活比较熟悉,“我家弄个十麻袋行不行?”

“那咋不行哩?不过得尽快,两三天就得弄完,那边任务要的紧,不然的话,他就在县里找人了……”梁月梅还给先君子后小人了一下,“还有就是质量得过关,数量也不能少,不然州里交不了差,得查。”

“那肯定明白。”陆大嫂听话听音,笑着说道,“咱就挣个手工费,小龙不是说了嘛,今年打瓜籽不一定卖得出去,这玩意儿放家里也没啥用,磕着还不如油葵好葵哩。”

于是他过去叫了陆英明,十麻袋可不好背,干脆就把拖拉机开进李家院子,过了磅秤,一共八百三十三公斤。

梁月梅就临时找了个小本记了下来,还让陆英明给签了字。

“嘿,娟她妈,你还是厉害,这哥俩还没回来,你先处理走十麻袋!”杜春芳笑着对梁月梅说道。

虽然一开始对梁月梅有些意见,但相处久了,杜春芳就是再傻也看得出来,自己家这大儿媳人真不错,两人的关系也好了起来。

“那男人不在家,咱不得把事给扛起来?”梁月梅笑笑,“娘,你看着吧,咱家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现在就够好的了,在老家的时候,我想也想不到这天天吃肉还能有吃够的时候……”杜春芳感慨,“那时候觉得,一个月能吃五回肉,不,吃三回肉,那就享福的不得了了,现在可好,享不了了,嘿嘿嘿……”

是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好到以前都没有想象得到。

想想当初娟吃那一碗肉片子那个可怜的样子,再想想现在,梁月梅突然反应过来,也就是小叔子从乌城回来的时候,日子开始有了变化。

现在自家成了队里羡慕的对象,出门碰到谁不是主动打招呼,这其中有自家的努力,但她知道,关键的还是在李龙。

正想着的时候,又有人过来问了,这回是后院的邻居,关系一般。不过对方显然并不清楚院子里是怎么回事,陆大嫂没传八卦,挣钱要紧,现在正在院子里往大盆里倒水准备泡瓜籽呢。

虽然是前后邻居,但关系在那里放着,这回梁月梅没有直接说,只是说李龙拉回来的东西,有任务。

对方明显是想找赚钱的机会,但梁月梅没开这个口。如果是自家的事情,说不定她还真就松口了,主要是抹不下这个面子,抬头不见低头见的。

但李龙的事情,梁月梅觉得还是要重视一些。虽然李龙没说这一麻袋打瓜籽要出问题,得赔多少钱,但她用去年的价格一换,两百多块。

如果十麻袋都出差错了呢?

不成,信不过,还是拒绝了。

邻居走后,杜春芳再次夸赞着:

“嘿,也就是你,要是我,还真不好回绝了。娟她妈,你是个能撑事的。”

梁月梅知道邻居回去,等后面知道事情了,保不齐会暗中骂自己,她苦笑笑说:“那咋办?这是小龙弄来的,他大哥和他都不在,那我不得替他守着?”

“让他爹来,我去叫他去!”杜春芳觉得这事不能老让儿媳妇做难,站起来往前院走去。李青侠刚才卸完打瓜籽去前院收拾菜地了,杜春芳去找他。

没过多久,外面就传来了拖拉机的轰隆声。

李龙找的是陶大强、谢运东、梁大成等这些自己能信得过的。

李建国则找的是自己当初建村的那些老伙计,他和李龙说好,一人找五家,就差不多了。

一家拉走十麻袋,也就不到一吨的样子,数量不算多,三四天差不多就能干完。

这时节北疆不怎么下雨,白天天热,只要压平,半天就能晒干。

最先赶到的是梁大成三兄弟,他们家劳动力多,直接要拉走二十麻袋。李龙开着吉普车跟着来的,李青侠也从前院回来,有磅秤在那里,梁月梅把本子交给李龙,李龙便把数字写下来,让梁大成签名。

就这样,你家十袋我家二十袋,都是熟手,知道处理的过程,没过多久,如山的一百多麻袋打瓜籽就拉光了。

李家自家都没剩下。

其实一开始李龙也有点担心自己找的这些人家里挣了不少钱,这一麻袋十块钱他们能不能看得上。

后来想想,完全多虑了。

别说这个时候家家户户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就是再过三四十年,各家土地交给合作社,每年年底只等着分红就行的时候,到夏天那些“地主”们还一个个到处找着赚钱的机会呢。

割芨芨草、割苦豆子、捡玉米、捡洋芋、捡花生……队里的接毛管子、清渠等活,一天也就赚个百十块甚至更少,但一个个干的都喜滋滋的。

所以现在这一麻袋十块钱对于他们来说属于意外的收获,能赚到手肯定是很开心的。

现在工人干一天活也没十块钱,别说十块,五块钱都没有。他们都是熟手,一麻袋打瓜籽花不了半天就能搞完,像梁家这种劳力多的家庭,只是泡打瓜籽会比较麻烦,这个时间没办法节省,其他的都能很快搞定。

所以等院子里的打瓜籽拉完后,李家正感慨的时候,其他听到消息的人跑过来,比如许海军,发现打瓜籽已经没有了,一个个都挺遗憾。

“别急,这只是开始。”李龙对开着拖拉机过来的许海军以及拖拉机车斗子上的许德军等人说道:“等这一批如果搞好了,接下来会有更多的。要不了一个星期就来消息了。所以别急着,你们最好现在找好工具,免得到时真来了更多的打瓜籽,你们没工具就只能干着急。”

泡打瓜籽得用盆,压平的得用滚子,还得在非常平的地方,需要板子。去年种过打瓜的人家里都有,但今年种打瓜的人家就未必了。所以听李龙这么一说,有些人还真就去准备了。

“你回吧,明明昊昊还小,你还有个收购站,”李建国对李龙说,“忙你的去,对了,带些菜回去,这边弄好了我叫你。放心,过来一个人我就秤一下,一定检查的好好的。”

这些天李建国已经把拖拉机摸熟了,自家需要的四十亩盐碱地也开出来了,打算过几天趁着浇玉米地水的时候泡一下。

至于上化肥的事情,暂时先不急。

所以他有的是时间。

李龙自然是相信大哥的,便去菜地里摘了一些菜,放进吉普车里就回去了。

走的时候他还过去看了看老马号里的老人们,还有养的那些动物。

一个个都挺不错。看到李龙过来,老罗叔他们也挺开心,告诉李龙,鹿茸已经割了,今年的鹿茸晾干之后有十来公斤,能卖不少钱哩。

想想也是,贾天龙那里,马鹿鹿茸的一级品收购价已经到了近两百块钱一公斤,这十来公斤也两三千块钱呢,不少了。

马鹿茸一年能割两茬,虽然秋茸数量少,但就这么割下来,一年也差不多能回来一台拖拉机,不少了。

李龙把鹿茸放进吉普车里,然后又拉了一些糖渣——院子里的母山羊也是要好好给吃的。

回到县城大院子的时候,太阳还有一竿子高。

今天过的挺充实。(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