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个天下,四方云动。
李唐的声望并未随着时间流逝而渐渐变淡。
相反——
在这滚滚大势之下,李唐的声望就宛若一轮朝阳的一般在整个九州渐渐升起。
人心皆向一统。
这是九州百姓在经过多年的摧残之后,共同生出的愿景。
谁人能挡?
甚至都无需李世民再次动兵,相继便会有陆陆续续的诸侯来投,祈求着通过此举能够换来日后的荣华富贵。
这也是李渊未曾诛杀窦建德与王世充的连锁反应。
此举确实是给了很多人希望。
在争夺天下毫无机会的情况下,能够获得荣华富贵一生亦不是一个选择。
但既有人会投降,便有人想要负隅顽抗。
可这又能如何呢?
是能挡得住当前声望滔天的唐军,还是能够挡得住这滚滚而来的滔天大势?
其实结局早就已经注定了。
当这些人给了李唐稳固疆土的机会之时,大局便已经彻底难以更改。
除非大唐内部会出现什么大问题。
但在天下未曾彻底一统之前,一切的问题都会被这一切给压住。
就在武德六年,在彻底稳固了所有疆土之后。
李渊终是再次派出了李世民。
彻底敲响了这场一统天下的战争。
其实在这中间倒还是有着一些插曲,那就是有人建议李渊应该分散派兵,让李元吉乃至于太子李建成都参与其中。
没错,来自唐朝内部的斗争已经彻底开始了。
不过李渊最后还是拒绝了此事。
这可能就是最后的一场决战了,李渊并不想出现任何的意外。
这就是李渊的特点。
虽然在有些时候,他整个人显得没有什么主见,无论是做什么都需要人推一把。
但在关键的时候他还是极为英明的。
整个大唐,又有谁能够比得过如今的李世民?
在彻底定下了此事之后。
整个唐廷内部便迅速的运作了起来,上上下下可谓是万众一心,就是在为天下一统做着最后的准备。
四月;
李世民引二十万大军,再出关中。
消息传开;
——四海鼎沸!
与以往天下很混乱之时百姓们只感绝望不同。
这一次,李唐大军所过之处。
百姓竟然是出奇的支持。
这自然是逃不过各种谶言以及顾氏的帮助,各地百姓等待一个真正的盛世实在是太久了。
如今的大唐,重新给他们带来了希望。
这就是顾氏的影响。
在经过这一代代人的克制与努力之下,顾氏早已在不觉之间与九州的兴衰绑定一在了一起,与单一的王朝彻底解绑。
虽然顾氏在其中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但以顾氏传承万世的梦想来看,这确实是一个可以称之为阶段性的进步。
其实在顾易眼中。
顾氏如今已经渐渐有了一种代表着“天命”的味道。
天命即人心。
顾氏数百年来的影响,已经彻底在九州百姓们心中留下了太多太多的传说。
此事算是一件好事同样也是一件坏事。
顾氏的出现确实是让整个九州避过了一次神州路沉,但按照后世的发展来看,未来所面对的危机同样也不少。
这是顾氏必须要承受的,就算是他也不可能改变的了。
万事皆有因果。
既享受了这些光环所带来的福报,避开了一个个乱世,就要承受其所带来的其他影响,这同样也是顾氏无法避免的。
李世民此行的目标只有两个。
一个自是宇文化及。
这也是李唐当前必须要做的。
对于四方诸侯,李唐其实完全可以宽恕他们来彰显朝廷的恩德。
但宇文化及不行。
至于原因同样也很简单,那就是宇文化及弑君了。
杨广就算再怎么样也都是一个大一统王朝的皇帝,若是放过了宇文化及,那此事在将来所能带来的影响便难以想象了。
无论如何,都必须要除掉宇文化及。
至于第二个便是梁师都。
没错,梁师都并未选择投降大唐。
他将希望放在了突厥身上,向突厥可汗许下重利,希望突厥可汗能够帮助自己抵抗唐军。
这一战,李世民的目标就是他们。
他是真的想做大唐的“十方征渡始终”,甚至已经将这两战当做了自己最后的阻拦。
饶是在唐军当前的这种声势之下,李世民都并未有丝毫的松懈。
他不仅仅是要赢!
同样还要让天下人心服口服!
对于宇文化及。
李世民与顾泉等将领探讨,最后还是定下了攻心之计。
没错,就是攻心。
宇文化及如今的麾下其实就是昔年杨广的部将,这些人本就一直渴望着回到家乡。
当初的杨广为何会引起兵变?
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残暴,最关键的还是将士们感觉不到希望。
最终这才引起了兵变。
宇文化及自是吸取了杨广的教训,他丝毫都不掩盖自己渴望杀向中原的心思。
但可惜的就是他做不到。
如今的局势,他已经与当初已经玩完全丧失了斗志的杨广并没有什么区别了。
距离所谓的兵变,其实只差一个引子。
李世民自然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在顾泉等将的建议之下,李世民只是屯兵江畔,并未显现出过江之意。
随后便让人去将骁果军的乡亲父老们带来。
同时间,派人暗中于长江中放置柱桶,宣扬“李氏天命,盛世当至”等各种谶言。
——这是绝对的杀招。
在很多时候一些看似十分温柔的手段远比直接的进攻更为有效。
其实宇文化及是真的吸取了杨广的教训。
对于这些骁果残部,他可谓是用尽了手段来进行安抚。
不仅仅提高了他们的待遇。
同时阳在宣扬着自己定会带领他们返回中原的决心,除此之外还给他们分配江都之地的寡妇与未婚女子,以恩赐之名强行让他们在地方扎根为家。
可这些手段终是不能阻拦那些谶言。
更是无法阻拦将士们对于盛世的渴望以及家人的思念。
当骁果残部的乡亲父老们渐渐出现在江边之时,整个江都内的局势便已经彻底一发不可收拾了。
而随后,李世民更让人宣扬着“关中父老盼儿归”之言。
这并不是谶言,而是真正的现实。
又有谁会不想念自己的家人呢?
来自各地的童谣在长江之畔不断响起,那一声声的乐音就宛若有什么魔力一般不断勾引着骁果军的思乡之情。
到了最后——
李世民甚至是会让人帮助他们的家人道出心声,旋即便将其扔在长江之中。
其中记录着详细住址,以及姓名。
这自然是不可能覆盖到所有人。
但这不重要。
只要有一人能够收到,所带来的影响便会扩散到无数人心中。
面对李世民的这般招数,宇文化及真的懵了。
与其相比,他更是宁愿李世民亲自来攻,毕竟早在此之前他便已经做好了守城的各种准备。
这种软刀子是他完全无法控制的!
他不敢限制将士们的行为了。
若是如此定会引起兵变,届时他这个所谓的皇帝定会死在自己人之手。
可他又能如何?
宇文化及并不是没有想过投降。
对于他而言,只要能够做过皇帝便足矣了,但大唐便不会给他这个机会,弑君的所有过错与已经让他独自一人承受了下来。
他只能接着打下去。
为了稳住人心他只能给与更多的赏赐以及严加看管。
可这又能如何?
他拦得住将士们的行为,却拦不住将士们的心。
浓浓夜色之下。
江都城内。
队正刘奎收到了前去探查敌营的任务,但无论他怎么召集,正常五十人的队伍却始终都是少了数人。
“难不成又有逃兵?”
刘奎顿时皱了皱眉,心中生出了一股不安。
宇文化及已经定下了要求。
若是麾下出现逃兵他们这些人要一级一级的受罚。
想到这里,刘奎根本不敢在犹豫,连忙便带人朝着那几人的营帐走去。
军营之中的气氛并不算好。
刘奎已经完全适应了这种气氛,大步流星的走了进去,刚一拉开营帐,便看到了帐内坐着的几道人影。
“尔等这是在作甚?”
他立刻皱了皱眉,但心中却还是立刻安定了下来。
没有逃兵就好。
他也便不用受罚了。
宇文化及对于他们这些军中最基本的官员给出了很好的待遇。
就比如这刘奎。
虽然只是个小小的队正,麾下只有五十人。
但在这江都之地,连他都已经有了三房妻子,且日子还过得不错,换做以前这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
这确实是让他们这些个军中官员大大缓解了思乡之情。
同样的,这也是宇文化及能够维持住大军最重要的原因。
骁果军上下级之间联系极深。
除了不少同乡之外,还有着多年奋战积累下的情谊在,控制好这些人就足以免去很多的麻烦。
这就是宇文化及的聪明之处。
刘奎一边说着,一边便向着几人而去,想要如同以往一般口头教育几句。
但就在这时。
那几人却纷纷转身看向了他。
火光之下,几人双眼通红,源源不断的泪水正在从他们的眼神之中落下来。
他们就这样看着刘奎。
其中一个最年轻的汉子开口说道:“兄长,我想家了。”
一瞬间,刘奎愣住了。
“我爹死在了战乱之中,现在家里只剩下了母亲与妹妹,我若再不回去,他们他们也要活不下去了。”
滚滚泪水不断落下,这汉子的手都在不断的发颤。
这是刘奎的同乡。
两人自幼相识,所以才会称呼他为兄长。
刘奎记得他父母与妹妹,脑海之中不由得便闪过了他们的面容,以及自己家乡的亲人。
“队正.我等为何还要打下去?我们当初不是说好的要回家吗?现在不是已经可以回家了吗?”
“我娘说顾氏已经出山了,天下百姓的好日子要来了,我不回去家里的田都要荒废了。”
“.”
几人相继开口,目光始终都在看着刘奎。
他们的声音并不算大,每个人都夹杂着哭泣之音。
但这一句句话就如同刀子一般直接扎在了刘奎的心中。
无数的回忆在这一刻不断从刘奎之中闪过,看着眼前的几人以及身后那一个个沉默下来的兄弟,他忽地就感觉在江都的日子似乎也不是那么美好了。
他都不敢想象若是自己不回去,自己的家人到底会过成什么样子。
所有的气在这一刻瞬间消散。
刘奎沉默了良久,旋即扫视了一圈在场的所有弟兄,看着他们所有人的表情,叹了口气道:“你们,都想回家吗?”
“想!”
“想回家!”
“.”
声声回应就如同离弦之箭一般炸响。
看着那一双双微微亮起的眼睛,刘奎不由得就握紧了拳头,深深的吸了口气,似乎做出了什么决定一般,沉默了良久才再次开口:
“走,我带弟兄们回家!”
这一幕,在整个江都军营之中各处不断重现。
或许这就是华夏百姓的特点。
家——
始终都是其他东西难以相比的港湾。
二十三天!
仅仅只用了二十三天!
甚至就连五月份都还没过,整个江都内部便彻底的分裂了。
宇文化及用尽了各种手段也无法扭转人心,无法逆转这滚滚而来的大势。
都不用李世民动手。
他最后便死在了麾下将领的手上。
有人拿他的人头来换富贵。
对此,李世民丝毫都不在乎。
看着那一个个骁果军前来找寻自己的家人,随后抱头痛哭的场景,他整个人显得无比沉默,丝毫都没有又平了一方诸侯的喜悦。
“殿下想到了什么?”
在他身旁,顾泉同样也在看着这一幕,轻声开口问道。
“百姓过的苦啊。”
李世民沉默片刻,缓缓开口,“所谓的天命,在我看来,便是这天下的民心。”
“若我李唐能够始终获得天下百姓的支持,又何愁什么一统天下?”
他的声音十分坦然。
闻言,顾泉亦是点了点头,十分的同意。
“子渊。”这时,李世民微微转过了头又看向了顾泉:“你说我当真能如昭烈侯一般,打造出一方足以让天下百姓安稳的盛世吗?”
顾泉不假思索,十分认真的说道:“末将相信殿下。”
李世民微微扬起了一丝嘴角,并未直接开口,再次转过头看向了江边所发生的一切,似乎是在想着什么。
他如今还是太年轻了。
再加上志向过于坚定,每每看到一切时都会想到很多。
暮色漫过天际,将最后一缕残阳碾碎在粼粼江面。
李世民忽而挺直脊背,眸中翻涌的暗芒被暮色淬成利剑,那声音裹着胸腔里滚烫的血意迸发:“孤也信自己!”
苍鹭惊起,划破凝滞的空气。
他猛然转身看向顾泉,缓缓开口,字字千钧的宣告:“但此刻——”
“我当执长戈荡平八荒!待山河尽归唐土,孤必让十方征渡使重现人间!”
江风裹挟着这句话掠过芦苇荡,惊起白鹭成群,振翅声混着远处传来的呜咽,被卷入翻涌的浪涛。
潮水拍岸声中,他负手而立,暮色为周身勾勒出凌厉的金边。
风掀起额前碎发,露出眉间那道尚未结痂的伤疤。
这是他昔日虎牢关之战时所受的伤。
鲜血与落日相互映衬。
就在这一刻,这伤疤所给人的感觉就如同是神迹一般,在万民之前散着莫名的光辉。.
李世民并未亲自赶赴江都。
他将所有事都交给了麾下所信得过的人,随后便再次挥兵杀向了雕阴城。
虽然他还是他。
但如今的李世民已经真正的有了一颗无敌之心,那坚定的志向再引领着他始终都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
区区梁师都他并不会将其放在眼中。
纵使突厥来援又能如何?
于李世民而言,无论是谁都绝对不能阻拦他想要打造出一个盛世的决心!
大军匆匆而过。
而伴随着的同样也是江都之战的传开。
不,不能将这一战称之为江都之战。
因为从始至终唐军都驻扎在长江之畔,从始至终都未曾主动动过兵戈。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此事给世人带来的震撼是难以想象的。
除了“得天命”旁人已经不知道该如何说服自己了。
宇文化及就算再怎么比不过如今的大唐,但他终究也是一方的皇帝啊。
但就是这种人。
甚至就连和唐军作战的机会都没有,便直接败了。
这不是天命又是什么?
整个李唐的声势再这各种的谶言之下真正的达到了极点,尤其是听闻李世民并未对那些投降的将士们做什么,同样也未曾要求他们强行根军之后。
整个九州的氛围都彻底变了。
所有人都隐隐感觉到了一个“盛世”正在缓缓降临。
此时,雕阴城。
梁师都已经彻底绝望了。
他万万想不到宇文化及竟然会这么废物,短短二十三天甚至就连和唐军交战都未曾交战,便彻底失去了一切。
也正是因为如此,面对滚滚而来的唐军他已经彻底绝望了。
若是可以得话——
其实梁师都如今是很想直接投降大唐的。
但是可惜的就是他已经找突厥帮忙了,为此不仅仅是付出了各种代价,同样也说明了九州若是当真落入唐土突厥可能会面对的危机。
他甚至都未曾提李渊,只是说明了李世民的志向。
——十方征渡使。
这个“名号”哪怕是过了这么多年,但在四方蛮夷之中仍是无比的响亮。
顾琛当初可是将四方蛮夷全都打残了的!
虽然对于突厥而言,顾琛在突厥之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称号。
但究其原因。
是因为当初的他们还极为弱小,甚至都不配顾琛关注,又怎么可能有关于他的称号。
但在突厥之中,关于顾琛的传说却丝毫不少。
因为当初他们所依附的匈奴、柔然,便被顾琛打废了。
自然而然他们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再加上李世民那越来越响亮的名声以及顾氏的帮助,这不得不让突厥可汗重视。
如今他在想投降,又怎么可能?
到时甭说什么荣华富贵。
突厥的人便会直接将他给吞了。
到了如今这个地步,他也只能去正面面对唐军,别无选择!
李世民是真的有些变了。
他似乎已经不在将所有目光都停留在了一统天下之上,对于接下来的这一战,他的想法是想直接以势来压的梁师都投降。
这并不是自傲。
而是局势所给与他的自信。
其实这个计划在一开始的时候也是十分顺利。
面对声势滔天的唐军,所过之处,根本就难以有人胆敢阻挡,纷纷开城献降。
虽然其中也有一些死忠之人。
不愿背起背主之名,想要负隅顽抗。
但这滚滚而来的民意实在过于骇人了,在唐军所过之处甚至都出现了百姓杀官然后投降大唐的奇闻。
不过随着唐军愈发接近雕阴城。
这种情况就慢慢变了。
因为突厥的人马来了,并且还控制住了这些将士们的家人。
不抵抗,那便会诛杀他们的家人。
其实这也是封建时代的特色。
用将士们的家人来间接的控制整个军队,逼着将士们必须要抵抗唐军。
这确实是起到了作用,影响到了唐军的速度。
当然,这种行为注定也是杯水车薪。
只要李世民愿意,他便可以直接率大军攻杀,光凭着梁师都得人马,是不可能挡得住如今的唐军的。
不过出人意料的是——
李世民却还是停下了脚步,只是在攻破几座城池之后,便让唐军原地驻扎,停下了攻势。
唐军大营。
“殿下,您又何故见那突厥可汗?”
“他这是要摆明了与我大唐作对,明明与陛下有约在前,但这些年来他们却屡屡背约,他们这就是一群喂不饱的饿狼!”
“没错!他们这是欺我大唐无人吗?竟敢如此?”
“.”
一声声愤怒的喊声不断响起。
对于李世民想要派人约见突厥可汗之事,众将士的情绪都是十分的激动。
不仅是为了功劳,同样也是不解。
他们并不认为突厥能够挡住唐军。
看着眼前这些群情激奋的众将,李世民的表情十分平静,摇了摇头道:“都是我九州的儿郎,若非不要,何故自相残杀?”
没错,虽然尚未一统天下。
但李世民已经将这些人都当成了大唐的子民。
这并不是妇人之仁。
而是李世民在见过了太多的百姓血泪之后,对于天下百姓的一丝仁慈。
现在的九州确实是需要休养生息。
只要能少打一仗,便能减少一些百姓的血泪。
这才是李世民想见一见突厥可汗的根本原因。
闻言,众将士也不禁语塞,但眼神之中的战意却仍是丝毫不减。
不过就在这时。
顾泉忽地走了出来,朝着李世民拱了拱手,扬声说道:“殿下英明,天下子民若知,定会感念殿下之仁。”
一瞬间,众将顿时汴京纷纷低下了头。
李世民和顾泉都支持的策略,那便再无更改的可能了。
他们还能多说什么?
李世民并未去管将士们复杂的神色,而是看向了顾泉:“子渊,可愿随我共同前去?”
顾氏子弟在外族之中的影响可不是旁人能够比的。
“末将愿随。”顾泉没有任何犹豫,立刻拱手说道。
此事瞬间便传了出去。
颉利可汗并未多做什么犹豫便直接答应了此事。
于他而言,其实他还真的不信李世民能够重现昔年顾琛那般的成就。
这也是正常现象。
纵观整个青史,能达到顾琛那般成就人能够有几个?
他也想见一见如今这个在九州声望滔天的年轻人,到底如何。
就在这种情况之下,双方就真的在这种莫名的情况之下,将此事彻底定了下来。
——李世民只率领了百骑。
没错,就是百骑。
于双方而言,要是带太多的人马前去,那这一次的约见便失去了意义。
甚至就连颉利可汗在见到这一切的时候都有些愣住了。
他心中瞬间便对李世民有了些许判断。
这家伙胆子大的吓人!
这区区百骑不可能护得住李世民,只要他愿意,完全可以说是随时可以留下李世民。
但哪怕就是这样。
李世民仍是没有半点的畏惧,就这样带着顾泉缓缓的踏入了营帐之内。
“秦王百骑赴会,不怕我留你作客?”
颉利可汗看着眼前这两个棱角分明眼神坚毅的年轻人,忽地便挑起了一丝嘴角,带着一丝威胁的语气猛地开口。
他还是会说汉语的。
这同样也是因为顾烨那一代人所做的一切,而带来的改变。
虽然这未曾能改变突厥的崛起,不过却也让属于九州的文化扩散了出去。
“可汗若要留客,何须待今日?”
李世民表情丝毫不变,看着颉利可汗笑道:“若不是昔日能与可汗结盟,我李氏何来的今日?”
帐中瞬间一寂。
但李世民却丝毫都不在乎,直接当着帐内众人的面直接坐在了一旁,旋即继续道:“不知可汗为何屡屡背盟,扰我大唐?”
没有任何的斡旋拉扯。
李世民刚一开口便直接说到了此事的核心。
“哼!”颉利可汗冷哼了一声,不屑的笑道:“本汗当初答应的只是让你李氏起事,如今你李氏已经占据了大半个九州,昔日之约岂能作数?”
——说白了,给的不够。
利益始终都是一切争端的核心。
李世民似乎早就已经想到了这一切,再次笑了笑道:“既如此,可汗何不等我大唐一统天下?”
“嗯?”颉利可汗瞬间便皱了皱眉。
李世民旋即汴京说起了昔日顾烨所打造的商路之事,而一旁的顾泉也在查缺补漏。
虽然随着天下再次大乱。
如今的这些地方皆是受到了影响。
但这条商路的影响仍在,其中所衍生出的价值也并不是什么秘密。
李世民的想法十分简单。
那就是用未来的利益来规避这一战,快速一统天下。
而且此举对于九州百姓同样也有着好处,完全可以说是一个双赢计策。
颉利可汗听得十分认真。
万万没料到李世民竟然会和自己说这些。
其实于他而言。
此事确实是一件好事,突厥如今虽然崛起但却仍是避免不了游牧民族的致命弱点。
——生产力严重不足。
若是九州安定,能够和九州做起交易来,确实是一件好事。
他自然会心动。
但既是变相的谈判又岂会这么快结束?
待李世民说完,他当即便是不屑一笑,“区区一宗室,何来勇气与本汗商讨如此大事?”
他显然是知道李世民的身份的。
闻言,李世民立刻便收敛了脸上的笑容,看着颉利可汗缓缓道:“宗室又如何?”
“若他日我为大唐十方征渡使,可能定下此事?”
——十方征渡使!
这简简单单的五个大字瞬间便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就连颉利可汗的表情都瞬间严肃了几分,不过最后却还是不屑一笑:“十方征渡使?难不成秦王是以为自己能够比得过昔年的苍狼逐日者?”
说着,他语气微微一顿。
旋即缓缓抬手,整个人的表情瞬间便冷了几分:“区区小儿,何以如此自傲?”
话音刚落。
一瞬间,营帐之外便冲进了数个将士,皆是手持兵刃。
顾泉没有任何犹豫,直接便挡在了李世民面前。
而李世民从始至终也都未曾色变,先是看了看那几人旋即又看了看颉利可汗,再次开口:“可汗自是可以不信,但这终究会成为事实。”
“难不成颉利可汗当真以为,能保的住那梁师都?”
他不相信颉利可汗不知道九州变化。
九州大势已经降临,任谁都不可能阻挡。
这才是李世民敢于前来的最大底气。
有武做势,有利相诱;
颉利可汗这种极为贪婪的人是不可能不心动的。
果然,随着李世民此话一出,颉利可汗的表情终是再次微微变了变,他认真的看着李世民旋即说道:“你当真不怕本汗今日杀了你?”
“大丈夫死则死尔,此乃昭烈侯昔日所说之言。”李世民迎视着颉利可汗,缓缓起身,“可汗今日或可杀我。”
“但孤能确定”
“可汗若是今日杀我,但来日可汗可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将好处谈完了之后自是要威胁。
李世民可谓是深知谈判之道。
帐内气氛愈发紧张。
颉利可汗紧紧的盯着李世民,似乎在心中做着权衡,而李世民也并未再多说什么,只是用手握住了腰间的佩剑。
时间缓缓流逝。
顾泉一直护在李世民身前,目光始终不改,仿佛下一刻便会直接动手。
就这样过了片刻。
颉利可汗似乎终是做出了决定,目光缓缓看向了顾泉,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这位壮士倒是不凡,何方人士啊?”
虽然并未直接答应,但他突然转变的语气便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
“顾氏顾子渊。”顾泉连看都不看他一眼,便直接开口。
——顾氏!
当听到这两个字,颉利可汗不由得便眼神一变,认真的看了看顾泉,旋即这才摆了摆手让那些将士下去。
帐内的气氛瞬间柔和了下来。
“真是英雄出少年。”颉利可汗看着李世民与顾泉二人,笑了笑道:“本汗便应了此事。”
“不过——”
他话锋一转:“那梁师都答应给本汗的东西,本汗要带走。”
“可以。”李世民毫不在意。
闻言,颉利可汗脸上的笑容也是愈发浓郁。
就在这不知不觉之间,梁师都这个所谓的皇帝便已经被他彻底的卖了出去。
虽无什么特别的仪式但两人仍是重新定下了盟约。
而就在盟约之后。
颉利可汗也是并没有任何的留恋,直接便率军而归。
而也并未出乎李世民顾泉等人的预料。
他几乎是将梁师都给搬空了,将贪婪的本性展现的淋漓尽致。
当李世民率军踏入雕阴城的那一刻,还有将士在问李世民值不值得。
毕竟在很多人心中。
只要他们强行进攻的话,这一切东西都未必不能是大唐的。
李世民眸光如炬,神情未起半分波澜,掷地有声道:“金银财宝不过身外之物,粮草辎重亦乃寻常储备。”
他微微一顿,言辞间裹挟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然以此微薄之物,换得数万将士生还、数十万黎庶免遭涂炭,这般权衡,何须踌躇?”
“值与不值,岂容他议!”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没有丝毫的犹豫。.
(Ps:二合一章节跪求月票,求兄弟们多多支持一下,鱼万分的感谢,定会努力更新,绝不辜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