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役,终是彻底落下了帷幕。
李世民从始至终都未曾动用太多的兵马,这更是让整个李唐的声望彻底达到了顶峰。
——天下慑服!
无论是宇文化及的兵马也好,亦或是梁师都的兵马也罢。
对于这个大唐的秦王。
他们都是发自内心的感谢与敬重。
李世民的举动可谓是将他的仁慈展现的淋漓尽致,这让他声望甚至都已经超越了李渊这个所谓的皇帝。
而这个消息,还在不断蔓延!
到了现在,虽然李唐仍是未曾彻底一统整个天下。
但却已经和一统天下没有了什么区别。
长安城。
李渊自是第一时间便收到了消息,强烈的兴奋感瞬间便从他的心中升了上来。
——天下共主!
他李渊成为了天下共主!
到了现在,这一切已经再也没有任何悬念了!
整个唐廷瞬间便躁动了起来,群臣们向李渊高呼“万岁”的声音几乎传遍了整个长安城。
兴奋,激动等万般心绪在众臣心中回荡。
他们赌对了!
李唐终是走到了最后,再次屹立在了整个九州之上。
但往往表面的热烈之下却也难免隐藏着风波。
“陛下,秦王竟然敢代表我大唐与突厥谈判,此乃悖逆之举!”
当这句话被人提出来了之后,整个大唐的朝廷内部瞬间便刮起了一阵无形的风暴。
随着外在的威胁被消灭殆尽。
内部的矛盾便要抬到明面上来了!
到了如今,又有谁能够看不出来,李世民的声望太高了!
这种声望且不说是李建成这个太子与他相比,甚至就连李渊这个所谓的皇帝,在李世民的映衬之下都有些显得黯淡无光了!
无论是恩赐也好;亦或是威名也罢。
李世民已经彻底走到了九州的顶点,无人可以比肩。
就算李渊再怎么坦荡。
但当他听闻天下万民歌颂李世民之德等种种事情之时,心中仍是难免会生出想法。
这就是人之常情。
随着一切都没有彻底的表明,但整个大唐内部却还是围绕着“十方征渡使”展开了一场无形的交锋。
核心便是:“父为君,子为十方征渡使”会不会影响到皇权。
其实李渊开始的时候还不甚在意这些。
但随着裴寂又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一次李渊终是受到了影响。
“以秦王之望,若为十方征渡使,就算不能影响到陛下,倘若陛下他日仙去,后世之君可还会有君权?”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直指问题核心。
李渊倒是可以以父亲的身份,来对李世民做出各种限制。
但后世之君呢?
无论是比声望也好,亦或是比军中得人心也罢,太子李建成如今有哪一点比的过李世民?
李世民的身份太敏感了。
他不是顾氏,同样也是嫡系次子。
这种身份足以给李世民太多太多的可能了,而最关键的是若是李世民他日不效仿顾琛一般废掉十方征渡使,而是选择一脉相传。
届时在无人可以限制他的情况下,大唐的皇帝就注定会成为摆设。
当这个问题被提出来之后。
李渊终是受到了影响。
一场无形的危机终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在整个唐庭内部渐渐酝酿而出。
李世民并未直接返朝。
他此一战,目的就是要彻底扫平整个天下。
其实对于李世民而言,到了如今这个地步,他甚至都已经无需再动兵了。
四方能稍微与李唐作对的诸侯如今早已湮灭。
至于剩下的那些。
对于当前觉得大唐而言,根本就算不得什么威胁了。
但对于李世民而言,他如今还是要扫平一切,他想要快速解决好一切的麻烦,来给天下百姓缘更好的休息时间。
或许是因为他已经真的有了一颗无敌之心。
面对四方还在负隅顽抗的诸侯,他甚至都未曾动兵而去,只是派人去见了四方诸侯。
朋友还是敌人;
在当前的这种情况之下,并不是一个很难的选择。
手中的权利确实很值得留恋,可又怎么比得过自己的性命呢?
——四方诸侯相继投降。
这种场面可谓是极为的惊人。
就在这种情况之下,整个天下竟然渐渐生出了另一种传闻。
“秦王一使临境,诸侯望风请降,四海尽入版图。”
顾易能够看得出来——
相比于原本的历史,李世民如今更加耀眼了。
虽然在战绩之上李世民似乎并未有什么太大的改变,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李世民原本的战绩就过于惊人了。
就算他再怎么提升又能提升到哪去?
这种变化是来自他不同的声望。
就是因为他几次举动,便让他在不凡的威名之中又增添了太多太多的仁义之名。
九州百姓已经苦了太久了。
李世民这个“仁义”之名就是他扫平天下的主要利器之一。
但顾易也十分明白,随着李世民愈发的耀眼,给予其他人的压迫便会越大。
如今就连李渊都渐渐感觉到了端倪,更别说李建成了。
有些事显然无法避免。
不过如今的顾易对于这一切已经完全坦然,他已经将目光渐渐放在了整个九州之上。
他更想知道的是——
在顾氏已经出现了的情况之下,接下来的盛世到底会变得多么辉煌。
顾煜如今可还在世。
虽然一直都待在巨鹿之中,但他可从未闲着。
顾易亲眼的看到他已经为整个大唐的改革定下了基础,这绝对会对整个大唐造成前所未有的改变!
现在的他只是在等一个时机!
——四方云动。
李世民未曾去在意那些诸侯,随后便将目光放在了岭南之上。
他要讨伐梁帝萧铣。
这就是大唐最后的一道阻拦。
不过就在他即将动兵之前,李渊的圣旨却是突然传了过来,以“想念子嗣之名”令李世民归京,将讨伐岭南之事交到了李靖身上。
虽然一切都是那般的合理,但这一道突如其来的圣旨还是让很多人意识到了什么。
雕阴城内。
李世民的一众心腹齐聚于此。
“殿下,臣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长孙无忌很认真的看着李世民,拱手说道。
李世民立刻便看向了他,神色无比坦然的说道:“辅机有话直说便是,又有何不能言的?”
众人目光皆是注意到了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不仅仅是长孙王妃的同母兄长,更是自李渊起兵之时,便一直在追随李世民,如今的他可是李世民的绝对心腹。
也正是因为如此,有些话也只能他来说。
“殿下当今声威赫赫。无论是为大唐社稷,还是为天下苍生,此番征伐岭南,殿下皆是不二之选。”
长孙无忌话音一顿,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可陛下却突然下旨,急召殿下归京。”
“依臣之见……”
他环视厅内,目光掠过在场众人,见皆是李世民的心腹嫡系,才压低声音道:“朝中怕是已生变故!”
这话虽未明言,但其中深意众人皆知。
殿内气氛瞬间凝固,空气仿佛都变得粘稠起来,唯有烛芯爆裂的噼啪声清晰可闻。
顾泉、顾彦等顾氏子弟端坐如松,却也不自觉地握紧了腰间佩剑。
“辅机。”李世民霍然起身,“休要妄加揣测。岭南路途艰险,父皇心系我安危,才命我返京。”
他目光如鹰隼般掠过众人,忽而展颜一笑,眼底却暗藏锋芒:“说不定此次回京,父皇会授我十方征渡使,统帅天下兵马!”
众人沉默不语。
虽然李世民的脸上仍是带着笑容,但给人的感觉却不复以往那般从容。
李世民又何尝感觉不出来呢?
历史上已经留下了太多的例子,这很难让人不生出其他想法。
但昔年李渊的承诺又给他留下了一丝希望。
众人沉默不语。
没有人敢将一切完全挑明。
这种事的敏感程度是任何人都承受不起的。
或许顾泉可以。
以李世民对于顾泉的看重,再加上顾氏的身份,他或许能够劝动李世民,就算挑明一切或许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但很可惜的是顾泉又岂会答应这些呢?
他是顾氏长子,他的性格就注定了他绝对不会参与事关国本之事。
对此,诸将亦是无奈。
整个军中的气氛愈发的复杂。
就在数日之后,李世民便率领着麾下将领以及数百玄甲,匆匆忙忙的返回了长安。
长安。
李渊仍是为李世民举行了盛大的欢庆仪式,给人的感觉似乎一切都未曾改变。
这确实是安抚了不少只看到了表面问题的将士之心。
毕竟又有谁不害怕“鸟尽弓藏”呢?
其实顾易倒是能看的出来,李世民如今是对“十方征渡使”的位置还有着很高的期望。
这并没什么错。
毕竟李渊当初确实是给他做出了承诺。
但在当前的这种局面之下,所谓的承诺注定会成为枉然。
庆功宴上。
就在李世民那满是期望的眼神之下,李渊最后也只给了他三个铸钱炉。
这种赏赐对于其他任何人而言都算是重赏,毕竟其中所能够带来的财富是难以想象的。
但唯独对于李世民不同!
心中的一切志向再这一瞬间彻底的粉碎。
到了如今的这个地步,他仍是做不了大唐的十方征渡使,那待天下真正的彻底一统之后,他还会有其他的机会吗?
这是一个完全无需思考答案的问题。
当然,李渊自然知道安抚李世民。
就在当夜,他又再次召见了李世民,向他说明了其中的原因。
那就是因为李世民私自与突厥达成联盟,群臣奏他无君无父,李渊也只能搁置这十方征渡使的册封。
在说这些话时,李渊的表情是那样的认真。
就如同昔年他拍着李世民的肩膀,向他做出了定会封他为“大唐十方征渡使”的承诺一般。
当初的李世民信了,但这一次他却再难相信了。
可又能如何?
或许正是因为对于此事抱有了太大的期待,当一切都灰飞烟灭之后,李世民竟忽然就有些迷茫了起来。
但李建成可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他相继出手,甚至还拉拢了齐王李元吉,通过各种手段让自己的人前往各地,拉拢四方仅存的反王。
甚至其中还包括北疆之地。
北疆之地绝对是一块肥肉,自昔年顾烨定下了商道之后,这一块土地其实如今已经算是彻底融入了九州。
其中的子民虽然仍是有着独特的部落。
但他们的文化也已经完全融入到了九州之中。
虽然他们出面的效果必定不如李世民那般畅通无阻,但在这滚滚大势之下一切倒还算是顺利。
除此之外李建成同样也开始对秦王府下手。
他想要拉拢李世民的心腹!
旬日之间,整个长安城内的局势变化不断。
朝中上下几乎所有人都能感觉到太子东宫与秦王府之间矛盾。
但李世民从始至终都始终未曾有过什么反应,甚至就连麾下的兄弟想来见他他都闭门不出。
其实这也怪不得李世民。
从小到大,他的志向一直都是成为第二个顾琛,随着年纪越大这个志向就愈发的强烈。
如今眼睁睁看着多年的志向似乎再也没有了实现的可能。
这对他所造成的打击是难以想象的。
说到底,如今的李世民才不过区区二十四岁罢了。
——人无完人!
如今他还没有彻底成长到能够坦然面对一切的境界。
他,仍是需要蜕变。
秦王府。
长孙王妃缓缓踱步走进院内,看着负手而立看着天空的李世民,她缓缓走向前站在了他的身旁,沉默了片刻后忽地开口:“殿下这是还打算沉寂多久?”
李世民并未开口回答。
“今日太子殿下已经上疏提到了平阳与左卫将军的婚事。”长孙王妃继续说道。
左卫将军正是顾彦。
李建成已经再劝李渊效仿昔年的刘秀,将公主下嫁到顾氏之内,这样做自是想要拉拢顾氏。
没错,他已经将目光放在了顾泉身上。
作为顾氏嫡长子;
若是能够拉拢到顾泉,绝对能够间接影响到一众顾氏子弟的判断。
如今的顾氏在朝中的影响可不小。
随着一众善于内政的顾氏子弟相继出世,虽然仍是无法与巅峰相比,但顾氏所代表的意义便与其他家族有着完全的不同。
闻言,李世民终是有了些表情变化,微微皱眉看向了长孙王妃。
“殿下,臣妾想问殿下一个问题。”
长孙王妃丝毫不回避李世民的眼神,轻声开口:“殿下难不成只是因为一个所谓的“十方征渡使”的虚名,才自幼立下宏愿的吗?”
她的声音并不大,却让李世民直接愣住了。
这一瞬间,无数的思绪不断将再脑海之中闪过。
当初在巨鹿所见过的一切;
这两年来不断冲杀所见到的一切;
百姓的血泪;
将士们的尸体;
其实对于很多人而言,往往在某些时候只需要一句简单的点拨。
——李世民如今就是如此。
阵阵微风不断拂过。
看着眼前长孙王妃那温婉的眼神,李世民就这样沉默了良久,那种迷茫感终是伴随着无数的思绪而渐渐消散。
忽然,他猛地便伸手拉住了长孙王妃的手腕,眼神再一次的明亮,嘴角忽地勾起久违的锋芒:
“派人去通知诸位兄弟,就说本王设酒,邀诸位兄弟一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