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将来何去何从(今日四更)

类别:都市 作者:睡觉会变白 字数:未知 更新时间:2025/03/17 15:09:15

一个厅级干部的变动往往影响重大,尤其是所在单位本身极具影响力时,更需高度重视。

厂里的骨干职工纷纷到场,所有部门主任(科级)坐在前排。不一会儿,几位老同志登上台,为首的正是丁桥,还有汪洋、胡启明和张尔瓒等几位副厂长。

丁桥亲自宣布:“根据文化部党组108号通知,任命电影局副局长胡启明同志为北影厂厂长,同时任命汪洋同志为顾问!”

“期望北影厂能发挥带头作用,在创作生产、企业管理以及职工队伍建设等方面都要做好。全厂职工要紧密团结在新领导班子周围,齐心协力……”丁桥此次前来是为了稳住局面。

汪洋坐在一旁,神情有些恍惚。他今年68岁,担任厂长已有35年,期间生产了200多部电影,功绩卓越。如今退居二线,成为了一名顾问。顾问的职责是什么呢?无非是安抚老同志,让他们发挥余热罢了。不过,他服从组织安排,毕竟自己确实年岁已高。恰逢改革浪潮汹涌而来,北影厂也需要新气象。但关键在于胡启明能否带来新气象呢?汪洋暗自叹息,等他回过神来,已轮到自己讲话。他心中有千言万语,可对着麦克风却一时语塞,只说了句:“大家要支持新领导的工作,团结奋进,更上一层楼!”

“哗哗哗!”

丁桥道:“下面请胡启明同志讲话!”

汪洋身形消瘦,胡启明则较为富态,阔面大耳,戴着眼镜。他开口笑道:“我本就是北影厂的人,年轻同志或许不知,我曾从事制片工作,参与了《小兵张嘎》《青春之歌》等作品的制作,后来才调到电影局。如今我算是回家了……”他滔滔不绝地开始发言,而底下的人则各怀心思。套近乎没多大用处!汪洋是什么资历?胡启明又是什么资历?大家服气就服气,不服气也没办法。

会议并未持续太久,讲完话便散了。

胡启明笑道:“老厂长,您可别真的退休去享清福哦,我当年可是您手下的一个兵,现在也一样,还得需要您指点工作呢。”

“哎,有事情再说吧,平时我得陪陪我的小孙子。行了,你们去忙吧,我回去了。”

汪洋背着手,略显佝偻地走了。

胡启明来到主楼,进入厂长办公室,坐在那把椅子上,感觉确实不一样。电影局副局长的位置固然不低,但哪有掌管一个大厂来得带劲呢?北影厂几十年的底蕴铸就了那块闪亮的招牌,招牌才是最值钱的!

他沉思片刻,马上召集几位副厂长开会。听取汇报,了解短期和长期面临的问题等等。听着听着,张尔瓒道:“我们与东方公司合伙盖楼的事还没解决呢!”

“哦?具体情况如何?”

“东方公司只盖了两栋,还差四栋。他们怕厂里人闹,不肯再盖,想要我们给个保障。”

“什么保障?”

“没详细谈,大概是开发厂里的空闲地皮吧。”

“北影厂还有空闲地皮?”

“厂里有那么多林子、菜地和老旧楼都能推平啊,筒子楼后面还有一大片呢。今年厂里又进了不少新人,都没地方住,住房问题非常紧张。”

去年北影厂闹房的事,胡启明有所耳闻,没想到至今还未解决,道:“嗯,找个时间我们具体讨论一下,还有别的问题吗?”

“厂里想拍《红楼梦》,分歧很大。”

“有导演人选了吗?”

“谢铁黎导演说了,如果厂里敢拍,他就敢接!”

“谢导确实很合适!”

胡启明也拿着小本子认真记录着。

他知道自己60出头了,再干几年就退休,起一个过渡作用。但作为领导,就算只干几天也想做出点成绩,否则岂不是白干了?

受壁胡同2号院。

汪洋没要新盖的楼房,继续住在这个老院子里。

盛夏时节,烈日炎炎,阳光透过葫芦架子,斑驳地洒在地面上。汪洋刚回来,换上一件老头背心,泡了一壶茶水,听着收音机。

他家人口众多,住房也很紧张,好在当年分的房多,足足有十一间,还能住得下。

“随着洛杉矶奥运会的临近,中国体育代表团也即将启程出发……他们积极备战,以良好的身体状态和精神面貌参加奥运会,誓要取得好成绩……”

“而在今年9月,亚奥理事会将在汉城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届时将确定第11届亚运会的举办地……北京和日本广岛将争夺举办权。”

收音机里传来体育新闻。

汪洋抿了口茶水,自言自语道:“又是奥运又是亚运,文体不分家,但在这种事上还是体育更受瞩目啊,也不知咱们能不能申办成功……”

“肯定能啊!广岛温度还没降下来呢,那是开亚运会还是开烧烤会啊?”

嗯?

老头抬眼一看,只见孙子提着好多礼物,笑嘻嘻地站在门口,哼道:“你来干什么?”

“我今天刚回来,正好听说您退休了,就来看看。”

“我怎么样不用你管!”

“这话说的!您是喜欢热闹的人,突然人走茶凉肯定不适应,真闹出病来怎么办?我给您带了好多好东西,我还没吃饭呢,咱们喝点。”

陈奇走上前,取出一些酒菜摆好,给老爷子倒上酒,笑道:“我这可是最后一次喝酒了,我跟雪姐想要孩子,我得保重身体,我连可乐都得戒了,那玩意杀精。”

“杀精?”

汪洋没忍住,笑骂道:“胡说八道,外国人都喝可乐,那他们怎么生孩子的?唉,小龚说照顾家庭我就猜到你们想要孩子了,好好,也该有个娃娃了。”

汾酒,家常小菜。一老一少碰了杯,同时“咝”的一声吸气,又“哈”的一声吐出来。陈奇道:“您以后还去厂里吗?”

“有需要就去,没需要就不给他们添乱了。”

“行,您操劳了一辈子,该享享清福了,管那么多事干嘛?现在国家提倡老同志退休,干部年轻化,您得响应国家号召。”

“我们退了,给你小子让位是吧?”

“您是厅级,我哪能一步到位呢?我升也是升半级,再说我才多大,怎么也得27、28吧?”

汪洋懒得理他,二十七八岁的副厅还想怎样?

上次分房的事情仿佛从未发生过,陈奇唠唠叨叨地讲述自己在香港的种种经历,汪洋时而大笑,时而给出一些意见,不知不觉一斤酒就喝完了。

“老爷子!”

陈奇喝光最后一口酒,吐出一口气,道:“制片厂就要自负盈亏了,我敢说全国没有一家能玩转的。头几年还能贷款,等贷款还不上都得歇菜。这不是我决定的,国家只改革制片厂,不改革市场,就是拿你们开刀。中影、电影公司也是早晚的事。我有能力接下任何一家烂摊子,这是好事啊,您不能总想着过去,还得想着将来。北影厂真到落魄那天,我接手总比别人接手好吧?”

汪洋迷迷糊糊不说话,好像喝醉了。

陈奇见状闭上了嘴,招呼汪洋的老伴把他扶进去,安顿躺下。老太太笑道:“也就是你来啊,每次你来他都高兴,这又喝多了。听说你和小龚打算要孩子了?”

“哎呦,这点事怎么全天下都知道啊,太不好意思了!”

“哈哈,说明你们名气大啊。没事没事,我看着他,你有事就先走。”

“有空我再来看您!”

陈奇把一堆礼物留下,转身出了院子,来到外面上了面包车。

司机一瞧他的样子,笑道:“陈老师喝酒了?”

“陪老头喝了点,回北影厂吧。”

“好嘞!”

面包车启动向前,陈奇有些微醉,脑筋反而清醒,他特别理解汪洋的心情。

“我们社会主义制片厂,将来会变成……”

“什么样子呢?”

(晚上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