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论佛老说寂灭,佛道皆留一正果

类别:诸天无限 作者:唤月明 字数:未知 更新时间:2025/07/09 10:29:03

咻!

道道法华流转,其最珍贵的紫纹龙花果,自是落在了周承等大能、大神通者身前。

寻常一些的奇花异果,才轮得到殿外的诸仙神、罗汉等。

而后便见殿下及殿外众等起身,礼赞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各献青词、佛偈礼赞佛陀,一时佛陀喜悦。

“凡请佛陀,再演说禅法精髓,大乘玄妙。”

有菩萨于席间起身,向弥勒尊佛叩首礼拜。

众等见状,皆请佛陀演说禅法本源流,指明佛道根髓妙。

“既众等相请,自不敢拂之,然座上有大德初始,立禅法之根基,吾不得僭越,当先请大德初始讲禅矣。”

东来佛老慈悲含笑,对众人如是说。于是众等的目光,便落在了周承的身上。

周承名义上占了个点化禅法的始祖,如今众等讲说禅法,东来佛老自然要请周承先开口。

“众等过誉,大乘佛道之始,全赖伯阳先生西出函谷,东来佛老参透玄机,我何功之有?”

“所谓禅法,见性即佛,心即佛。所谓觉者即佛,自无经文传世,该当东来佛老立下文字,以传正法。”

到底是佛教盛会,乃‘储君’第一次显露威仪,周承要是真大讲一通,那就惹人嫌了。

周承还打算和如来佛老论道大寂灭,这种得罪人的事就没必要干了。

你好我好大家好,花花轿子人人抬。

“既大德初始不降德音,那吾便僭越,言说禅法,立禅道文字,传佛道玄妙。”

大肚佛合十行礼,遂演说妙法。

顿时有璎珞垂天际,祥瑞遍虚空,教那天龙环绕,彩凤长鸣,以和佛陀梵音。

……

转眼间,便是百余年一闪而逝。

有道是仙佛论道一场,人间世代更迭。

百余年岁月,东来佛祖演法结束,众等一一起身礼赞,只觉大道精进,感悟有升。

“今龙华初会结束,有劳众等前来,阿弥陀佛……”

东来佛老梵音散去,众等再度起身,再三离散,方才有序散去。

“真人还请留步。”

一道声音在周承的耳边响起,自是那南无弥勒笑和尚暗中传音。

旋即,周承微微颔首,同虞韵一般分别端坐莲台之上,目送诸仙、诸佛远走。

待诸佛散去之后,东来佛祖方才笑道:“世尊如来知真人欲求大寂灭,故此愿与真人论道一番。”

“此番世尊降一金身前来,以此同真人论道,殊为失礼,故此请真人法驾灵山矣。”

在东来佛陀说话间,便见那黄眉童儿乖巧自知,恭奉茶水于周承和虞韵身前。

周承遂笑道:“好你个笑和尚,我只同你说过要求一个大寂灭大超脱,你便告诉你家世尊了,嗯?”

虽是揶揄,却慌得笑面佛连忙解释:“真人万勿多想,世尊有大法力,法眼遍观四大部洲往古来今,在小僧成道朝拜之时,便能看到真人与小僧交谈之景,故所知也。”

周承自抵这一界以来,唯有展露大法力。

但无论是和伯阳先生互称为友,亦或是那世尊佛老亲口所言乃大智慧大圆满的大德高人,都让人心生敬畏,不敢怠慢。

“尊者不必如此,我岂不知佛老观我?早在和尊者相见之时,便觉一双法眼,自岁月下游望来,起自灵山胜境。”

周承哈哈一笑,端起茶水轻抿一口,旋即道:“既如此,劳请尊者引我见一见如来世尊。”

世尊者,治世之尊也。

虽然名义上,只是五方五老之一,但却是这三界诸天中至尊至贵者。

旋即,东来佛祖驾起莲台,纵起金光,直至灵山胜景。

……

与此同时,西天灵山,大雷音寺宝刹。

不久前从龙华会上散去的诸佛菩萨等,尽数汇聚。

只见那大雄宝殿中,四大菩萨、八大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比丘尼、比丘僧、优婆塞、优婆夷诸大圣众,都到七宝莲台之下,各听如来说法。

此时,如来正宣讲大法,曰:“不有中有,不无中无。不色中色,不空中空。非有为有,非无为无……”

概众稽首皈依,流通诵读之际,如来降天花普散缤纷,即离宝座,对大众道:“大德初始将至,汝等当迎。”

众等闻言,皆遵佛旨,两路幢幡宝盖,即出山门,便虚空界,起祥光无量,法华万千,倒卷三万里,烛照阎浮世。

只消片刻,便见天际神曦灿烂,有东来佛老引大德初始、虞氏神女而至。

“礼见大德初始,无量寿福。”

诸大众尽皆迎讶,众佛陀亦是礼敬。

“诸位请起,无德无功,不敢当诸位朝拜。”

周承说话间,自是口含天宪言出法随般,便见周天道韵化无形之力,阻众等再三礼拜。

旋即,便见海上菩萨捧金策言:“初始尊者,我佛如来早已等候多时,还请入灵山一叙。”

“善!”周承颔首。

旋即,众佛光法华落于鹫山峰顶,大雄宝殿之外。

即入宝刹,见世尊如来自莲台上起身,合十曰:“老僧见过尊者。”

周承亦是还礼:“久闻世尊法名,今得拜见,幸甚。”

随周承而来的虞韵,亦是随之行礼。

一位无上正等正觉,只求大寂灭大超脱的无上存在,自是应当礼敬。

“请大德初始,虞氏神女入座。”

说话间,便见一七彩莲台和纯白莲台自虚空中绽放而出,有比丘、比丘尼恭请周承和虞韵入席。

待周承入座之后,佛老方才出声:“自东来佛祖处,听闻尊者大德欲求大寂灭,不知尊者如何看老僧所修之寂灭法?”

周承沉吟一声,旋即道:“大智闲闲,澹泊在不生之内;真机默默,逍遥于寂灭之中。方曰寂灭。”

“至此,皆为小寂灭,乃小乘也。”

“大寂灭者,不可知,不可思,不可议,蕴无尽玄妙,寂寂真如,不敢妄下评论。”

有道是人有三死。

第一死,乃身死。

顾名思义,性命断绝,方为身死。

对于凡人来讲,身死便是万般皆休。

而对于修行之辈来说,身死并非不可逆。

第二死,乃名死。

所有记得你的人,皆随你死去,至此人间再无有人记起来你,此谓之名死。

有大能者,起心动念间,便从涅槃中归来,故此唯有名死,方然大能者惊惧。

至于这第三死,便是大寂灭。

所谓大寂灭,便是在世间的一切痕迹都被抹去。

寻常人,也不会有第三死的机会。

盖因大能者能洞观岁月,怎能无痕迹、无因果?

只有行大寂灭法,方得此境。

周承讲完自己对寂灭的理解,旋即看向世尊如来,道:“不知佛老,如何理解超脱之妙?”

“超脱者,亦有三乘。”

莲台宝座,世尊肃穆,捏妙诀,放无量光,沉吟曰:“教,寂灭阴神,涅盘遗臭壳,方为小超脱。”

“教,道非道,妙非妙,真如在上,是为中超脱。”

“教,有非有,无非无,一切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能作如是观,当作大超脱。”

“大超脱,乃大寂灭之后再涅槃,乃真无上,真正觉,真源流,真本性。”

讲说完自身对于超脱理解之后,佛老又言:“真人讲说禅法,曰见性即佛,玄妙如斯,不知真人所言,何谓见性?”

“收摄身心,六根清净,五心皆伏,顿悟万道,方为觉悟,当得作佛。”

“善。”

“敢问佛老,可知大寂灭之后如何方得涅槃?”

周承此话一出,这一场论道方才走向高潮,来到要点。

“大寂灭,大真如,万有不存,万物皆虚。老僧自言,唯有一心,可破非有非无、非无有、非非无有……”

讲述完自身对于大寂灭之后大涅槃的理解,佛老合十行礼,看向周承问曰:“敢问真人,大超脱当得何求?”

“不说求,不说修,超脱寂寂,万道曰妄……”

大雄宝殿上,只见两至尊论道,舌绽道声,口出梵音。

千般道妙异象,万般法华真莲。

只论得那天地色变,穹天暗淡;又说得那虚空遍莲,大地失色。

两尊智者,一者放大光明,照无量天。一者起大道华,映无量世。

浩渺气机倒卷,周天大道臣服,两种异象交相辉映,教那诸天诸世的大能者尽皆心有所感。

玄玄妙妙,真如晦涩,听得那宝殿之外诸佛、菩萨,尽皆如痴如醉,只觉心有无边灵光闪烁。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真如寂灭,寂灭真如,我当证小寂灭,成大职正果矣。”

“……”

……

岁月悠悠,大道煌煌。

倏忽间,恍若论道亿万载。

大能者,超脱岁月,模糊轮回。

这大雄宝殿之内,沧海桑田更迭,亿万劫时流转,于那外界大天地,不过是金乌三升,玉兔三映而已。

“尊者大智慧,令老僧佩服,此番论道灵山,众等皆承尊者恩典,乃大功德也,愿以一正等正觉无上莲台,奉养尊者。”

世尊如来脸有悦色,显然是收获不小。

而周承亦是如此,两位求超脱的无上者论道,自然各自都有收获。

“既是佛老相邀,吾岂拂意?”

周承遂道:“吾有一化身,一毛一孔一如来,一一如来身庙塔,舍利坚固金刚身,虚空可坏我不朽。”

话音落下,便见万千法华交织,无量金身铸就,化佛陀法体,容貌和周承一般无二,但却神色悲悯,目蕴慈悲。

“善,小僧礼赞南无初始真如尊王佛……”

世尊如来神色肃穆,向周承化身躬身行礼。

旋即,周承那金身佛陀亦是端庄回礼,曰:“小僧不受大僧礼节。”

一位大真如,一位大智慧,尽皆自称小僧,奉他人为上。

“众等速来拜见,今南无初始真如尊王佛归位,位同三世佛,见之如见我。”

世尊如来说梵音,引诸佛、菩萨、金刚、阿罗等尽数朝拜新佛。

……

转眼间,翌日清晨。

祥光云霞交织,载着周承和虞韵向着远方而去。

“吾等修的是道门的金丹法,在灵山作佛,不合适吧?”虞韵总觉得有点二五仔的意思,对着身旁的周承说道。

周承的化身,捞了一个南无初始真如尊王佛。

而虞韵跟着周承走一趟,自然也捞了一个莲台位,曰:日月重瞳净光明菩萨。

周承哈哈一笑:“漫天大能,有几个不是灵山佛陀,有几个不是道门天尊?”

这句话其实说的很直白,绝大多数人既是道门的天尊、真人,也是灵山的佛祖菩萨。

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说一会道,论一会禅,三家本是同源流。

“看着吧,要么玉皇大天尊遣人来拜,要么元始天尊派真人送符,总之……在你我合该在天上,也有一化身端坐。”

见周承这么说,虞韵嘴角微微抽搐,自己这非黑即白的理解,确实不合适了。

正在周承等人说话间,便看到远方有金光灿烂。

只见漫天祥云降下,天上宫阙大开,果然不出周承所料,天上来人了。

浩浩仙辉凝法驾,漫天群仙列两旁。

只见一身穿九宫八卦袍的身影踏云而来,还不曾靠近周承,便停下云头,连忙拜见。

“奉元始天尊符诏,玉皇大天尊法旨,礼拜大德初始,还请大德初始,天上一叙。”

周承闻言,对着身旁的虞韵笑了笑。

你看,没错吧?

“劳烦真人带路便是。”

周承话音落下,这道人脸上浮现喜意,连忙恭声道:“请真人随我来。”

旋即,在这道人引领下,金光纵起,直奔南天门。

天去地,八万四千里。

当然,八万四千乃虚数,亦代指无限大。

实际上,天地之间的距离,连八万四千都不到,不过却有诸般玄法镌刻于虚空中。

若是道行不够的人,那就算是如何飞,也只会觉得距离天穹无限远。

当然,这个道行的要求很低,否则那些天庭小仙也难以往返天与地,只要能够修成法力,证得天人,就能够自由往返。

这也是修成法力,被称呼为天人的原因。

对于周承和虞韵而言,只消片刻时间,便能抵达南天门外。

而此时的南天门外,只见诸天师齐聚,早早在此迎讶。

说是奉玉皇大天尊法旨,实际上真正令这道人来请周承的,乃是元始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