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白马之誓

类别:历史 作者:中更 字数:未知 更新时间:2025/05/21 17:24:47

汝阳上游,西华县北。

这里颖水三条支流汇流,甘宁已开始合拢堰坝水口。

两万余军民沿着两岸分段驻屯,昼夜加固坝体。

颖水积聚,上游河道水量充沛河面宽阔,各种引导木筏、运输石块的船队往来不歇。

赵基经历一场小规模战斗后,整个人也迅速进入战斗状态。

他登上北岸堤坝,眺望堰坝内波光粼粼的水面,忍不住双手叉腰。

裴秀、甘宁跟在他身后,甘宁脸上黑眼眶中是一双睡眠不足而褐黄的眼珠子。

现在河面上负责引导、操控船只的都是甘宁此前征募的千余汉水丁壮;另两千人分别布置在两岸,警惕袁军的破坏、突袭。

为了保护坝体,赵基也调来骑兵,协助侦查。

“现在就等一场雨,等着洪峰冲垮坝体。”

赵基感慨一声,却没什么期待神色。

随着时间变化,各方后续援军陆续抵达。

张杨督率万余人抵近鸿沟上游西岸的扶沟,扶沟对面是陈国扶乐,袁术也派袁涣前去防守,只是军队规模不大,只有千余人。

就现在的战场,千余人除了增固扶乐防守决心外,已经不具备什么额外的战术效果。

而曹操始终没有调动大军南下的意图,迫于袁绍的要求,也可能是袁绍跨过曹操直接指挥荡寇将军赵融,督兵五千也顺鸿沟而下,驻屯扶乐之北的陈留圉县。

孙策中军已进驻陈国新平,只留程普督兵三千驻守武平,控扼涡水。程普也组织周围百姓,在涡水截留筑堰,防止徐州方面的袁军顺涡水来袭。

没有涡水航运,袁军物资运输不便,行军效率就慢。

吕布方面还在整顿军队,前军魏越督兵万余人抵达郾县,分兵向汝南中南部各县掠地,迫使各县向郾县、许都提供物资、人力支持。

魏越也给张辽增兵到八千,贴近纪灵西营驻屯,算是咬住了纪灵一条胳膊。

而袁术方面也没有静静等候,其镇南将军孙香也督兵万余人北上,抵达汝阳之南的项县。

颖水、鸿沟水南下合流处就是项县,孙香进驻后,等于打通了袁术、纪灵后撤、突围的退路。

现在汝颖陈国之间的决战,可以归为西线主战场;徐州则是东线战场。

东线战场形势更凶险,刘勋在彭城下游寒山设立的堰坝工程已经完善,开始合拢聚水。

寒山周边地势高,利于建设堰坝。

随着刘勋断水,泗水下游的张勋紧跟着合拢水口,准备水淹下邳。

下邳这里地势相对平阔,直接断水的话,工程难度太高。

在这盛夏枯水期里,上游彭城先断水后,下游断水的难度就会小很多。

七月初二日,酷暑峰期刚过。

彭城方面泗水上涨,已漫延到彭城各门。

这里水攻不需要借助水力冲毁城墙,只是从下游筑堰抬高水位,借水浸泡城墙。

心理威慑大于实际,如果守军坚决反抗,那不断上涨的水位能淹没城内屋舍,军民男女只能上房顶避水,各种生活物资也会被水泡、损毁。

即便城墙泡不塌,泡一段时间后,城内自己就会断炊。

彭城守将关羽也在城内早做了准备,粮食、燃料都已转移到高处;提前拆毁屋舍,搭建各种悬空木台。

彭城各处城门,也都堵塞的严严实实。

然而,城内井水如似喷泉,灌漫院落、街道。

如往日一样,刘勋派遣使者乘船来到城下高喊劝降,等待对方的只有一轮精准射击,船上人员只能后撤。

袁术军队凶名在外,彭城士民倒也能忍受目前的艰难生活。

寒山,刘勋大营。

挥退失利的劝降使者后,刘勋拿出曹操的书信再次研读起来。

刘勋出身琅琊刘氏,早年也在雒都求学、厮混,与曹操自然也是旧识。

对曹操来说,不缺时间写信,也不缺送信的人力,闲着也是闲着,就写信为刘勋分析局势。

目前刘勋严格封锁内外信息流通,怕的就是陈国方面的不利军情引发麾下陈国兵的士气振荡。

而曹操给刘勋算了一笔账,劝刘勋赶在袁术灭亡前反戈。

刘勋是宗室,师出有名,现在反戈自然是正义的反戈。

刘勋身为琅琊人,水淹彭城也有很大的心理压力。

张昭已率青州四部黄巾军家眷迁入琅琊,就迫不及待的写信来劝刘勋及时反正,不要做令祖宗蒙羞、乡党愤怒的事情。

徐州各地的大姓、豪杰、旧交也陆续写信给刘勋,如果刘勋决议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那绝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陈国兵可以心安理得执行水攻计划,可刘勋以及亲族、乡党压力极大。

张昭是个暴脾气,言辞激烈,就差指着刘勋鼻子威胁要挖刘勋祖坟。

而现在,曹操分析了西线战场的劣势后,又为刘勋指出东线战场的隐患。

这些隐患爆发之前,就是刘勋举兵参与护国的最后机会。

刘勋难以决定,于是午餐之际,招来侄子、堂弟一同商议。

他出示曹操的书信,为难说:“今乡人失望,曹孟德又以高祖白马之誓说我,应该何去何从?”

袁术派他来徐州,就是许诺了青徐之地。

可看现在这样的舆情,就算刘备、关羽迫于水攻投降,徐州乡党也不会当他的羽翼。

没有徐州乡党的协助,他又怎么可能快速稳定徐州?

一样负责水攻,就乡党目前的情绪来说,战后宁肯帮汝南人张勋,也不想帮他这个引外人祸害家乡的同乡。

其弟刘偕思索再三,就开口:“兄长岂不见袁公路失信于孙策之事乎?”

袁术的许诺,是事前的许诺;真定徐州,又要重新商议。

刘勋就占过孙策的便宜,如果换别人来占他便宜,自绝于乡党,又被袁术放鸽子,那就成了内外皆知的笑柄了。

刘勋又看向侄子刘威,刘威沉吟不语,他的父亲刘彰目前就待在寿春当九卿,算是人质。

刘威为难不已,还是艰难开口:“高祖白马之誓,叔父不可不慎。”

刘勋在徐州有朋友,刘偕、刘威也有,刘威的朋友甚至跑到军中当面指责,刘威承受的压力也很大。

刘勋听了缓缓点头,就说:“既如此,我这就发书大司马。”

至于曹操,他才不想搭理,不到万不得已,谁想跟朝廷公认的曹建德走一条路?

这个姓曹的害死父亲兄弟,缺德至极,就连李傕都不齿其人,弄了个杂号建德将军,曹操也能若无其事使用这个将军号。

只要他肯依附、重返朝廷序列……只要他这里不小心决堤,下游的张勋准备不足,绝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而赵基就很有信用,明明才打完关中李郭二贼,军队来不及休养,军资储蓄也不足,更是冒着酷暑率先举兵来中原讨袁。

对陈王、刘备践行了盟友之义,大概率也不会失信于他。

今年中原旱灾不如前几年,但依旧是旱灾。

这么多军队集结,各方都有迫切结束战争的强烈意愿。

他若反戈,赵基肯定不会吝啬赏赐。

至于大将军吕布,刘勋根本不会拿正眼看他,吕布是什么出身,赵基又是什么出身?

既然已经拿定主意,刘勋就看向堂弟刘偕:“此事关乎兄长性命,不宜见于书信。子同即刻动身,前往许都拜谒大司马。我家与大司马世代乡邻,不宜交恶。我见大司马使者,就举兵讨袁!”

迟疑片刻,又说:“大司马人中龙凤,他若不嫌弃我家被迫从贼,我愿以独女妻之,合秦晋之好。”

他只有一个女儿,虽然只有八岁,但等个七八年再出嫁,也不是不可以。

就这样的乱世里,女儿嫁给赵基也不算吃亏。

刘偕、刘威闻言俱是大喜,刘偕拱手昂声:“喏。”

随即,刘偕又提议:“彭城水淹,就恐关云长迫于城中男女生存请降。还请兄长派遣使者,夜中泅渡送信,以固其志。”

彭城如果投降,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会让徐州形势大变。

那个时候刘偕又在赵基麾下做人质,极有可能被泄愤砍掉。

既然都做出了选择,刘偕就要为自己的性命做考虑。

刘勋点头:“子同宽心,我本就不满袁术,就恐受其加害,这才隐忍至今。既然决心讨逆,就无反复之理。”

有侄子刘威做见证,刘偕也就姑且相信了。

刘勋显然也有其他心思,又说:“陈王遇害,朝廷失中原强藩。若是能说服大司马,我家愿为朝廷守卫豫州。若是大司马有意,我也能出面游说沛国刘馥。”

趁着能索要回报,自然就该坦然开价。

否则遮遮掩掩,那事后赵基也能朦胧敷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