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夜,陛下开宵禁,微臣便带家人游街赏灯。谁知到了太平街竹桥,却遇翰林编修方孝孺与巡警纠缠,微臣一问,这才得知方翰林女儿丢了···”
刘宽虽然知道老朱很可能已通过锦衣卫知晓此事,但还是将方孝孺女儿走失及如何找回之事一五一十地讲述了。
朱元璋虽知此事,其他人却大多不知晓,都听得很是认真。
因为刚看过一部关于孩童走失的电影,以及一个关于人口拐卖的视频,此时又得知大年夜竟有人敢在皇城附近拐卖人口,顿觉得人贩子离自己很近。
几个嫔妃、大公主、二公主,下意识将身边还年幼的孩子抱得更紧了些,似乎是怕突然冒出个人贩子把孩子拐走了。
马皇后、朱标则紧皱着眉头,显然没想到大年夜竟发生了这样的事。
待刘宽讲完,脾气有点急爆的朱棢立马大声道:“父皇,这伙人贩子实在是胆大包天,竟敢在大年夜于皇城根儿上拐卖孩童,何曾把天家放在眼里?”
“儿臣以为,必须将这货人贩子凌迟处死,以儆效尤!”
朱棣想到那夜他后来也曾带着孩子们游街,只不过身边仆从、护卫多,不怕孩子走失——若他是没有仆从、护卫的普通人,岂不是孩子也可能被拐走?
想到这里,朱棣也一脸杀气地道:“父皇,虽说警局、六扇门抓获这伙儿人贩子时他们只拐了七个孩童。”
“可若非被警局、六扇门惊动,只怕大年夜他们会拐走更多孩童,不知让多少人家承受丧子之痛。”
“此辈人贩皆泯灭人性,又蔑视皇权,儿臣亦建议将他们凌迟处死!”
“四哥说得对,就该将人贩子凌迟!”齐王朱榑跟着表达了赞同。
楚王朱桢亦道:“人贩皆该杀!”
“···”
一时间,老朱家诸位皇子乃至皇孙,皆对人贩子一片喊杀。
朱元璋面对这种场景依旧很淡然,待众人声音弱下去,他才看向朱标,问:“标儿,你怎么看?”
朱标道,“根据最新修订过的《大明律》,人贩子若对所拐之人造成伤害乃至致人死亡的,当凌迟处死。”
“若没有造成严重伤害的,则流放海外,徒刑三至十年。”
“人贩之恶,方才妹婿所放电影、视频已充分表明了,儿臣亦十分痛恨人贩子。然儿臣却认为,还是不能将所有人贩子一律凌迟或处死,仍需区别对待。”
听见这话,朱棢最先忍不住道:“大哥,你是糊涂了,还是善良太过?看了三妹夫放的电影、视频,竟然还想留那些人贩子一命?”
朱棣也不解,张口想要说什么,却在观察朱元璋、刘宽神色后将话咽了下去。
已经十二岁的少年朱雄英亦不理解朱标的想法,忍不住道:“父亲,若不对人贩子加以严惩,如何能震慑他们?”
朱元璋此时笑着道:“雄英别急,你父亲既这么说,必有原因。”
朱标见朱元璋理解他,略松口气,道:“我想父亲最初让人制定《大明律》时,之所以要将人贩之刑罚分为两种情况对待,绝非认为那些拐卖人口却未直接造成被拐卖者死伤的人贩子不该死,而是为了保护被拐卖者。”
“若不分情况,将所有拐卖人口的人贩子都一律处死或凌迟,那么将来再有人成为人贩子,必然不会对被拐卖者客气,说不得会极尽残虐之事。”
“想想看,他既走上这条路,被官府抓到便是处死或凌迟,那么还有什么恶事不能做?”
“反过来,若分为两种情况对待,多数人贩子在拐卖人口后,还会想着将来被抓后能保留性命,故不会轻易伤害被拐卖者。”
“这不仅为官府破获案件争取到了时间,也不至于让被拐卖者被解救时已受到难以挽回的伤害。”
听朱标讲完,顿时朱棢、朱棣等之前喊着要杀尽人贩子的皇子都皱眉沉思起来。
刘宽则是既无奈,又感慨——他觉得朱标能想通这其中大道理,足以说明其聪慧。
其实刘宽也是这两日才想明白这个道理的。
最初他也想将所有人贩子都杀了,乃至凌迟、车裂,好震慑那些潜在的人贩子。
可后来仔细考虑了《大明律》及后世法律,觉得他们既然分情况对待,必然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保护被拐卖者,便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一刀切,将所有人贩子都凌迟了,固然爽快,也能起到一定震慑作用。
却不能保证将来不会再有人贩子,而一旦再出现人贩子,在被抓后只有凌迟一条路的情况下,必然是格外的穷凶极恶,更加的丧失人性!
法律不仅要有惩戒、震慑犯罪者的作用,也该有减少犯罪,保护受害者的作用。
所以,大明律和后世法律才都对人贩子进行分情况处罚。
“标儿说得不错。”朱元璋露出赞许的笑容,“咱作为大明皇帝,掌管着数千万人口的国家,制定法律自是不能全凭一己之喜好,必须多方考虑,尽量顾及周全。”
“不然的话,依着咱的性子,绝对将所有人贩子都给凌迟了!”
顿了顿,朱元璋又道,“不过人贩子确实可恶,即便未伤害被拐卖者,仅流放海外三至十年也未免太便宜了他们。”
“刘宽,你觉得若对此辈加重些刑罚,该如何加呀?”
朱元璋就此事询问刘宽,一是确实想听刘宽的意见,二便是表示对刘宽的宠信了。
刘宽道,“微臣以为,或可将彼辈投入官矿为苦役,至少二十年。且不可减刑,遇赦不赦。”
朱元璋点头,“好,初八过后你便写一份奏本递交内阁,咱让人修改相关律法。”
“至于大年夜抓捕的这伙人贩子,蔑视皇权,罪加一等,便都罚到矿上为苦役五十年!”
五十年?
刘宽听得差点忍不住摇头失笑。
他之前说罚为苦役二十年,便没想给那些人贩子活路——说是罚到矿上为苦役,实际即是大明律认可的矿奴,这种人在矿上能活个十年、八年都算命大,想活过二十年基本不可能。
至于在矿上活过五十年?
那就可更不可能了。
聊完对人贩子的处理,朱元璋又叫上朱标等年长皇子,以及朱雄英、刘宽,到偏殿议事。
待众人都落座后,朱元璋朗声道,“今年咱大明上半年最重要的大事,便是伐灭北元!”
“目前西安、太原、北平、辽阳四座大城都已囤积了足够的粮草、军备,只待开春后天气转暖,北伐各部抵达指定之地,便可以四路大军北伐。”
“此番咱大明不仅要灭了北元朝廷,更要令草原各部俱臣服于大明——凡不愿臣服大明者,或灭其部族,或迫其西迁,总之要将整个大草原都纳入大明治下!”
听到这话,诸皇子中以晋王朱棢最为激动。
自再次离开京师北归太原,他一直都在为这次北伐做准备,如今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他当即起身抱拳道,“父皇,儿臣请为太原这一路北伐兵马之先锋!”
朱元璋道,“此番北伐关乎咱大明未来数年的大计,绝不能出任何差错,你领兵经验尚少,如何能担任一路先锋大将?”
听这话,朱棢失望无比,暗想:莫非父皇故意不想给咱立功机会?不想让咱就藩海外?
接着就听朱元璋道,“不过,届时你可为太原这路兵马的一位偏将,除领有三千人护卫军外,再领两千卫所军——能立下多少功劳,就看你战场发挥了。”
能当一位偏将也是不错的,且有五千兵马在手,事情大有可为。
朱棢顿时一喜,当即拱手道,“谢父皇!”
接着,朱元璋又道,“老四,你届时领一千护卫军、两千卫所军,到北平这一路兵马中效力。”
“老二、老十,你二人各领一千护卫军,到西安一路兵马中效力。”
“老六、老七,你二人各领一千护卫军、一千卫所军,到辽阳这一路兵马中效力。”
朱棣等五人闻声先后站起,抱拳领命。
唯有朱樉有些意外,愣了愣,才起身问:“父皇,您刚才点了我的名?”
朱元璋哼道,“怎么,你年纪不大难道耳朵就不好使了吗?要不要咱再说一遍?”
听此话,朱樉意识到什么,先是一阵激动,随即便压制住激动的心情,道:“父皇,儿臣如今还是庶民,哪里来的护卫军?”
朱元璋道,“你过去几年表现不错,尤其是近两年,长进不少。咱跟你母后商量了,初八各部院开衙后,便下发圣旨,恢复你亲王爵位。”
听到这里,朱樉再也控制不住了,直接来到殿中央跪下叩拜,喜极而泣地道:“儿臣谢父皇恩典!”
朱元璋先是嘴角微微一笑,随即又恢复冷肃,道:“别急着谢,咱话还没说完呢——这次给你恢复王爵,是你最后一次机会。”
“若日后你再做些残忍、荒唐,有辱大明皇族体面之事,咱决不轻饶,也不会再给你第二次机会!可记住了?!”
朱樉心中一凛,忙道:“儿臣谨记!”
“起来吧——回头去了西安军中也要好好表现,尽量多立些功劳。”
“是!”
随后,朱元璋大概讲了下今年北伐的计划,又转而说起别的事来。
“除了北伐,今年咱大明对内还是继续各项改革,对外则是继续开拓南洋、北美,以军屯、民屯垦荒种田···”
第二更。
(真是醉了,上一章又被河蟹大神删改了不少字,,,看到语句不通顺、不合理的地方大伙儿自己脑补吧,无奈。)
晚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