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改稻为桑一起发财!北朝意外【求追

类别:历史 作者:灵灵吼 字数:未知 更新时间:2025/05/18 15:21:23

订】

娄奎道,“若无咱们掺和,最多十年足利义满便可统一日国南北。足利幕府要统一南北已非耗时多久的问题,而是未必能办到。”

朱棣听了一笑,道:“看来你对日国的光明卫同僚很有信心。”

“末将不只是对同僚有信心,也是对陛下、对咱大明有信心——陛下既不想足利义满统一日国南北,他纵是一时人杰,又如何能得愿?”

朱棣道,“娄千户很会讲话。”

“末将只是说实话而已。”

随着跟娄奎接触加深,朱棣不得不感叹,如今大明军中人才当真是多,可惜在职将官不是他能随便招揽的,锦衣卫、光明卫中人更不可动。

他便没跟娄奎聊什么私话,直接拿出了一份文件,让侍卫递过去。

“你们应该已经接到过一道辅佐本王在日国办事的旨意吧?”

娄奎道:“陛下旨意中只说辅佐殿下,并未交代办什么事。”

“你看过这份文件便知道了。”

娄奎打开文件,看了一页便双目精光直冒。

待看完所有内容,他不禁赞叹道:“改稻为桑,实乃奇谋妙计啊,不知是朝中哪位大才想出来的。”

“此计与那买卖人口之事相结合,便犹如软刀子割肉。既可不断削弱日国实力,又不必我大明担负多少骂名,当真是妙!”

朱棣心道:明明是毒计,到这娄奎口中就成了奇谋妙计——这厮果然会说话。

随即他示意侍卫收回文件,道:“此事你们知道即可,不可外泄。”

“末将明白。”

朱棣又问:“那你觉得此计在日国南朝、北朝实施起来难度如何?”

娄奎道:“南朝君臣如今视我大明为靠山,对待前往就九州、四国经商的大明商人也甚是礼遇。”

“去年提虾夷、苦兀、冰火三岛卫所军买婆娘的商人才向日国南朝大名提出想法,对方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弄来诸多日国年轻女子发卖了。”

“由此足见日国南朝不仅想讨好我大明商贾,且无爱惜子民之意,视百姓如牛羊。”

“南朝君臣如此德行,怎会阻碍改稻为桑之策?只怕他们了解此策能给他们带来的好处,还会哭着喊着让咱们帮忙施行呢。”

朱棣虽料到在日国南朝实施改稻为桑比较容易,却没想到娄奎说说得这么夸张。

哭着喊着让他们帮忙?

日国南朝君臣真的昏庸贪婪至此吗?

“那北朝呢?”朱棣又问。

娄奎笑容一敛,甚至皱起了眉头,“北朝情况只怕相反——那足利义满肯定能识破改稻为桑对日国造成的弊端,再加上其本就提防咱大明,只怕会横加阻挠。”

朱棣道,“你不是说以土岐氏、山名氏为主的几个大名尚未归心足利氏吗?这改稻为桑之策在北朝可否从土岐氏等大名着手?”

娄奎道:“末将也是这么想的。”

“那你们便将日国南朝、北朝适合与咱们大明商贾合作施行‘改稻为桑’之策的大名情报整理一番,交给本王吧。”

“末将遵命。”

···

···

半个月后。

九州,肥后国。

如今的肥后国守护大名今川氏家老熊本仁吉正盛情款待大明海商沈绩。

酒足饭饱,又欣赏了日国歌舞伎的特色舞蹈后,沈绩做出了有要事商谈的表示,熊本仁吉当即让歌舞伎及服侍之人都退了下去。

“熊本家老,我们是老交情了,沈某便直话直说——我此番过来,是想与今川氏做生丝买卖。”

“生丝买卖?是买还是卖?”熊本仁吉问。

“买。”沈绩道,“我想预先订购明后年今川氏辖区内的所有生丝!”

听到这回答,熊本仁吉不禁惊讶。

日国虽然在几百年前便开始养蚕,生产生丝,但产量一直不大,只供给本国织造丝绸之用——倒不是不能多产,而是日国权贵皆喜中国丝绸,日国的丝绸便是生产多了,也卖不出去。

如此,生丝的产量自然也不多。

“沈员外为何要到我日国买生丝?莫非明年生丝产量不够所需?”

沈绩看了眼门外,随即压低声音道:“我也是看咱们交情好,才告知于你,你可莫要传了出去。”

熊本仁吉连忙拍胸脯保证,“在下绝不外传。”

沈绩道,“大明不止明年、后年生丝会有很大缺口,以后这个缺口还会越来越大。”

“这是为何?”

“因为咱大明有人研制出了一种纺织机器,日产丝绸是以前的几十倍之多。”

“虽然如今这种机器被朝廷所掌控,但迟早泄露到民间。另外,朝廷已经开始大办丝绸纺织厂。”

“大明国内生丝供应本与所需相差不多,可如今朝廷大办官厂,必然会有不小的生丝缺口。可桑树却不是一两年能长成的,蚕农同样没那么容易培养。”

“我得知此消息后,便想到来日国购买生丝——待明年国内生丝匮乏,价格上涨,我必能大赚一笔!”

‘沈绩这是有大明朝内消息啊,怪不得专门跑到我日本购买生丝。’熊本仁吉如此想道。

回过神后,他便道:“可明年的生丝还未出来,沈员外要如何购买?”

沈绩道:“我可以跟今川氏签订一份契约,写明明年将预购多少生丝,今川氏则负责收购——这里面有多大利润,想必不用我说,熊本家老也能想得到吧?”

熊本仁吉在今川氏就是负责搞钱的,自然明白这其中的道道。

沈绩给的收购价格一定,那么今川氏向子民收购生丝时把价格压得越低,利润便越高。让子民生产越多的生丝,今川氏便赚得越多!

想明白这些,熊本仁吉当即拱手道:“多谢沈员外带我今川氏发财啊,来,在下敬沈员外一杯!”

“哈哈,谁让咱们有交情呢,不帮衬你家又帮衬谁?”

两人碰了一杯,感情更加热络。

沈绩似乎有点醉了,满脸真诚地道:“熊本家老,沈某有一计,可让今川氏,甚至你熊本家,在未来一二十年大赚特赚!”

“也就是咱们关系好,我今天又高兴,才告诉你。放在别处,我可不会说。”

听闻是一二十年的大赚特赚,熊本眼睛都要红了,忙问:“不知是何计策?”

沈绩吐出四个字,“改稻为桑!”

改稻为桑?

熊本仁吉咀嚼起这四个字来。

沈绩不知是怕他悟不透,还是喝醉了显摆,接着道:“水稻与生丝熟贵?不用想,肯定是生丝。日国百姓以前为何不多种桑养蚕?卖不出去罢了。”

“而今却不同,未来几十年大明一直都会有生丝缺口,且缺口还会越来越大,日国生丝根本不愁卖!”

“既如此,还苦巴巴地种水稻干吗?不如早些种桑,将来养蚕吐丝,卖生丝赚钱。有了钱,拿出一小部分买粮食,剩下的大部分不都是赚的?”

“你们赚,沈某也赚,甚至日国百姓也能赚,皆大欢喜!”

沈绩说得如此直白,熊本仁吉自是听明白了,顿时大喜,陪笑道:“确实是皆大欢喜!沈员外等着吧,回头在下便向当主进献这改稻为桑之策,与沈员外一同发财!”

“说得好,我等一同发财!”

熊本不知道的是,类似的事情,这段时间在九州、四国等南朝统治地区的各处大名家城中都有上演。

如果知道了,他只会更加相信大明明年起会有生丝缺口且今后生丝缺口越来越大之事——若无此事,怎的那么多大明海商都拿着宝钞、白银甚至黄金恰来日国预购生丝?

山代、千叶、浅山、武田、菊池、阿苏、忽那、得能、四条、土居、河野等一个个南朝阵营的大名,得知此事,在了解家臣献上的“改稻为桑”之策后,少有不同意的。

日国南朝如今本就流行奢靡享乐之风,而想要奢靡享乐,没钱可不行。

所以南朝这些大名对搞钱一个比一个积极。

改稻为桑既能赚钱,他们没理由不同意。

若非眼下已进入冬季,只怕这些南朝大名已经派人去吆喝子民“改稻为桑”了···

与此同时,光明卫与领了朝廷指示的大明海商们在北朝这边的行事就要小心多了。

如计划那般,他们先偷摸摸地跟土岐氏、山名氏接触,谈生丝买卖,献“改稻为桑”这种共同发财的良策。

没有人不爱钱。

钱不仅可以用来享受,还可用来购买军备,提升军事实力。

所以土岐氏、山名氏开始也挺乐意跟大明海商做生丝生意。

谁知到了腊月中旬,北朝这边的事却出了意外···

对马岛,南马卫。

朱棣虽然领了督办日国“改稻为桑”及“移民”之事的任务,可他作为大明亲王,自然不会进入日国,而是一直呆在南马卫,运筹帷幄。

眼见“改稻为桑”之计在日国推销顺利,他便准备挑个日子回京师过年——他堂堂亲王,除非有紧急军情,否则不可能呆在边疆、海外过年。

最主要的是,他不想错过年后的观影。

哪知他才挑好回京师的日期,娄奎便来求见。

见娄奎神色焦急,朱棣便意识到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了。

果然,娄奎匆匆行了个礼后,便道:“燕王殿下,大事不妙,沈绩等五个重要海商被足利幕府的人给抓了!甚至连光明卫都暴露了几个,也被足利幕府抓捕了!”

一听,朱棣便知道事情很严重,当即问:“究竟怎么回事?”

第二更。

晚安~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