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赣南脐橙如火如荼上市的同一时间。
江淼姐姐江霞也没有在汕美呆着,她带着儿子张小龙,过来羊城进行调研。
副经理高赢正在向她介绍着羊城仓储中心的情况:「经理,我们羊城仓储中心,为了提高综合效益,在半个月前开办了仓储超市业务,目前营业还不错。」
这个被改造成为超市的厂房,面积足足有1200平方米,里面都是高大货架,产品也是公司和合作企业丶合作个体户生产的产品。
高赢继续说道:「我们藉助海陆丰专营店APP的注册用户,推出了同城会员服务,目前该服务仅限于羊城一地。」
被老妈强制带过来打工的张小龙,只能硬着头皮笔记着谈话内容,这些天他写字的手速都快了好几倍。
江霞询问道:「高副经理,目前仓储超市有什麽困难,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
「目前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方面是我们蔬菜水果丶农产品品类不够多;另一个问题则是顾客反映没有其他快消品;最后就是站点太少了。」
听到这些问题,江霞陷入了沉思之中,过了一会,她却微微摇头:「第一个问题会一点点解决,第二个问题我需要和总部那边讨论一下;第三个问题,也要一步步来。」
「我理解总部的考虑。」高赢也明白要铺开整个产业链条不是那麽快的。
仓储超市其实就是藉助了仓储中心的地利,其价格比专营店还低一些,只要客人开车过来采购,统一都是9折。
对于很多居住在郊区的打工族丶本地居民,周末开车过来大采购,就会非常划算。
而且仓储中心还有大量临期产品,也可以藉助仓储超市,用成本价直接出售,只要可以回本就可以。
江霞一行人站在门口,观察了半个小时。
发现很多人采购的东西,集中在了打折促销的鱼肉制品和预制菜上,这东西也是目前海陆丰公司库存比较多的产品。
各种鱼肉制品库存,那是因为产能太大了,加上遇到水产产业调整,水产品价格下跌,导致各种鱼肉罐头丶鱼丸丶鱼饼丶鱼肉松丶鱼香肠丶鱼皮酥丶鱼皮饺出现一定程度的滞销。
为了销售这些产品,公司一方面加大了产品品类的多样化;另一方面则是停止了签约规模扩大;最后就是打折促销。
在产品多样化上。
目前鱼肉产品研发部门,推出了十几款软包装预制菜,包括蒲烧鱼丶红烧鱼丶糖醋鱼丶真鱼香肉丝丶烤鱼等,通过这种产品多样化,将产品变得多起来,变相增加鱼肉销量。
而海陆丰公司在汕美本地签约的埃及塘虱养殖规模,也稳定在了1.8万亩,不过其中一大半还是稻基鱼塘,每年大概会收购到50~60万吨埃及塘虱。
其中80%作为鱼粉原材料,剩下的才是作为鱼肉制品,另外国泰食品等当地的其他企业,也会从中购入一部分鱼糜作为原材料。
因此产品产能过剩并不会影响到海陆丰公司,如果真的产能过剩太多,就加大鱼粉生产比例,减少鱼肉制品方面的鱼肉。
…
进了仓储超市。
江霞仔细观察着周围客人的情况。
她发现自己在门口看到的情况,有点误导性。
「小龙,你看这些货架,有什麽想法?」
被自己老妈打了一个措手不及的张小龙,一脸懵逼地挠了挠头:「有什麽想法?很多货架都空了?」
江霞拍了拍一个贴着青椒标签的空货架:「刚才我们在外面统计了客人购买的东西,很多都是鱼肉制品和预制菜,你对于这一点有什麽看法?」
「这?是因为超市里面没有其他产品?」张小龙盯着空货架,后知后觉地回道。
江霞点了点头:「刚才我们被门口的情况误导了,不是客人喜欢鱼肉制品和预制菜,而是蔬菜水果供应不足。」
就在几人谈话的时候,超市员工已经拉着手推车,从后面的冻库之中,拉来了十几筐青椒,快速包装成一袋5∽6斤的大包装,然后贴上价格标签。
五个超市员工忙得脚不沾地。
刚刚上架蔬菜水果,很快就会被顾客一抢而空。
无论是西兰花丶青椒丶茄子丶脐橙丶西芹丶黄瓜丶小葫芦丶番薯叶丶番薯丶南瓜丶莲藕,这些东西太好卖了。
主打一个价廉物美。
很多打工族最喜欢三件套,就是三种蔬菜一包5斤或者10斤的规格,一个人或者两个人可以吃一个星期。
作为少数比较便宜的脐橙,很多客人也是一箱子一箱子的搬。
高赢拉着有些手忙脚乱的超市负责人:「玉璋,今天销售情况如何?」
「江经理丶高副经理,销售非常好,很多蔬菜水果的库存都不足了。」王玉璋拿着平板说道。
江霞提起一袋子脐橙:「脐橙呢?」
王玉璋调出平板上的销售数据:「昨天脐橙刚刚来,就销售了八千多斤,今天很多会员都收到了简讯提示,一上午就销售了一万七千多斤,估计下午也差不多。」
「不错,看来之前所担心的脐橙滞销问题,并没有出现。」
王玉璋笑着说道:「经理,我们的脐橙品质,在同品质脐橙中,价格是最低的,别看网上脐橙10斤24块钱,其实那都是次果之中的次果,我们这个价格可是性价比之王。」
「退货之类的情况如何?」
「没有,我们开业半个多月以来,没有发生过退货。」王玉璋摇摇头。
江霞看向儿子问道:「小龙,你说说看,为什麽我们超市没有退货出现?」
「…」张小龙一个头两个大,苦思冥想了一会:「是因为便宜?」
江霞微微一笑:「只答对了一点,对于便宜的东西,客户购买之后,如果有问题,往往不会来退货,而是直接扔掉,这一点是正确的。」
「其他原因?」张小龙停下笔来。
「第二个原因,是我们的收购价格比较高,种植户为了保证不被我们踢出供应链,对于产品精益求精,提前将很多次品筛选出去。」
这一点,也是公司采购人员向种植户养殖户三令五申的关键点。
因为如果他们的产品连续三次出现次品率超过1%,那对不起,你已经违约了,自动被踢出供应链。
海陆丰公司既然给了你这麽高的收购价格,你就要对得起这个价格。
这种情况下,养殖户种植户根本不敢滥竽充数,反而自己来来回回筛选好几次,哪怕是产品有一点问题,都会自己淘汰掉,就是为了留在海陆丰公司的供应链上。
源头上就精益求精,又经过收购人员二次筛选丶仓储超市和专营店三次筛选,能够上货架的产品,早已是精品之中的精品。
江霞说出第三点原因:「第三点,则是因为我们的物流体系是自己搭建的,不存在暴力运输的问题,这减少了很大一部分因为物流运输造成的次品。」
高赢丶王玉璋点了点头。
「第四点,公司员工福利好,加上销售产品关系到超市员工的绩效,员工不会敷衍了事,别小看货架销售员的问题,如果销售员故意搞破坏,比如搬东西的时候,故意磕碰丶挤压丶摔砸产品,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制造大量的次品。」
王玉璋深有同感:「确实如此,我之前在另一个超市上班,那个老板三天两头延迟发放工资,又经常找藉口扣员工工资,很多同事都偷偷破坏超市的产品,造成次品之后,再用次品处理的藉口购买回去,造成超市消耗率一直居高不下。」
你不拿员工当人看,员工自然不会给你卖命,甚至暗中搞事情。
这也是江淼的经营策略。
钱和福利要给够,不怕留不住人。
加上合理的监督和管理制度,员工的工作效率会非常高,而且也会忍耐公司的严格规定。
一个公司单单是有严格的规定,如果没有配套的钱和福利,绝对是留不住人的。
既要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就没有这样的道理。
很多公司说花粉公司也搞996之类,却不说人家给的钱足够多。
又比如胖东来超市,人家是真将95%的利润给员工了。
就问国内其他超市哪一个老板会这样做。
海陆丰公司的专营店,表面看起来工资不高,但架不住福利丶绩效丶补贴丶分红丶特殊奖励的迭加。
单单是一个住房福利,就不是很多公司愿意付出的。
但是一个超市在北上广深这种大城市经营,如果员工还要自己租房,还要被房东剥削一遍水电费,那工资肯定要给得非常高,才可以让员工觉得这个工作可以做下去;要不然只能是在本地有房子的人,才有可能会来混日子。
通过这种模式,公司让利给了种植户养殖户丶员工很大一部分利润,自己就留下一小部分,从而保证了整个环节的高效丶低损耗运行。
一斤赚八九毛又如何?
只要销售量上去,年销做到几百亿丶几千亿,利润一下子不就上来了。
而且这种让利的效果是带有连锁反应的,种植户养殖户丶员工丶消费者都获得了利益。
要麽是收入增加了,要麽同样的工资,却购买到更好的东西。
大批农民和员工收入增加了,他们又可以提供更大的消费力。
而且这些人不会忘记是谁给他们带来利益,他们有钱了,在购买同类产品的时候,大概率会选择海陆丰公司的产品。
…
江霞看了羊城仓储中心的情况之后,便马不停蹄前往珠三角西部的佛市,开始安排第二家仓储超市的筹备工作。
同时实业事业部副经理高赢则赶去珠三角东部的鹅城,改造鹅城仓储中心,准备在这里开一家新的仓储超市。
另一个负责珠三角地区的副经理秦思贤,则负责完成魔都仓储中心的超市建设工作。
在前往佛城的路上。
江霞向弟弟汇报了一下仓储超市的情况。
听到姐姐的解释,江淼也觉得这种模式不错,特别是对于一线城市的郊区,既可以作为仓储中心,也可以通过开设超市,缓解市区店铺难以购买和面积太小的问题。
不过对于增加快消品的事情,江淼沉思了片刻,还是决定按兵不动。
主要是快消品的水,不比蔬菜水果浅多少。
而且他可没有忽略,目前国内快消品的巨头,都是国外企业为主,这些企业背后的资本,可是江淼的死敌。
就算对方不能暗杀处于重重保护之中的江淼,但也可以通过快消品市场,恶心一下海陆丰公司,甚至故意设计海陆丰公司。
而那些所谓的国产品牌快消品,要麽是烂泥扶不上墙,要麽是自视甚高,要麽实力太弱。
包括那些饮料企业丶乳制品企业,一个个都是问题重重。
江淼担心自己和他们合作,搞不好会引火烧身。
与其增加不确定的风险,还不如按部就班的推进公司自有品牌。
例如英雄乳业,目前随着海陆丰专营店遍地开花,他们的各种产品销售量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连之前放弃的巴氏奶类丶酸奶类丶冰淇淋类产品,都陆续重新开启生产线,甚至增加了新的生产线。
一想到英雄乳业,江淼就想到了一个事情。
其实要扩充产品品类并不完全要靠直接建厂,还有通过并购其他企业,从而获得品牌丶工厂丶生产线和熟练工人。
江淼和姐姐聊了一会,就挂断了电话。
由于这几天蒋海波去了漠南分公司,这件事他就叫来了市场调研部负责人秦汉明丶财务部负责人叶美静。
一边倒茶,江淼一边轻描淡写地说道:「美静,我打算向鹏城丶魔都丶京城丶羊城的相关银行贷款,贷款规模为200亿。」
「200亿?」叶美静并没有被吓到,因为海陆丰公司此时的帐面上,还有多达97亿的资金,除了运行成本,剩下的可利用资金有将近八十亿。
而且这个资金规模,还在以每月20∽30亿元的速度增加着。
「有问题吗?」
叶美静摇摇头:「没有问题,以我们公司的盈利能力,借200亿是轻轻松松的问题。」
「那这件事就由你们财务部和法务部组一个临时工作组,向北上广深的银行借款,当然,漠南丶赣南等地区的小银行也可以考虑,反正凑够200亿就可以。」
叶美静赶紧问道:「老板,我们借钱的名目是什麽?」
「并购工厂,为了丰富公司的产品。」
「好的。」叶美静笔记下这件事。
江淼看向秦汉明,缓缓说道:「汉明,我要你们部门最近抽调人手,调查一下各地经营困难的快消品企业丶饮料企业。」
「老板是要并购快消品丶饮料企业?有什麽具体要求吗?」秦汉明正襟危坐。
「第一点,股东结构要单一,不要那种股东复杂的企业。」
「第二点,企业没有太严重的纠纷。」
「第三点,最好有一定的名气,但不能是太负面的名气。」
「第四点,生产线要相对完善。」
将这些要求记下来的秦汉明,再次问道:「老板,有什麽优先考虑的产业吗?」
江淼点了点头:「有几个,一个是纺织厂,要有毛纺丶棉纺丶麻纺的生产线;一个是造纸厂,特别是生产卫生纸的生产线;还有糖厂丶方便面厂丶饼乾厂丶薯片厂丶饮料厂丶调味品厂之类都可以入手。」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国内很多企业,他真的信不过,如果天天派人去检测和监督,还不如自己买一个工厂来生产。
食品类的快消品,他都打算自己生产。
但是其他类型的产品,比如一次性餐具丶锅碗瓢盆丶小五金产之类,就没有必要了自营工厂,因为这些东西的检测相对简单,也不是直接吃进肚子里面的东西,派驻厂小组监督即可。
而类似于洗发液丶沐浴露丶牙膏丶护肤品丶化妆品之类的化工类快消品,江淼会安排收购一两个企业,开始自己研究,不过生产线不会那麽快扩充。
其实在研究化工类的快消品上,江淼也是有先天优势的,只是他暂时不想在这方面出风头。
秦汉明抬起头来:「老板,我记下来了,不过需要一段时间,估计一个月可以完成一个小方向的调查工作。」
「嗯,你安排吧!」江淼又问起之前吩咐市场调研办公室调查的一件事:「汉明,之前吩咐你们调查的那件事,调查得如何?」
微微愣了一下的秦汉明,随即想起来:「已经有一点眉目了,那个公司的股东结构有点复杂,其中还有好几个神秘的离岸股东,以我们在香江的根基,可能很难完成并购。」
「没有关系,你们继续派人盯着。」江淼目光平静。
他看中了香江一家对于海陆丰公司产业链有大用的公司,而且这家公司还是一个上市公司。
这种公司如果没有问题,那江淼就不会盯上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