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踢开河北大门!萧和:我要让曹贼在

类别:历史 作者:天命不在身 字数:未知 更新时间:2025/05/19 18:00:02

兵伐河北之战略,就此敲定。

接下来要议的,就是怎么个伐法了。

众臣再次议论纷起。

要打河北,首先就要打过黄河。

黄河中下游可渡之处甚多,诸如濮阳,苍亭,高唐等大大小小渡头,至少有十几个。

然可供大兵团渡河的渡头,其实掰着指头都数得过来,其中大多数集中在兖州一带,青州只有高唐一处大渡头。

从青州打河北也不是不行,只是冀州东部缺少南北走向的河流,粮草无水运之便,无法供给大兵团后勤。

且冀州的菁华,诸如邺城等重镇,皆集中于冀州中西部一带。

楚军要直捣乱邺城,攻取河北腹心地带,自然是从兖州渡河距离最短,粮草运输也最为便捷。

于是一番权衡对比后,最终锁定了由白马渡河,先破黎阳重镇,踢开河北南大门,大军再长驱北上直逼邺城的战略。

“黎阳乃邺城门户,亦是黄河北岸头等重镇,曹贼若探知我大军欲攻黎阳,势必会调集重兵进屯黎阳。”

“曹贼自大肆委任河北士族,担当各郡太守之后,换取了河北士族全力支持,纷纷献粮献兵,军力已有所恢复。”

“此番我军北伐河北,可动用之兵力,当在三十万人以上,而曹贼可用之兵,至少也有十五万左右。”

“我军虽两倍于伪魏,然则曹贼若将大军尽数屯集于黎阳固守,我军想要杀上北岸,只怕并非易事。”

“臣以为,如何能顺利渡河,于北岸立足,乃我收复河北首当其冲之事。”

鲁肃手指着沙盘,又习惯性的给斗志昂扬的众人“降起了温“。

“子敬言之有理。”

刘备微微点头,指着沙盘道:

“我军虽有水军优势,却也不能将我三十万大军,同时运上北岸,运力总归有限。”

“曹贼却可集中优势兵力,对我过河之兵半渡而击之,魏军反倒在局部战场占据兵力优势。”

“如何能顺利登上北岸,安营立足,确实需当好好斟酌斟酌。”

殿中昂扬自信的气氛,此时渐渐冷却下来,众臣围着沙盘再次议论起来。

“大王,依臣之见,我军想要顺利过河于北岸立足,倒也不难。”

“我们只需来一次故伎重施便是。”

一片议论中,萧和轻描淡写的忽然来了一句。

大殿内,再次鸦雀无声,众人眼眸放亮,齐刷刷聚向了萧和。

“伯温,何谓故伎重施?”

刘备目光欣喜的问道。

“其实准确来说,臣此计乃是故伎重施,加上调虎离山,再加上回马枪三条计策…”

萧和便指点着沙盘,将自己的计策娓娓道了出来。

众人脸上的好奇,渐渐变为惊喜,最后定格为了叹服。

大殿上,气氛再次沸腾。

“萧太尉此计,当真是天马行空,神鬼莫测啊。”

“曹贼以为我们要故伎重施,却万万想不到会被我们调虎离山,我们真正的目标乃是黎阳!”

鲁肃是惊喜若狂。

“萧太尉此计的精髓,依旧是利用我们的水军优势,利用了黄河水道运兵之便。”

“太尉用兵,当真是将地利之便,运用到随心所欲的地步,统望尘莫及也…”

庞统也是连连点头,啧啧叹服不已。

“好好好,好一个故伎重施,调虎离山,再加回马枪!”

刘备抚掌大赞,霎时间信心爆涨,欣然道:

“伯温此计,神鬼莫测,必可成也!”

“就这么定了,就用伯温之计,杀上河北,兵围黎阳!”

大计已定,刘备当即传下诏令,命众臣依计行事。

许都的诏令,很快传达入了各鹰扬府。

各鹰扬校尉们,旋即在农闲之时,开始加紧要府兵的训练,并责令他们抓紧时间整备兵甲。

同时大批的战船,从南方经过各条水系转运,陆续开入了黄河,进驻高唐,苍亭,濮阳,白马等渡头。

数不清的细作也被派往关中,河东一线,刺探魏国军情虚实。

伐魏的前置部署,已在暗中铺设开来。

只等秋收一结束,大军即刻北上。

楚军方面的种种部署,很快便由细作,传往了邺城。

邺城,魏王宫。

“这些个情报消息,众卿也都看过来,孤判断大耳贼秋收一结束,即刻就会发兵入侵我大魏。”

“此番御敌之战,关乎到我大魏存亡,断然不能再重蹈兖州一役覆辙。”

“怎么个抗击大耳贼,保我大魏,众卿畅所欲言吧。”

曹操将手中情报扔在了案几上,目光扫向了众臣。

殿中议论纷起。

“仲达,你怎么不说话?”

曹操不悦的目光,落在了司马懿身上。

程昱这位旧谋主已死,贾诩自退回河北后,又进入到了装聋作哑状态。

曹操只得提拔了不少河北士人,补充自己的谋士团,一者显示对河北人的笼络重用,二来也确实是缺少智囊。

诸如河东贾逵,渔阳田豫,清河崔琰等等,皆被招入霸府中听用。

司马懿虽乃司州人,然河内郡在地理上却位于黄河以北,司马懿也算半个河北人。

再加上司马氏一族为刘备所灭,司马懿与刘楚有着不共戴天之仇,其对曹魏的忠诚丝毫不用怀疑。

考虑到种种,曹操遂是重用司马懿,俨然有引为谋主的迹象。

当此楚军入侵的关键时刻,司马懿却不作表态,这自然令他心中不满。

“回禀陛下,臣其实是在想,以我军现下兵力恢复的情况,只要固守不出,坚壁清野,挡住楚寇来犯当不在话下。”

司马懿终于开口,却话锋一转:

“然臣以为此战的关键,首要在于判断出楚军的进攻方向,到底是想攻我关中,还是想犯我河北。”

“伪楚若攻关中,则其主攻方向,必为潼关及河东,若其欲攻河北,则臣以为其主攻之处,必为黎阳。”

“我们需要做出准确预判,方能集中我主力,抗击楚寇。”

曹操微微点头,深以为然,遂又问道:

“那依仲达之见,大耳贼欲攻关中,还是欲攻河北?”

“这个嘛,臣尚不敢确定…”

司马懿指明了方向,却并未有定论。

曹丕见状,忽然想起昨夜与司马懿密谈,张口就要进言。

司马懿却急是微微摇头,暗使眼色。

曹丕语到嘴边,只好又咽了回去。

“父王,儿臣以为,刘备必攻我关中!”

曹冲却抢先一步开口,语气笃定。

曹操眼眸微动,拂了拂手,示意他说下去。

“楚军入侵之前,必会广派细作,斥探我军虚实。”

“儿臣仔细翻看过近来两地镇军上报,关中方面抓获的楚军细作,约是河北一线两到三倍。”

“这就表明,伪楚安插在关中的细作,远多于河北,由此可推测刘备攻我关中的可能性极大。”

顿了一顿,曹冲接着又道:

“除此之外,儿臣还仔细翻看过我细作近来上报,楚军虽然在同时向洛阳,濮阳,白马一线调运粮草,然则去往洛阳方面的粮船粮车,要远多于濮阳白马等地。”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由此也可推算出,楚军主力进攻方向必是关中。”

崔琰等众臣,听得曹冲一番分析,纷纷点称认同。

曹操的目光,也紧盯在了关中,盯在了潼关所在。

“所以根据种种情报,儿臣推算,刘备多半会故伎重施。”

“楚军会在白马,濮阳,高唐一线集结,佯装要攻我河北,实则凭借此水军优势,借着黄河水道之便,将兵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溯河西进运往洛阳。”

“尔后大军西出函谷关,直扑我潼关而去!”

“我军若将重兵屯于黄河北岸,疏于了潼关河东一线防御,则必会重蹈当初洛阳失陷之覆辙!”

曹操倒吸一口凉气,猛的打了个寒战。

接着拄起拐杖,疾步下阶,来到了壁上所悬的那巨幅地图上。

河南地失守的惨痛回忆,不禁浮现心头。

当初那一战,程昱就是误判了楚军主攻方向,致使他将重兵屯集在了苍亭一线。

结果呢,人家萧和利用水军之便,大军直接开过苍亭,千里奔袭了孟津,一声拿下洛阳!

“仓舒言之有理,伪楚有水军之便,借着黄河水道往来如风,不出四日大军就能从濮阳运往潼关!”

“萧和那妖人素来诡诈多端,这故伎重施,确实是他的风格!”

曹操咬牙切齿,手中拐杖往地图上潼关一点:

“不错,孤料大耳贼进攻方向,必为潼关!”

于是他当即下诏,命大将军夏侯惇,率三万关中军团,随时准备进驻潼关。

又令徐晃率两万兵马入河东郡,增防大阳,茅津等黄河北岸渡头,防范楚军北渡黄河杀入河东,自蒲坂津杀入关中。

同时令骠骑将军曹仁,率三万兵马,先一步进驻黎阳。

曹操则自率近九万主力,于邺城随时待命,楚军但大举集结,当即南下黎阳与曹仁会合。

一旦发现楚军故伎重施,则曹操迅速率主力向西,经由河内过箕关入河东,进而增防关中。

军议结束,众臣领命,皆告退而去。

半个时辰后,司马懿已出现在了曹丕府上。

“仲达,昨夜你我会面,你可是亲口判断,大耳贼极大可能要攻我关中。”

“既是如此,适才军议你为何却又谎称尚未敢断定,不向父王进言?”

“你不向父王进言便罢,却为何还暗示我也不要进言,反倒被仓舒抢先一步进言,抢去了功劳?”

曹丕屁股还没坐稳,便是一脸困惑的抱怨起来。

司马懿给曹丕添了杯茶,叹道:

“二公子,你也说了,我只是判断大耳贼有极大可能攻我关中,我可并没有笃定。”

“毕竟萧和那个妖人,用兵神鬼难测,谁敢保证就一定能揣测出那妖人的意图?”

“倘若你我贸然进言,却步了程仲德的后尘,岂非得不偿失?”

曹丕身形一震,满脸的质疑霎时间烟销云散。

当初程昱判断失策,致使洛阳失陷,进而使兖州沦陷,整个河南局势崩盘。

程昱则在羞愧之下,想出了死守濮阳,与刘备共存亡的计策。

结果刘备没杀成,自己却尸首分离,死无葬身之地。

司马懿这是吃多了萧和的亏,已丧失了绝对的信心,唯恐步程昱的后尘。

所以,他才在今日军议上,扮演了不沾锅的角色,只是引导曹冲来说出他的猜测,自己不做定论。

对了,自己多少能分点功劳。

错了,责任则全在曹冲身上。

“仲达的顾虑不无道理,可倘若你判断对了,岂非白白让仓舒又出了风头?”

曹丕叹了口气,显然心有不甘。

司马懿给曹丕添了杯汤茶,意味深长道:

“二公子呀,你还看不明白吗,大王心中已倾向于立你为储,不然怎会重用于我?”

“这一点风头又不足以改变不大王的倾向,却要冒极大的风险,仓舒公子要出风头,就让他出便是,咱们要求稳才是。”

曹丕若有所悟。

时年秋,一道由荀彧执笔的《讨曹贼檄文》,先一步散播往了魏国各州郡。

紧接着,楚王刘备于许都誓师,宣布要尽起倾国之兵,讨灭伪魏。

青徐二州的府兵,迅速向高唐,苍亭方面集结。

兖豫二州的府兵,也分道北上,向白马,濮阳等渡头会合。

南面荆州,扬州的府兵,亦是源源不断北上。

一月之内,近三十二万的楚国府兵,便云集于了黄河中下游,西起延津,东至高唐,绵延七百余里的战线上。

秋末。

楚王刘备亲率中军,自许都北上,进抵白马渡。

至此,楚军伐魏战略似乎已明牌,瞎子也看得出刘备兵锋将指向河北。

闻讯的曹操,则亲率主力赶往黎阳,与对岸的刘备形成了隔河对望之势。

便在此时,高唐,苍亭,濮阳一线楚军,突然弃岸登船。

上千艘战大小战船,运送着下游数以万计的楚军,星夜兼程溯河西进。

刘备在留两万兵马镇守白马后,趁夜率主力楚军沿河西进,越荥阳过虎牢,直奔洛阳而去…

北岸,黎阳城。

夜色已深。

睡的正香的曹操,被众臣从睡梦中唤醒。

“大王,南岸有八百里急报送到。”

“苍亭,高唐,濮阳一线的楚军,已于昨夜同时登船,正溯河西驰。”

“白马方面的细作也有情报传回,称刘备于昨夜尽率主力向荥阳方向而去。”

“仓舒的判断是对的,大耳贼果然是佯攻我河北,实攻我关中!”

曹仁将一叠情报呈上。

曹操精神一振,仔仔细细翻阅一番,嘴角渐渐钩起了讽刺的冷笑。

“仓舒这孩子,这一次当真是立功了!”

曹操抚掌大赞,冷笑道:

“子孝,你守黎阳,孤即刻亲率主力赶往关中!”

“萧和那妖人想故伎重施,孤又岂能在同一个地方,连栽两个跟头!”

“这一战,孤绝不会再输给大耳贼!”

“绝不会~~”(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