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这一句“这怎么可能”,听得左右众臣皆是脸色一变,神经立时紧绷了起来。
“这不可能,孤不信——”
曹操却激动的大叫一声,重新翻看起了那道军报。
“叛贼郝昭自白马渡河,配合上游而来的骑兵夹击,重创臣所部,斩杀臣副将常雕…”
“臣推测此乃萧和调虎离山之计,大耳贼佯攻潼关,实欲犯我河北,请大王速速回师相救…”
帛书之上,曹仁字字如棒,重重的敲击在了曹操的头顶。
“父王,黎阳到底出了何事?”
曹冲急是相问,声音已是颤栗不安。
曹操只得将那道战报交给了他。
司马懿等众臣,慌忙也围了上来,神色不安的围看。
转眼后,一片哗然。
“大王,照骠骑将军所说,仓舒公子极有可能判断失误了!”
“那大耳贼只是佯作要故技重施,实则只为将大王和我军主力从黎阳调走,此正调虎离山之计。”
“如此大耳贼则可利用黄河水道之便,数日内折返东归,三十万大军一举登陆北岸,兵围黎阳。”
“而我军欲归黎阳,则需陆上长途跋涉,行军远不及楚军快,根本来不及回救黎阳。”
“大王,此定然是那萧和之计,仓舒公子中了那妖人的诡计了!”
司马懿语气急切的推算出了玄机,自然不忘强调是曹冲失算。
“父王…儿…这…这…”
曹冲嘴巴大张,脸色苍白如纸,额头冷汗已是浸出了一层。
曹操轻吸一口气,强作淡定道:
“此时言仓舒失算,孤以为还为时尚早,不能因白马楚军渡河,就草率断定大耳贼意图回师黎阳…”
曹操意图接受事实,还想要对儿子曹冲有所遮掩。
只是话音未落,又是一骑飞奔而至,滚鞍下马。
“启禀大王,河南尹我军细作急报。”
“前日于洛阳以北水域,发现大批楚军战船,皆自潼关方向而来,正自顺流东下。”
“楚军战船抵达孟津之时,还临时停靠,装载了大批粮草后,继续向下游而去,不知意欲何为!”
轰隆!
这一道消息,如同一道晴天霹雳,轰在了曹操的头顶。
曹操身形晃了一晃,脑子嗡的一声作响,残存的那一丝侥幸,瞬间被轰为粉碎。
“大王,这必是大耳贼得知楚军已夺取黎阳渡头,便率楚军主力走水道火速东下!”
“楚军于孟津停靠装载粮草,正是要顺道将洛阳屯集的军粮,一并运往河北。”
“形势已经再明朗不过,仓舒公子失算,大耳贼确实要攻我河北啊!”
司马懿狠狠补上一刀,将这道情报中所蕴含的真相点破,顺道不忘又强调一句曹冲失算。
到了这般地步,自然是由不得曹操再自欺欺人。
“仓舒~~”
曹操果然被点爆,一声咬牙切齿的咆哮,怒目瞪向了曹冲。
虽未直言,可那怨责之色,已尽写在了脸上。
若非你曹冲自作聪明,认定刘备是故伎重施,我怎么可能尽起主力,大老远跑到这蒲坂津来?
若非如此,黎阳焉能兵力空虚,给了刘备可趁之机?
若非如此,刘备几十万大军,又焉能轻而易举登上北岸,兵围黎阳?
一切之一切,皆是你失算之故!
曹操的眼神,不只是怨责,更是深深的失望。
曹冲则满头是汗,眼中皆已为愧疚填满,吱唔道:
“父王,这确实是儿臣的失算,儿臣当真是没料到,那萧和竟然诡诈到如此地步,竟然…”
“够了!”
曹操却摆手打断,一脸失望道:
“仓舒啊仓舒,为父对你是何等信任,可你却令为父一次次的失望。”
“不止是这一次,当年淮南一役,徐州一役,哪一次不是你自作聪明,为那萧和戏耍,令孤一次次兵败,一次次的损兵失地?”
“我大魏落到这步田地,与你难脱干系,你怎配为我大魏储君!”
曹操也是急怒到失去了理智,当着众人的面翻起了曹冲的旧账。
甚至说出了“你不配为大魏储君”这种话。
这句话的份量有多重?
这代表着曹操已是公开表明态度:
你曹冲没有资格做魏国世子,我已经放弃了你!
“父王~~”
曹冲心下既是惭愧又是悲凉,眼泪已在眶中打转,却不知该如何回应。
一旁司马懿却暗松一口气,嘴角暗自上扬,眼中闪过一道不易觉察的喜色。
黎阳被围,河北形势有危,固然于国不利。
可于国不利,不代表于私也不利。
曹操盛怒之下,对曹冲失望之极,公开怨责不说,还直接表态将其踢出了储君人选。
那最大的受益人是谁?
自然是曹丕了。
这一下,曹丕的世子之位,算是板上钉钉了。
司马懿暗自窃喜后,忙是拱手道:
“大王息怒,现下不是追究仓舒公子失算之责的时候。”
“黎阳若是有失,则我河北门户便将洞开,邺城以南将无险可守,楚军长驱北上断难抵挡。”
“唯今之计,大王当速速率军回师河北,尽可能赶去救黎阳啊!”
曹操打了个冷战,怒意瞬间变为寒意。
于是顾不得再责怨曹冲,急是扬鞭喝道:
“传孤之命,将已经渡河的兵马,即刻调回来。”
“大军即刻折返东归,随孤去救黎阳——”
号令传下,当下曹操便率九万大军,向东昼夜行军,往黎阳赶去。
可惜,他紧赶慢赶,还是晚了一步。
黄河水运的便捷性,在这一刻尽显无疑。
楚军靠着水运之便,先于魏军五日抵达了黎阳渡。
三十万大军登岸,四面下寨,很快就完成了对这座河北门户的包围。
兵围黎阳的同时,刘备分出近七万兵马,向北向西攻取了外黄,朝歌等诸城,阻断了魏军来援黎阳之路。
数日后,珊珊来迟的曹操,终于率主力大军,赶回了邺城。
稍作补充后,曹操当即率大军南下,直扑黎阳城而来。
此时,张辽,甘宁,庞统等人,已统帅五万兵马,抢先一步于北面外黄城一线,构筑了一道阻击曹操南下的防线。
曹操近十万大军,就此止步于黎阳百里之外,不得再前进半步。
曹魏援军被围,刘备得以率二十多万楚军,安心围攻黎阳。
一场旷日持久的围城战,就此开始。
黎阳城乃河北门户,本来便是一座坚城。
当初兖州失陷,曹操退守黎阳后,迅速征发大批民力,对黎阳城重新进行了加固修筑。
此时的黎阳城,城墙高厚,足可抵挡楚军神雷炮之轰击。
城中所屯粮草,也足够支撑城中守军半年之用。
此时这座黄河北岸重镇,称之为河北第一坚城也不为过。
而曹仁号称曹魏宗室第一大将,麾下有乐进和贾逵这等猛将谋士辅佐,手中还握有近两万余魏军精锐。
这种局面下,楚军想要轻松攻下黎阳,又谈何容易。
黎阳城之坚固,本就是在萧和的意料之中。
故他在战前给刘备定下的战略,便是不要奢望速战速决,要做好长期围困黎阳,打一场持久战的准备。
刘备遂拿出了最大的战略定力,开始了对黎阳的围困。
这一围,便从初秋围到了深冬,转眼已围了近四个月。
四个月的时间里,楚军环着黎阳城,修筑了两道堑壕,一道土墙,将黎阳城围到密不透风,连只苍蝇也飞不进去。
黎阳城,就此变成了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
而在最初一月,试探性的强攻失利后,楚军的战术,就变成了围而不攻。
黎阳城中是屯有近半年粮草,那我就围你半年,围到你曹仁吃光了存粮,我看你还怎么守。
至于楚军方面,近力虽有近三十万,却完全不必为粮草补给担忧。
或许是天命眷顾,近年以来,刘备是打到哪里,哪里就风调雨顺。
去岁又是一个丰年,就连刚刚经历过战火的兖州,竟然也是喜获丰收,官仓民仓中的粮米,无不是堆积如山。
当几十万大军围困黎阳,荆扬豫徐等地,满载着粮草的粮船,则是从各条水系,络绎不绝的转入黄河,运抵黎阳渡前线。
楚军光屯集于前线的粮草,就达百万斛之多。
均田制下,楚国蒸蒸日上的雄厚国力,在此刻是尽显无余。
家中有粮,心中不慌。
刘备心中稳如泰山,自然沉得住气,也不着急攻破黎阳,只带着几十万将士,吃吃喝喝安心围城便是。
围城转已近五月。
城中的曹仁却沉不住气了。
刘备这份与他耗到天荒地老的决心,这是他战前万万没有料到的。
原本曹仁是以为,楚军最多围城两三个月,久攻不下就会自行退兵而去。
没想到,刘备这一围就围了五个月。
看这架势,刘备显然是打算继续围下去,不围到他吃光了粮草,军心瓦解是誓不罢休。
而这五个月围困里,城中所屯粮草,已消耗了大半,只余下一月之用。
就算大斗改小斗,省着点吃,最多也就支撑俩月。
再这么耗下去,粮草吃光,黎阳城岂非不战而破?
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城中没柴了。
不光做饭要柴,现下正值寒冬,取暖也得要柴。
被围这五个月,城中所存柴草早已耗尽,士卒也好平民也罢,只能将门窗床板拆下来做燃料。
床板没了就只能躺地上睡,门窗没了房子就要漏风,就得忍受深冬寒风的侵袭。
黎阳城,已接近断粮断柴,军心瓦解的边缘。(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