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史笔如刀,你注定遗臭万年!刘备:

类别:历史 作者:天命不在身 字数:未知 更新时间:2025/05/19 18:00:02

曹操身形微微一震,猛的瞪向了程昱。

左右曹冲,司马懿等众人,皆是吃了一惊。

程昱要死守濮阳!

兖州都弃守了,所有兵马都撤往河北了,三十万楚军马上就到,你却要坚守濮阳?

疯了吗?

“濮阳乃东郡治所,城池坚固,城中余粮足够七千兵马支撑一两年之用。”

“臣相信,只要臣留下来,纵然刘备有百万大军围城,臣也能守得濮阳固若金汤。”

“臣守住濮阳,就等于在黄河以南,为大王扎下了一枚钉子,令我大魏旗帜永不落下,让兖州士民能保有一份希望。”

“将来大王重整旗鼓,恢复元气后,挥师南渡收复兖州时,臣和濮阳城便能充当内应,令大王能轻松于南岸得到一片立足之地。”

“这就是臣要留下来坚守濮阳的原因。”

程昱是洋洋洒洒的道出了自己的动机。

曹操灰暗的眼眸中,陡然闪过一道精光。

说不想收复兖州,那自然是假的。

适才对曹冲说的那些话,也是屡战屡败,精神信心屡受重创之下,破罐子破摔的气话而已。

将来舔好了伤口,恢复了元气后,他怎么可能不挥师渡河,再战中原。

只是那时被堵在黄河以北,想要杀过黄河,又岂是容易?

倘若程昱能保得濮阳不失,就等于在南岸守住了一处渡口,守住了一片立足之地。

那时他大军南渡,以濮阳为突破口,收复兖州之地,不就轻松得多了么?

然则兖州诸郡皆弃,唯守濮阳一座孤城,这种近乎于死局的任务,谁又有胆量去接?

程昱却铤身而出,请缨死守濮阳,正中他下怀。

“程仲德,你乃兖州人,明知死守濮阳是九死一生,却仍旧要请缨死守。”

“你该不会是借此为由,想要倒戈投靠那大耳贼吗?”

曹仁却不冷不热,阴阳怪气的泼了一瓢冷水。

他长子曹泰陨命,自己为张辽所伤,皆与程昱失算脱不了干系。

此时他这番质问,难免带有几分情绪在内。

曹操却心头一震,眼中陡然间掠起一丝疑色。

曹仁的担忧,不无道理啊。

程昱为兖州人,现下兖州祖地失陷在即,转投刘备似乎也合情合理。

“曹子孝,你也太小看我程昱了!”

程昱却冷哼一声,昂然道:

“我程昱于东郡追随大王起事,至今已近二十载,我与大王共过多少患难,历经过多少次生死险境,我程昱何曾动摇过对大王的忠诚?”

“当年吕布袭兖州我不曾背弃大王,官渡之役大王岌岌可危,我亦不曾背弃大王,何况于现在?”

“且我早将我妻儿老小,以及我程氏一族,全部都送往了邺城,若我有心背弃大王,何必如此?”

“曹子孝,我可以告诉你,哪怕是你背叛了大王,我程昱都不可能背叛大王!”

程昱是慷慨激忿,吐着唾沫星子对曹仁就是一通怒怼。

曹仁被怼到脸色憋红,哑口无言。

曹操心头那份猜疑也随之驱散,当即正色道:

“仲德,你追随孤二十载,孤与你既为君臣,更为生死与共的至交,你对孤的忠心,孤自然是深信不疑!”

程昱神色为愤慨变为感动,拱手一揖:

“大王知臣,臣自当为大王万死不辞,以报大王知遇之恩!”

“大王若信臣,就请大王准臣所请,臣必拼上这条性命,为大王死守濮阳!”

曹操忙将程昱扶住,眼中盈起泪光,当即将程昱扶起,好一通的大赞。

二人是一副君臣相知的画面。

先前荥阳大败时,他盛怒之下,几乎要斩杀程昱之事,俨然没有发生过一样。

“那就这么定了,孤就给仲德你七千精锐,你务必要坚守住濮阳,等待孤重整旗鼓,卷土重来,再夺中原!”

曹操重重一拍程昱肩膀,做出了决断。

程昱大喜,忙是领命,想要再表决心。

这时,曹冲却忍不住提醒道:

“父王,程卫尉敢孤身坚守濮阳,确实是勇气可嘉。”

“只是这么多年来,凡为刘备所攻之城,无有不破,从无例外。”

“何况现下楚军近三十万之众汹汹而来,单凭程卫尉和七千将士,当真能守得住这濮阳吗?”

曹操心头一凛,脸色陡然一变。

应天,合肥,寿春,下邳,许昌,洛阳…

一座座坚城的名字,瞬息间从眼前闪过。

这些城池,哪一座不是号称天下坚城。

可又有哪一座,抵挡住了刘备的铁拳?

诚如曹冲所说,程昱和濮阳城,凭什么就能成为一个例外?

曹操忽然意识到,程昱想要守住的这个希望,其实是渺茫到可以忽略不计。

“仲德呀,仓舒言之有理,你…”

“大王!”

程昱再拜,慨然道:

“臣定当拼尽全力,为大王死守濮阳。”

“哪怕真到了濮阳守不住那一天,臣也定当与濮阳共存亡,以为大王死节!”

“臣还留有一计,臣纵然一死,为也能重创楚寇,令那大耳贼付出惨重代价。”

“甚至,臣还有机会,与那刘备同归于尽!”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大吃一惊。

曹操原本犹豫的眼神,霎时间为惊喜所取代。

程昱抱定必死决心,要与濮阳城共存亡,这份死节之心他毫不怀疑。

可程昱竟还有计,可重创楚军,甚至与刘备同归于尽?

这就完全出乎了曹操的意料。

“仲德,你有何妙计,竟能杀那大耳贼?”

曹操强压住惊喜,迫不及待的问道。

程昱却摇了摇头,正色道:

“臣此计,关乎我大魏存亡,关乎到天下归属于谁,恕臣不能明言。”

“臣只请大王相信臣,给臣一个为大王死节尽忠,为我大魏扭转国运的机会吧!”

扭转国运!

这四个字,如一柄利刃,将曹操残存的犹豫,瞬间斩碎。

“好,既是仲德有此信心,孤信你便是!”

曹操将拐杖扔丢,礼了礼衣冠,吃力的向着程昱躬身一拜:

“仲德,孤之性命,我大魏存亡,孤就全托付于你肩上了。”

“请受我曹操一拜!”

曹操跟着拜了,曹仁等人没办法,也只能不情愿的跟着一揖。

曹操这一拜,令程昱感动至深,眼眸中立时热泪盈眶。

“臣去也,大王保重!”

程昱眼中含泪,向着曹操深深一揖。

尔后拭去眼中泪水,转身昂然而去,头也不回的大步流星走下船去。

曹操则步履蹒跚的追至船边,目送着程昱消失在人头攒动的人群之中。

“开船,渡河吧。”

良久后,曹操无力的拂了拂手。

船索解开,云帆扬起,战船徐徐驶离濮阳渡,向着北岸驶去。

河上风大,刮面如刀。

曹操却并未躲进船舱避风,始终拄着拐杖驻立于船尾,一动不动的望着南岸。

随着离南岸越来越远,曹操眼中的不舍也越来越浓重。

甚至嘴角也在微微抽动,眼中隐隐泛起一丝泪光。

“别了,中原,希望有朝一日,我曹操还能打回来吧…”

一声无可奈何,却又依依不舍的感慨声,响起在了船尾。

曹冲,曹仁,司马懿等臣下,皆跟着一片叹息…

两天时间内,数万魏军悉数过河,退至河北。

曹操旋即下令,将重兵屯驻于北岸黎阳等重镇,调集民夫修筑工事,深沟高垒以阻楚军渡河侵扰河北。

程昱则率七千魏军精锐,进驻了濮阳城,星夜抢筑城池,加固工事。

为确保这七千魏军的忠诚,程昱所挑选之士卒,皆为河北籍兵士,妻儿老小皆在河北,如此方能确保他们心有牵挂,不敢临危变节。

程昱为显示破釜沉舟的决心,在魏军渡河后,下令一把火将濮阳渡连同所有船筏,统统烧了个干干净净。

这一把火,也彻底断绝了七千魏军,弃城北逃的念想。

这些河北士卒,为了能活着与妻儿团聚,只能抱定死守濮阳的决心。

至于逗留于濮阳渡的数万兖州官民,同样是被程昱一把火,断绝了其往河北避难的希望。

于是这几万兖州人,只能在一片对程昱的唾骂声中,如受惊的羔羊般四散而逃。

程昱则屹立于城头,面无表情的目送着自己这些同乡骂骂咧咧离去。

“程卫尉,你可是兖州人,这样对自己的同乡,将来后世子孙,何以在兖州立足?”

身后犹豫良久的蒋济,终于是忍不住问道。

当日为救程昱,他被曹操斩断了几根手指,之后便一直留在濮阳养伤,再未曾被曹操召见过。

或许是不知如何面对蒋济,曹操在渡河之时便下令,将蒋济留在了濮阳辅佐程昱。

程昱从蒋济的话中,听出了几分微词,却是一声冷笑,不以为然道:

“当年兖州之役后,我程昱在兖州人眼中,已经是声名狼藉,他们要骂尽管骂便是,我又何需在意。”

蒋济微微一怔,旋即心中一凛。

当年曹操与吕布争夺兖州,适逢兖州大旱,双方军中皆因乏粮罢兵。

程昱为给曹操解决军粮之困,便一狠心,拿人肉做成肉脯,充当起了军粮。

乱世之中,人相食这种也不算是什么新鲜事。

甭管士卒也好,百姓也罢,你私下里吃就吃吧,只要别到处声张,明目张胆吃就可以,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人首先要活下去嘛。

只是像程昱这种,以官员的身份,公然组织士卒吃人肉,还是破天荒头一遭。

自此之后,程昱在兖州的声名便已恶臭。

乃至曹操建魏国后,念着程昱的功劳,本想封他为三公,却因其这段黑历史为人诟病,最终只能封他为卫尉。

当年为保曹操,程昱能拿自己同乡来做人肉军粮,今日只是放一把火,断绝了同乡北逃河北的希望,又算得了什么呢?

“为了魏王的基业,为了大魏江山,将自己的性命和身后名皆置之度外,放眼我大魏众臣,也唯程卫尉一人了。”

“程卫尉对我大魏之忠心,济自叹不如也…”

蒋济遂向程昱一揖,口中叹服不已。

程昱付之笑,却将蒋济扶住,反是拱手一拜:

“当日帐中,子通为救昱,舍命为昱挡剑,这救命之恩昱还来不及感谢。”

“子通,请受我程昱一拜!”

蒋济忙将程昱扶住,却淡淡道:

“程卫尉言重了,济所以阻拦魏王,只是出于公义,换作是旁人济也会秉公出手。”

“济只是做了一个臣子应做的事,程卫尉不必言谢。”

程昱明白了蒋济言下之意,遂是收起谢礼。

便在这时,城头哨卒忽然尖叫起来:

“楚军,城南方向有楚军出现。”

“黄河上游方向出现战船,也是打着楚军旗号。”

“有楚军骑兵,沿着南岸向我濮阳逼近。”

城头上,示警声立时大作。

程昱和蒋济转头一瞧,果然见东西南三面,以及黄河之上,楚军水陆步骑大军,正四面八方的袭来。

“刘备,你终于来了。”

“当年魏王若听我的,早杀了你,你又焉能有今日这般猖狂~~”

程昱拳头紧握,咬牙切齿,言语间透着深深的懊悔。

当年刘备失徐州后,被迫避往许昌,寄于了曹操篱下。

他跟郭嘉几人,可是几次三番,劝说曹操杀了刘备。

然则曹操忌惮于刘备声名,又想利用刘备在徐州的影响力,来对付吕布,方才拒绝了他们的请求。

于他而言,此生最大的憾事,就是没能劝服曹操杀了刘备,最终酿成今日之祸。

“三十万楚军呐,程卫尉,咱们当真能守得住濮阳吗?”

蒋济眉头深皱,眼神语气中显然是信心不足。

程昱目光凝望着逼近的楚军,喃喃道:

“就算守不住濮阳,我也必叫刘备付出惨痛代价不可…”

蒋济暗暗瞥了程昱一眼,从其话中听出了几分别有意味。

程昱却转过身来面朝蒋济,正色问道:

“子通,你我皆为魏臣,你可愿与我程昱拼死一战,以报国家?”

蒋济心头微震,一股热血油然而生。

于是一拱手,慨然道:

“我蒋济既为魏臣,自当为大魏赴汤蹈火,再所不辞。”

“我愿追随程公,为大魏死战!”

程昱微微点头,脸上浮现满意之色。

两天之内,三十万楚军,云集于濮阳城下。

大军四面安营,将濮阳城围成了铁桶一般。

甘宁统帅的水军,也封锁了黄河,截断了南北两岸之联系。

而围城这几日内,兖州诸郡国早已望风而降,皆改旗易帜,为楚国所有。

整个黄河以南,函谷关以东河南之地,皆已归楚。

濮阳城,则成了魏国在黄河以南,最后一座城池。

一座名符其实的孤城!

黄昏时分。

刘备,萧和,关羽三人,已是并肩于望楼之上,远望濮阳城形势。

“整个河南地已为孤所有,就留这区区一座濮阳孤城,于大局又能有何用?”

“伯温,你说曹操和程昱主臣,此举到底意欲何为?”

刘备对程昱这“自杀式”行为,显然颇为困惑。

“曹贼此举,应该是想靠这座孤城,来宣示自己并未放弃河南地,并以濮阳城,作为他将来卷土南下的立足点。”

“至于程昱嘛…”

萧和目光望向兖州大地,接着道:

“当年程昱以兖州人做肉脯,为曹操充当军粮,在兖州已是声名狼藉。”

“曹操若得天下,史书之上,还能为其有所遮掩,若曹魏覆灭,则程昱在史书之上,必会遗臭万年。”

“以臣之见,程昱这是想押上性命,为曹操死节尽忠,将来不管曹魏是否覆灭,他在史书之上,至少可博一个忠臣之名。”

刘备若有所悟,不禁回想起了往事。

当年曹操乏粮,程昱可是亲自带队,抢光了自己老家东阿县百姓手中口粮,致使东阿县士民饿死大半。

事后程昱见粮草还是不够用,干脆就用老家百姓的人肉做在肉干,为曹操充当粮草。

因此程昱喜提“兖州食尸鬼”之恶名。

背负着这样的恶名,哪怕是我行我素的曹操,也不敢封他为三公,只能封了他一个卫尉。

程昱想要洗刷自己的恶名,也只有两个途径。

要么曹操得天下,自己有开国功臣的光环庇护,史官笔下多少会替他遮掩几分。

要么就是为曹操尽忠死节,以忠臣的美名,盖过自己“食尸鬼”的骂名。

想明白此节,刘备脸上不禁掠起几分厌恶:

“曹贼屠城,程昱吃人,他主臣二人果然是一丘之貉,臭味相投!”

关羽半开半阖的眼眸中,亦是燃动着恨意,捋着美髯道:

“大王莫非忘了,这程昱不光是吃人,当年兄长在许都时,此人还几次三番鼓动曹操杀兄长。”

“此贼与我们,可是国仇私恨皆有,焉能轻饶之!”

刘备顿时想起这旧事,眼中杀意掠起,遂看向萧和:

“云长言之有理,此贼与孤有国仇私恨,孤必不能饶他。”

“伯温,以你之见,孤当如何破这濮阳城?”

萧和一指濮阳,冷笑道:

“我三十万大军,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淹了濮阳,何需再玩什么诡计奇谋。”

“大王,四面围城猛攻,尽快将濮阳夷为平地便是,免的拖延下去,城中粮草不济,程昱此贼又要吃人了。”

刘备神色微微一凛,眼中瞬间决意于铁。

于是深吸一口气,抬手一指:

“传孤之命,从此刻起,三十万大军昼夜不停,给孤四面猛攻濮阳!”

“十日之内,孤要那程昱人头落地!”(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