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源点物理》新一期发布后,受到了国际学术界乃至于公众舆论的广泛关注。
;;后者的关注,主要是因为有著名学者公开感叹论文的难度,声称能完全看懂论文,足以在顶尖高校中担任物理学科的终身教授。
;;好多人看到新闻,感兴趣的关注了下论文,发现连标题都看不懂。
;;《强力转化中量子纠缠影响的扩大效应》。
;;“每一个字都认识,连在一起就完全看不懂了?”
;;别说是普通人了,即便专业的物理学家看到这个标题都有些发懵,只在看了介绍内容以后,才了解到是一篇阐述混乱力场实验中,转化强力受到量子纠缠干涉的理论论文。
;;当真正去看内容的时候,他们就发现其中的底层数学逻辑晦涩难懂。
;;所有看论文的人都有同样的感觉。
;;论文的主体内容有二十三页,听起来似乎不是太多,但其中每一个部分的表达、每一个步骤的推导,都涉及到了很多专业知识,而且是跨领域的专业知识,其逻辑关系也非常难以理解。
;;能理解一部分的学者,大多都是顶尖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们中好多都研究粒子标准模型或是弦理论、宇宙论等,后来又转到源点物理领域。
;;“哪怕基础知识足够丰厚,因为论文中涉及到很多抽象的转化,想理解也非常困难。”
;;核子组织的理事、珐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挨布朗特-罗宾森说道,“其中有很多跨学科的转化,这些转化非常关键,有的涉及到两种物理之间的连通,有些则是描述力场传导又或者是基础力关系模型中的力场连接、转化,还有的是物理最小表达,也就是量子之间的关联。”
;;“每一个部分想要理解都必须是研究的非常深入,还需要了解其物理背景,同时,也要对于源点物理、混乱力场实验有足够多的了解。”
;;记者当即问布朗特-罗宾森理解了多少。
;;“我理解了一部分,但并不多,有时候碰到不理解的内容就直接跳过。”
;;“我希望能全都弄明白,不是要检验论文的对错,而是希望理解其中的内容。”
;;“张硕教授是源点物理的开创者,他的理论研究在新物理领域影响深入,是21世纪到目前为止最有影响力的物理学家,他的理论、他的研究、他的表达,对于新物理的探索,对于未来科技发展非常重要,并且,我相信会影响深远……”
;;“所以,我现在最希望听到的消息是,张硕教授决定做一场学术报告,只是这个论文,不管是哪里,哪怕是南极举办我也会去。”
;;布朗特-罗宾森的话说到了很多人的心里。
;;那些从事新物理方向研究的物理学家,都希望能够弄懂论文的内容,但想依靠自己去理解太难了。
;;张硕的理论研究也非常重要。
;;现在公认人类科技处在突破性变革的时代,而想要在变革时代不掉队,就必须要掌握最前沿的知识,也包括物理学的理论知识。
;;这个新时代里,很多人已经落后了。
;;比如,一些从事粒子标准模型、弦理论等方向研究的学者。
;;他们继续原来的研究,拒绝新物理方向的内容,其结果就是连研究项目都申请不到。
;;好多高校内年纪大一些的学者,都干脆放弃了科研,只能专注于教学工作了。
;;他们就是被新时代淘汰的群体。
;;其中有些人放在十年前还是国际顶尖的学者,有的还拿到过国际级别的奖项,但伴随着新物理的崛起,拒绝拥抱新物理的群体只能被淘汰。
;;所以很多追逐时代的学者,都希望能听张硕讲一下论文,让他们更好的去理解内容。
;;这些人可不止是国外学者,也有很多的国内学者。
;;不少和张硕认识的国内学者,就干脆主动发邮件或打电话过来询问。
;;科学院物理所的朱鹏也是其中之一,他就问张硕是不是要做个报告讲一下论文。
;;“我们整个组都在研究这个,好多人也问我。”
;;朱鹏说着满心苦闷,“实在是弄不懂啊,张院士,你有做学术报告的计划吗?或者抽空给我们讲一下……”
;;“学术报告?”
;;张硕一听就感觉很麻烦。
;;做学术报告要专门去举办会议,又或者到专门的机构去面对一大堆的学者。
;;这种报告费时费力。
;;最关键的是论文内容很复杂,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每一个部分都要讲,想讲清楚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两、三个小时?
;;不可能!
;;张硕可不想花费好几天时间专门去在给其他人讲论文内容。
;;他个人来说,早已经过了做学术报告来追求研究被认可的阶段。
;;论文已经发布了。
;;对论文感兴趣就可以看一看,不想看就算了,至于对内容怎么看都没关系。
;;他不在乎。
;;不过仔细想一想,理论的推广确实很重要,新方向研究才刚刚开始。
;;有更多的人理解理论内容,更多的人参与新方向的研究,包括理论,包括技术,也会有很多新的研究成果,有很多新奇的想法。
;;这些还是非常重要的。
;;绝大部分人都看不懂论文,就会影响到理论的推广,影响到未来的研究。
;;比如,混乱力场项目组还是需要有很多人懂理论的,否则未来实验都无法设计。
;;“这样吧。”
;;张说仔细琢磨着,说了个方法,“到时候,拍上几个视频传上去。”
;;“视频?”
;;朱鹏听的有点儿发懵,他一时间没想明白,但马上反应过来,“拍讲论文内容的视频?”
;;“对。”
;;张硕点了点头,继续说起自己的想法,“反正都是讲解,不一定要做学术报告。”
;;“我让我们组的人,分别做各个部分的讲解,然后拍摄视频传到网上。”
;;“到时候,就是公开的,谁想弄明白内容,看一下就好了。”
;;“额~~”
;;朱鹏还是第一次知道还能有这种方法,但他觉得非常有道理。
;;其他人完成了新研究,都是迫不及待的做学术报告,是希望更多专业领域的学者认可研究内容。
;;张硕根本不需要其他人认可,他的目的在于讲解论文的内容,也就不需要做什么学术报告,拍视频做讲解反倒是很不错的办法。
;;有视频,讲解的会比较清晰,而不像学术报告会那么乱、那么杂。
;;另外,视频还可以来回播放,有听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的听、反复的琢磨。
;;
;;“张院士,还是你脑子好啊,年轻,也跟得上潮流,这个方法太好了。”
;;“那我们就等着视频了!”
;;朱鹏说完放下了电话,他觉得张硕想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新时代,新办法啊!
;;现在不是要让论文内容得到其他人的认可,而是其他人希望能弄懂论文内容。
;;做学术报告就没什么意义了。
;;反倒是做个视频,认真的讲,每个人分开的讲,有视频还能反复的看。
;;这个办法实在太好了。
;;张硕放下电话以后就去了理论办公室,他和刘明昆,郭华等人说了一下。
;;其他人一听也有点发懵。
;;做学术报告倒是没什么,大会做讲话也没什么,但拍视频讲论文内容?
;;没经历过啊!
;;现在论文的影响这么大,视频发布出去以后,肯定有很多学者会看,甚至有很多是普通人会点开看。
;;当然,绝大部分领域外的人,也不可能耐心的看完所有的视频,但不管怎么说也是出镜了,也许还有很多媒体会对于视频的画面做报道。
;;刘明昆、郭华等人,想想忽然感觉紧张了。
;;张硕简单说了一下,也就给他们进行了分工,每个人都要参与,各自负责自己研究的部分。
;;有一些非常关键的内容,尤其涉及到理解的难点,还是他自己来讲。
;;这样就可以了。
;;等视频拍摄好以后就直接发布到网络上。
;;张硕本来是想发布到苏东大学以及源点论研究中心的网站上,但朱鹏似乎是大嘴把他传了出去,好多学者都知道张硕要拍视频讲论文。
;;有好几家网络大媒体找上门谈合作,就是希望他们把网站发布到自家的平台。
;;这件事就是专门人员来负责了。
;;最终,他们还是找了一家大媒体发布,一则是因为担心流量冲击,大学的网站承载不了太大的流量,另外,媒体还提供合作经费。
;;虽然是公开发布、免费观看,拿到手的经费并不多,但总归能多一些资金,也可以给办公室的人员发一笔商务收入的奖金。
;;在工作交代完以后,张硕就比较轻松了,他就负责讲解最难的几个部分,大概两个多小时就能搞定。
;;其他部分都有专门人员负责。
;;理论办公室的人也是忙的热火朝天,每个人又是打理自己的个人形象,又是准备PPT,又是草拟讲解内容,其他部门的人知道消息也过来帮忙,还有人主动负责拍摄,提供专业的拍摄建议,等等。
;;张硕发现偶尔进行一下类似的活动也不错,大家工作积极性好像都变高了。
;;……
;;除了拍摄视频,讲解论文内容的工作外,张硕主要关注的就是混乱力场研究团队下一步工作--量子纠缠的检测。
;;混乱力场实验中出现的量子纠缠,想要进行高精度的测定是非常困难的。
;;很多人都知道量子纠缠,但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
;;主要明确量子的概念。
;;量子,即一个物理量存在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则这个物理量是量子化的,并把最小单位称为量子。
;;量子化,指其物理量的数值是离散的,而不是连续地任意取值,例如,在原子中,电子的能量是可量子化的。
;;在微观领域,包括能量、包括粒子都可以进行量子化定义。
;;量子纠缠,都是发生微观领域的一种量子耦合现象。
;;当几个粒子在彼此相互作用后,由于各个粒子所拥有的特性已综合成为整体性质,无法单独描述各个粒子的性质,只能描述整体系统的性质,则称这现象为量子缠结或量子纠缠。
;;量子纠缠是一种纯粹发生于量子系统的现象。
;;在微观领域,存在大量的量子纠缠现象,可以理解为只要是存在粒子之间的作用,就可能会发生量子纠缠。
;;所以各类实验、物理现象,微观角度来看,都会存在粒子耦合现象,也就是存在量子纠缠。
;;当张硕提出量子纠缠扩大化影响的时候,其他人疑惑的并不是实验中是否存在量子纠缠,而是量子纠缠如何会影响到混乱力场到强力的转化。
;;在原来的物理理论中,量子纠缠现象本身并不会影响到微观或宏观的实验结果。
;;当然,研究进行到这一步,重要的是怎么样对于实验中发生的量子纠缠现象做精确的测定。
;;这是非常困难的工作。
;;最大难点在于,实验持续时间非常短暂,而且内部存在一定的热反应,就无法进行量子方面的测定。
;;实验设计上,有好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但不管困难再大,技术问题必须要攻克,引入量子纠缠扩大影响的概念以后,所有人都知道研究的重要性。
;;这项研究会联通量子物理、粒子物理以及新物理,更进一步实现物理学的统一。
;;在关注混乱力场团队工作的同时,张硕也受到了来自其他团队的消息。
;;刘志文团队带来一个好消息,他们所研究的新一代引力飞行器,已经准备进入到试飞阶段。
;;“如果不出意外,下个月就可以试飞。”
;;刘志文的话音带着兴奋和激动。
;;他们的研发速度还是非常快的,从敲定新型飞行器的方案,到制造样机只用了几个月时间。
;;如果消息公布出去,肯定会引起巨大的议论。
;;这种研发制造速度简直不可想象,但仔细想想也正常。
;;新型引力飞行器,主核心就只有两个技术,一个是引力技术,一个是氢弹电池。
;;氢弹电池提供能源,引力技术本身就是动力。
;;两个技术放在一起,再对驾驶舱以及飞行器外观进行设计,就可以直接制造试飞了。
;;新型飞行器,最终被命名为‘白鲨号’,最开始的‘飞豚’被取缔了。
;;一方面,‘飞豚’的名字不够霸气。
;;另一方面,飞行器研究制造过程中,外形设计进行了一定的修改,结果‘海豚’就变成了‘鲨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