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一战天下动,刘宏崩

类别:历史 作者:鱼羽渔钰 字数:未知 更新时间:2025/05/17 23:25:04

此战结局,其实从一开始便已经有了答案。

黄巾军所倚重之长。

在面对顾熙之时,全都不攻自破。

且黄巾军的核心问题之关键,往往便会在这种时候被不断放大。

对于顾熙这种于人心上造诣早已通天之人而言。

他只需要放大这些问题。

便足矣让黄巾军大乱。

结果也不言而喻。

张角亲自露面,确实是让整个黄巾军士气有了显著的提升。

可又能如何呢?

顾熙派人安插其中便是此局的破局之法!

且最关键的是,在汉军冲锋之时,顾熙亦是留出了一条道路,放任已经乱了心智的黄巾军丢盔弃甲而去。

在这种状态之下。

一人离去,或许不足以影响军心。

可十人百人呢?

千人万人呢?

整个黄巾军的战线迅速崩溃,无数人解开黄巾仓皇逃窜。

这种风向更是影响到了全军。

军容纪律上的问题全然暴露了出来。

结局已定!

——建宁六年,六月末。

张角与顾熙战于漳河之畔。

黄巾军大败而逃。

汉军重归邺城,彻底撕开了黄巾军于冀州的防线。

顾熙显然早就已经做好了筹划。

面对来降的黄巾军,他迅速定下了策略,将青壮纳入军中,并赐于土地。

之前的政策在这种时候便起到了大用。

顾熙为何要征大族土地?

其中干系极多。

不仅仅是想趁着此事彻底撕开大族们的口子。

同样也意在减少伤亡。

无论如何,他都必须要给这些百姓一个退路。

若不然得此次大乱,所造成的杀孽,绝对会远超以往。

百姓才是国家强盛的根本!

顾熙的目光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平叛之上了,而是要切切实实改变当前大汉的一切!

以一人之力,再次为大汉续命!

他迅速让人将此事宣扬了出去,同时将身边子弟几乎全都派了出去。

就是要监管各地,免于各地将军贪功烂杀!

豫州颍川。

顾熙的围魏救赵之策确实是帮了皇甫嵩大忙。

如今随着冀州战毕,黄巾军惶恐,皇甫嵩自是不会放过任何机会,直接开启了反攻!

——八月。

皇甫嵩于长社大败波才。

同时间,南阳太守秦颉斩杀了黄巾渠帅张曼成,豫州黄巾不断后撤。

后被围于宛城。

袁绍、曹操等人于四面八方赶来,宣扬冀州战事,以破贼心。

终得宛城城门洞开。

破贼于宛。

各地战事四起,军心大震的汉军不断围杀着黄巾,将整个黄巾打的节节败退。

此事实在是过于致命了!

张角败于冀州的消息,就如同一个信号一般,再次证明了顾熙那不败的威名!

如此情况之下,黄巾军军心又岂能不散?

且最关键的是——

顾熙一直都在限制着将士们的杀心,且他的政策大大鼓舞了寒门子弟立功的雄心。

种种政策之下,这对整个黄巾的打击实在是过于大了一些!

各地战局彻底扭转!

这注定是一场极为漫长的战争。

且再加上顾熙那寒门可通过“讨贼”而获得孝廉资格的政策,各地英才齐齐涌现,不少人都已经先后闯出了威名。

曹操、袁绍等人就不多说了。

还包括不少寒门子弟。

当然亦有顾氏子弟,顾涛这种属性的战将在这种情况下的优势是最大的。

最关键的是他顾氏子弟的身份,实在是给了他太大的加持。

面对战意全无的黄巾军。

他不费吹灰之力,便能将其拿下。

如今早已于天下闯出了名声。

洛阳。

看着四方送来的战报,刘宏满面红光,放声大笑。

“不愧是太傅!”

“一战便彻底扭转乾坤,区区反贼,安敢乱我大汉?”

他笑的十分肆意。

其实这段时间以来,刘宏的心情一直都很紧绷。

张角的强势远远超乎了他的预料。

尤其是当时各州郡战况不明,张角取邯郸威胁河内之时,刘宏他是真的感觉到了亡国的味道。

但如今,这种感觉终于散去了!

“速将此事昭告群臣,有太傅在,朕无忧矣。”

“让宫内的人都准备好了。”

“朕要去街市!”

对于刘宏而言。

他已经憋了一段时日了,既然已经心安,自然要放松一下。

“奴才领命。”蹇硕立刻领命而去。

不多时,皇宫内那停了多日的笑声再一次的响了起来。

但对于这件事。

群臣们的态度却是各不相同。

他们已经听说了顾熙的种种举措,心中不由得便为自家的土地而担忧了起来。

顾熙竟然将这些土地给分了出去。

这样的话将来就算大乱结束,土地还能属于他们吗?

人向来都是如此。

在嗅到灭亡的危机之时,便不会有人去在乎那么多了。

但随着这种危机退去。

他们便会想着自己所付出的那些土地。

其实顾熙这一次还真的并未较真。

虽说是三成土地。

但大汉至今已经有多少年未曾度田了?氏族们手中的土地相比于当年早就不知道翻了多少倍。

对于他们而言,这点土地只能算是九牛一毛!

但人性向来就是如此。

这些可都是他们已经吃下去的资产啊。

他们又怎么可能轻易吐出来呢?

这显然不是一个人的念头。

自这一日起,各个氏族之人相互联络,一张无形的网再次张开。

当然,他们亦不会在这种时候出手。

他们只是在做准备。

无论如何,当战事彻底落下的那一日起,这件事就必须要停下来。

此事只要拖下去。

对他们而言,百害而无一利!

对于洛阳内的变化,顾熙毫不在意。

他只是于战场之上,按部就班的安排着一切。

此次的大胜。

并且让他加速进攻。

而是一直都保持着之前的节奏,以势以声望不断的削弱黄巾军。

这就是单纯的阳谋。

经过先前的大败,哪怕就是张角都不能稳住黄巾军的军心了。

日日有人叛逃。

各地道众绑渠帅来降之事发生的愈发频繁。

就在这种状况之下。

——建宁七年,二月。

顾熙再次破张角于邯郸,自此整个冀州的黄巾防线彻底被顾熙撕开。

张角只能收拢残军,退至广宗,被顾熙围困于此。

大局已定!

顾熙并未忙着攻城,仍是按部就班的安排着一切,似乎是要逼降张角众人一般。

但张角显然是已经做出了决定。

他只是选择放任道众离去,随后再次与顾熙展开了对决。

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大战。

如此士气之下,且已经没有兵力优势的黄巾军,又岂能敌得过顾熙亲率的汉军呢?

结局不言而喻。

张角再次败退,但这一次他却亦是退无可退。

整个黄巾于河北之地的阵线早就已经全部沦陷了。

甚至很多地方都不需要顾熙亲自前去。

黄巾教众皆是望风而降。

其实张角是能退去幽州、或者兖州之地,再图后事。

虽然前往这些地方也是面对着各路汉军的进攻,但相比于顾熙亲自在的战场而言,他前去这些地方自是有着机会。

不过张角似乎却并没有这种念头,只是率领着自己那越来越少的道众于冀州之地与汉军周旋。

——他似乎是想要死在冀州!

顾易对此也是颇为意外。

在原本的历史之中,张角此人的争议就极大。

有人称之为乱世之因,正是因为他发起的黄巾之乱,彻底造成了东汉末年乱世的开始;

亦有人称他为大义之人,麾下三十万众,却落得了一个无子而终的下场。

他的出现就好像是想要给当时的世界上一课一般。

顾易如今并不想去管原本的历史。

对于如今的张角而言。

他显然是个大义之人,领民间之疾苦,做出了万般筹划,功成功败皆为救世。

张角确实已经足够强了。

但凡若是没有顾熙的存在,如此势力的黄巾军,绝对会给大汉造成致命的打击!

不过此事注定无法详细深究。

若是没有顾氏出现的话,张角又岂会这么强呢?

其中万般因果,皆早有迹象。

在这种情况之下,张角自是不能坚持多久。

——建宁七年,十月。

张角再败于甘陵。

于战后自尽。

其弟张宝、张梁先后亡于阵前。

顾熙令人于暗中将三兄弟尸身收敛,送回巨鹿安葬。

一战冀州定!

消息传出,天下皆震!

洛阳。

“张角死了?”

听到这个消息,刘宏整个人先是一愣,旋即立刻放声大笑了起来。

“好啊!好啊!”

“如此反贼,就当如此。”

“他的尸身呢?送回洛阳没有?朕要将他千刀万剐!”

蹇硕摇了摇头,叹气道:“张角三兄弟尸身皆于战场之中被踏成了肉泥,无法寻来。”

闻言,刘宏不由得皱了皱眉,有些失望的道:“着实可惜啊。”

“对了,太傅身体如何了?”

“他年事已高,如今张角已定,其他人不足为虑,该让太傅回京颐养天年了。”

刘宏似乎早就想好了这一切,摆了摆手道:“派人将朕的诏令带往冀州。”

“让太傅交兵权于卢植。”

“可归京修养,接受赏赐,亦可于巨鹿安歇。”

对于这事,蹇硕自然无比欣喜。

在如今刘宏还在世的情况下,他们这些宦官唯一忌惮的人便是顾熙了。

如今刘宏要再罢顾熙手中之权。

他又岂能不兴奋?

消息在洛阳传播极快。

与刘宏预想的完全不同,原本他还以为士人朝臣们会因为此事而大费周章一番。

但士人朝臣们却几乎都未说过什么。

只是提出了当今张角已死,四州局势渐渐稳定,当取消顾熙所定下的战时之策之类的芸芸。

对于这件事,刘宏完全将其当做了利益交换,并未做过多犹豫,直接便答应了下来。

他需要朝局平衡。

在刘宏看来。

自他当即之后所打造出来的朝堂局势已经达到了平衡趋势。

最起码士人并不能直接威胁到他的皇权。

至于此举会不会再次掀起造反,刘宏自是考虑过,不过却毫不在意。

朝廷如今势猛,且张角已死,流民又岂会有这么大的胆子呢?

使者迅速离开洛阳,直奔冀州而来。

同时间,这个消息亦是不胫而走。

——还未等顾熙收到消息。

朝廷打算再次罢免顾熙的消息,并废除顾熙所定之策的消息便于天下掀起了惊涛骇浪!

四方动乱再起!

最关键的是——凉州之地亦有人发动叛乱,直逼三辅。

消息瞬间传开。

本于四方同黄巾交战的众将士接连上述刘宏,应收回诏令,不可于此时再刺激民心。

当听到这个消息之时。

刘宏震怒!

他将此事完全归在了顾熙身上。

刘宏着实是不理解,为何顾熙一人竟然会掀起如此滔天巨浪?

难不成天下百姓只认他顾熙而不认自己这个皇帝吗?

这还能属于是臣子嘛?

若是再这样下去,这天下到底是姓刘,还是姓顾?

此事对刘宏打击极大。

——最关键的是,他呕血了!

常年的享乐就注定了刘宏的寿命会受到影响。

如今的刘宏可未曾经过被外戚限制,他享乐的过程要远远超过原本历史。

身体自是承受不住如此的消耗。

此事一出,迅速便让刚刚所有士人朝臣们都清醒了过来,局势突变。

不过刘宏与几代先帝不同。

刘宏是有儿子的。

直至如今,刘宏已经有了两个子嗣。

刘辩与刘协。

这确实是能在一定程度之上稳住军心。

但差就差在,两人年龄还小,注定不能亲自掌控大权。

原本对于士人群臣们而言,他们还只是想保全自己的利益。

但现在不同了,刘志与刘宏两代皇帝都对他们保持着压制态度。

如今天下之士人,哪个不怀念昔年顾熙摄政之时的朝局?

当下,便立刻有人上书应将顾熙召回庙堂,以防出现不测。

此疏一出,直逼关键。

刘宏所封的十二常侍自是不可能答应此事的。

虽然这些年来他们都未曾对顾熙,对顾氏做任何不轨之事。

但以他们对顾熙的了解。

顾熙会放过他们吗?

显然不会!

只要顾熙重返朝堂掌控大局的话,他们这些人便注定死无葬身之地。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些人几乎用尽了一切办法,阻拦此事。

并且将昔年刘志为君之时,面对士人时有多么无力之类的芸芸全都说了出来。

果然,此举还是起到了作用。

刘宏十分清楚当前的局势,立刻做出了判断!

让顾熙重任讨贼之名进行平叛。

而他则是效仿起了昔年的刘志,将权力分割于宦官士人外戚之手。

让何进拥有掌兵权。

以此来遏制顾熙,再用士人与宦官形成牵制。

而就在他安顿好这一切之后。

建宁九年,六月。

——刘宏崩于洛阳。.

——————

“东汉后期的时局突变,正是封建王朝的制度弊端所致。

数代皇帝的接连离世造成了皇权的流失。

顾熙的存在虽稳住了庙堂,但于根本之上却无法解决皇权的失衡。

士大夫集团的崛起注定会威胁到皇权。

自桓帝始,提宦官压士人,行党锢弃顾熙,种种举措都是在尝试恢复皇权。

但从后世的局势来看,此举可谓是汉末乱世之根本。”

——《东汉王朝兴衰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