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九州血泪,搬山

类别:历史 作者:鱼羽渔钰 字数:未知 更新时间:2025/05/17 23:25:04

顾煜怎么可能不懂薛三的想法。

于他而言。

当顾哲身死的那一刻起,复仇便成为了他人生的唯一宗旨。

这并不是只有薛三一人。

能够被选为顾氏护卫的巨鹿子弟几乎都有这样的想法。

在活着的时候让顾氏公子丧命,这种事要是传出去丢的是先人的脸。

这是最为纯粹的忠诚与信仰所造成的产物。

他必须要为顾哲复仇。

做不到,那便赴死,仅此而已。

这才是顾氏最为核心的力量,若是有一天顾氏真的受到了亡族之危时。

且不说所有巨鹿百姓。

大半百姓都绝对会愿意为顾氏举起手中的兵刃。

这就是顾易当年要打造的堡垒!

顾煜并未直接选择动手,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时机。

大乱——

唯有当百姓们都走投无路之时才能撼动一个冉冉升起的王朝。

没错,就是冉冉升起。

这是顾煜走遍天下之后在杨广继位之前对于大隋的判断。

虽然这所谓的冉冉升起仍是不能照尽一切阴霾,但整体之上百姓还没有沦落到绝境。

顾煜读遍了族中之书。

对于顾易当初操控顾烨时,所留下的王朝论有着清晰的判断。

那时候的大隋就是在冉冉升起。

哪怕继位之君是汉惠帝那样的无权之君都不足以乱天下,甚至将胡亥那种只知道贪玩的君主摆上来。

只要朝堂的政策趋于稳定,都不可能出现乱象。

因为顾煜感觉的出来。

天下人心向一统。

虽然这一代人都未曾经历过昔年的炎汉盛世,但是却皆有着向往。

这才是隋朝至今最大的依仗。

如今看似天下百姓怨声哀道,但实则心中的怒火还没有彻底激出来。

在这种时候放出消息,只会害了顾氏。

如今百姓们的怒火还不足以冲垮隋朝的根基!

他必须要等!

自这一日起,顾煜便于巨鹿之中安顿了下来。

他渐渐接过了顾粲手中的重担,开始处理起了巨鹿之事。

整个顾氏都仿佛是有了主心骨。

顾粲虽然也能服众。

但他终究还是老了,而且自顾煜出世至今,他便承受了太多太多的期望。

如今他回来了,整个家族都仿佛是被注入了新鲜血液。

顾氏确实需要一个领头人。

而顾煜便是最好的人选!

不过在此之外,顾煜也在做着一系列的准备,天下大乱只差一个契机。

顾氏当前的处境极为艰难。

要想继续辉煌下去,他必须要为家族做好完全就得准备。

时间匆匆而逝。

杨广折腾的步伐并未就这样停下来。

当前朝堂上下都已经经过了他的清洗,再也没有了反对他的声音,一切都是以他为主。

他先后数次赏赐突厥可汗。

历史的脚步终究始终在向前迈进,蛮夷部落向来就是如此。

就在中原混乱的时候。

突厥这个本无人关注的小部落亦是崛起成了霸主。

似乎就是为了宣扬自己的威仪,杨广对于突厥可汗的赏赐十分的惊人。

前后数次赏赐的汗帛高达数千万段。

这还不是全部。

顾易其实也曾关注过杨广一些时间,惊奇的发现杨广最为老实的时候竟只是在做少儿不宜之事。

除此之外,他就会有其他想法。

或许在他的眼中。

当前的大隋确实无比的昌盛。

他看不到百姓的血泪,听不到百姓的哭声。

那些规模不大的起义军也不能威胁到王朝的根基,整个朝堂上下一切都是以他为主。

他能够掌控一切,这不是盛世又是什么?

恢宏的宫阙挡住了一切,而随着那一个个心怀天下还有着些许良心的官员身死,杨广便再也难以听闻宫外之事。

大业七年。

随着四方工程逐渐落幕,杨广似乎是终于渐渐满足了自己于“内政”上的野心。

这一次,他将目光放到了外面。

他决定征伐高句丽。

高句丽如今的势力并不算弱,甚至可以称之为一方霸主。

顾琛当年扫平了乌桓鲜卑,但对于逃跑的高句丽却是无可奈何。

至于顾烨这一代人,同样也是如此。

虽然当初高句丽之中有人投降,甚至将他们的王杀了。

但对于这个部落之人而言。

他们从不会缺少王。

随着中原内乱,对于四方蛮夷渐渐失控,如今的高句丽早就已经杀了回来。

不仅仅夺回了柳城更是成为了这一代的霸主。

洛阳。

杨广一脸得意之色的扫视在场众人,兴致勃勃的说道:“诸位爱卿!”

“讨伐高句丽乃是朕千秋大业最为重要的一步。”

“遥想当年,朕幼时曾听昭烈侯一人慑四野,当时便立志此生定当如昭烈侯一般,让我大隋威耀世间!”

“若能打下高句丽,朕亦是完成了昔年登基时所许下的宏愿。”

“于文治武功,都将成为这悠悠青史绝无仅有的皇帝!”

他一脸的倨傲之色,脸上始终都带着笑容。

“陛下圣明!”

没有任何人开口拒绝,哪怕明知道远征高句丽对于当前的大隋而言是一件伤害极大的事,但他们也不会选择谏言。

这是群臣悟出来的求生之道。

谏言杨广,那就是在选择死亡!

不过却还是有人提起来别的事。

“陛下,当今天下百姓都在歌颂陛下恩德,陛下声望之高已可睥睨古今。”

“无需在顾忌什么顾氏,何不趁此机会于出兵之前扫平顾氏?”

是宇文化及。

他如今已经成为了杨广最为宠信的大臣之一。

虽然顾氏与他无冤无仇,甚至还可以说顾氏有恩于他们的先人。

但宇文化及仍是十分顾忌顾氏。

尤其是在昔年顾哲血溅宫墙之后更是加剧了这一点。

这件事甚至都已经成为了他的心病。

此话一出,群臣之中立刻便有人开口附和,对于顾氏的态度这群人出奇的统一。

或许人就是这样。

顾哲这一次的血溅宫腔,让他们所有人都感觉到了侮辱。

杨广脸上的笑容丝毫不减,这一次他并未拒绝,反而点了点头,直接答应了下来。

不过却还是将日子定在了大胜而归之时。

顾氏还是有影响的。

也只有他大胜而归才能彻底盖过一切。

没错,他并不会放过顾氏。

于他而言。

天上只有一个太阳,人间也只能有一个受所有人尊重的家族。

此事彻底定了下来。

杨广于整个天下开启了自己的征兵之路。

大业八年。

杨广亲率一百余万大军,兵分二十四路,讨伐高句丽。

主力部队由涿郡而动。

水路并进。

陆军直取辽东城,水军直扑王俭城。

大军所过之处一眼望不到尽头。

五月。

陆军围攻辽东城,却因高句丽诈降而影响了兵锋。

最关键的是杨广要求将士们不得私自行动,将一切权力都抓在自己手中。

进而彻底导致隋军军心愈发动荡。

远征向来就是如此。

且不论顾烨,甚至就连当初的顾琛都不敢率领太多的人马行远征之事。

这并不是因为顾琛的能力不足,而是远征所消耗的人力物力是难以想象的。

随着隋军停下来的那一刻起,其实此仗就已经彻底结束了。

整个中原饿殍遍野。

百万民夫运粮,这其中实在是有太多太多的人倒下。

但杨广却仍是没有察觉。

他的自大让他始终都坚信着自己能够打赢这一仗。

就在这种情况之下,他竟然默许宇文述轻敌冒进至萨水。

整整三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鲜血染红了萨水,彻底宣告了杨广的失败。

八月。

水军都护再败于王俭城,局势彻底扭转。

杨广被迫选择退兵。

一场牵动到整个九州的远征彻底失败。

近五十万人留在了蛮夷之地,路上因此而死去的民夫更是不计其数。

生灵之劫,九州血泪。

这对于整个大隋朝廷的影响更是难以想象。

但杨广又怎么会如此轻易罢休?

他甚至就连顾氏的事都放到了一旁,立刻便要继续征兵再征高句丽。

没有任何人敢阻拦!

面对暴怒将此视为耻辱的杨广,整个朝堂就压根没有人敢阻拦!

杨广再次征兵重启辽东战场。

于大业九年。

再次挥军进攻辽东城。

这一次他亲自督战,更是将中原的攻城器械全都用了出来。

但仍是难以攻下辽东城。

最关键的是,楚公杨玄感因畏惧杨广对于自己的猜忌,终是趁着这次的机会踏出了那一步。

他造反了!

这其实也怪不得杨玄感,作为杨素的儿子,他很难不去考虑杨广可能用的手段。

———局势瞬变!

可不仅仅只有杨玄感一人不安,不少贵族同样也有着这方面的担忧。

他们联手屯兵于黎阳,威胁东渡洛阳。

杨广不得不退兵。

而高句丽转守为攻,一路杀得隋军丢盔弃甲,死伤无数!

虽然最后官复原职的宇文述平了杨玄感等人。

但整个辽东战场亦是大败!

———九州震动!

连续两次的远征接连大败,这对于整个九州的影响是难以想象的。

不仅仅是各方面的消耗。

同样还有着百姓对于朝廷的信心。

虽然这一代人并未经历过顾琛、顾烨所创造的那个年代。

但他们听家中的先人说过!

最关键的是,九州征战蛮夷,何时有过这般的大败?

局势彻底大乱!

天下各地,四方起义军并起!

章丘。

杜伏威、辅公拓起义。

率军先乱商丘,后又转战江淮。

余杭。

刘元进起义,聚众十万,称要反隋复汉。

城父朱粲、鲁郡徐圆郎、周桥孟海公各方豪杰相继登场。

但哪怕就是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杨广仍旧没有忘记让他折戟的辽东。

他决定再一次的决定征兵,继续攻打高句丽。

朝廷的压力就宛若一座高山一般,笼罩在整个九州之上。

所有人都感觉到了绝望。

而这一次,杨广更是在宇文化及的提醒之下,重新想起了顾氏。

甚至是将两次远征失败的原因归咎在了顾氏之上。

但对于顾煜而言,杨广在想些什么已然无用了。

他在等的时机已经到了。

无论是杨广这个皇帝亦或是整个大隋朝廷,都不足以在压下天下人心中的怒火。

这两次的大败。

已经彻底将朝廷的威仪彻底的打散了!

夜。

星光璀璨。

巨鹿,顾府。

此次是顾煜自接过家族重担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召集起所有家族众人。

如今于族内的族人并不在少数。

且相比于当初,如今的他们心已经再次走到了一起。

所有人都在等待着,等待着顾煜能够带领他们掀翻当前的一切。

此时此刻,他们的表情都是有着激动。

很显然,顾煜如此认真的召见他们已经让很多人猜出了什么。

但顾煜从始至终却并未多说什么,只是带领着他们祭祖。

完全是顾氏内部的祭祖!

顾煜的表情极为认真,而随着一众子弟踏入了顾氏最为重要的祠堂,他们的表情也是愈发认真。

祭祀启。

烛火逐次腾起,堂内石像在摇曳火光中忽然睁开眼睛——那是顾氏祠堂里最显赫的丰碑。

从忠武侯顾啸的剑眉,到景襄侯顾烨的长髯,皆被火舌镀上鎏金般的锋锐。

一众子弟几乎是本能的便跪了下去。

这是顾氏最为辉煌的几人。

自顾啸开始,自顾烨而终。

顾煜没有落下任何人,但也不仅仅只是这几人,同样还有那些没能留下名字的先人。

他的动作并不算快,但却没人觉着心急。

所有人都清楚。

今日顾煜要做的一切可能就事关着整个家族的生死。

顾易也在看着这一切,心中思绪亦是不断。

那种岁月流逝的感觉在这一刻达到了顶点,不知不觉间顾氏已经有这么多代人逝去了。

其实他的内心此时同样也在激荡。

顾煜终于要动手了!

这个时机选的十分合适!

其实对于顾氏而言,要想真的豁出去一切的话,顾煜完全不需要等这么久。

但他绝对不能这么做。

不然的话就算顾氏能重新显赫一时,将来也定会被后世的下一个杨广所屠戮。

这是顾煜这个家主必须要考虑的!

终于,各项礼节终是完毕。

在众人的注视之下,顾煜缓缓走到众人身前的位置,朝着前方的石像跪了下去。

“自先祖忠武侯啸公为始,我顾氏得以起势。”

他忽然开口,声音铿锵:

“文成侯康公,治大河肥天下之田!”

“桓侯晟公,定西域扫蛮夷!”

“文襄侯熙公,治九州天灾三扶龙庭而定社稷!”

“昭烈侯琛公,扫尽天下之贼,杀到四方蛮夷无人敢称尊。”

“景襄侯烨公,开互市、译胡经,让百越子弟皆读《论语》!”

“.”

他神色肃穆的诉说着先祖的功绩,在场之人无不动容!

这是顾氏的骄傲!

更是他们无比崇敬的存在。

顾氏为什么能够坚持到现在才渐显分裂之势,就是因为祖上的辉煌!

但就在下一刻,顾煜话风极转。

“不孝子孙煜,泣告列祖:“

“今龙舟塞断汴河,征辽白骨砌满潼关!“

“天子不闻九州百姓之悲鸣”

他诉说着当前的情况,随后更是说出了顾哲与那一个个出山最后选择赴死的兄弟!

十七人!

足足有十七人!

整个祠堂内的气氛在这一刻彻底的变了,一众顾氏子弟的脸上满是愤然。

顾氏又何时遭受过这一切?

“今日祭祖,不为求荫庇,不为诉冤屈!”

顾煜缓缓抬起头,看着这一尊尊石像,就像是在宣誓一般,“昭烈侯琛公有训:『敢为天下先,纵死犹闻侠骨香!』”

“九州盛,那我顾氏便兴!”

“如今昏君如太行压顶,百姓如蝼蚁偷生。」

他的声音忽然低哑,像老刀入鞘前的颤鸣,却在尾音骤然迸发金石之音,

“顾煜不才,愿率子弟为天下为我顾氏——”

“搬山!”

———轰!

这一瞬间就仿佛是有什么东西在一众家族子弟心中炸开了一般。

—————————

“大业八年春正月,帝诏天下兵集涿郡,凡二十四军,舳舻千里,旌旗亘野。

七月,诸军围辽东城,高丽数伪请降,诸将奉敕不敢赴机,城久不拔。

来护儿率江淮楼船越海趋平壤,中伏兵溃。

宇文述等九军三十万众度鸭绿水,乙支文德诈降疲师,至萨水粮尽,高丽四面蹙击,士卒奔还者二千余骑,资械委积如山。

九年春,复征天下兵会辽东,帝临白石垒督战。

造飞楼橦车,昼夜不息,堞将堕。

会杨玄感反于黎阳,劫漕运,逼东都。

六月庚寅,帝夜密诏班师,弃攻具积若丘陵。高丽蹑后,王仁恭殿军没者数万。

秋,征辽败闻驰至中土,四方贼寇相继而起,天下大乱。”

———《隋书.炀帝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