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衍怔愣当场,在完全没有想到的消息冲击之下,整个人都懵住了。
说话,一开始看到管事僧引着两个内官往这边走的时候,道衍丝毫没往心里面去。
完全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
反正这内侍又不是来找自己的。
他只在心里面盘算着,接下来皇帝和李善长之间将会如何交手,真的交手了,皇帝该怎么做,才能干脆利落的赢了李善长。
这些事情,可比经书,比什么内侍要有意思多了。
就是在这种心态下,那内官被管事僧领着来到了他的面前,并且告诉皇帝请他入宫一叙的话。
道衍岂能不懵?
这位脑子一向好使,转的很快,且又因为经常外出化缘,练就了一张厚脸皮的人。
此时居然在原地愣了足足十来息的时间,方才勉强回过神来。
而后以手指着自己鼻子相询:“你是说,陛下要见贫僧?确定没有说错?没有寻错人?”
却是极度惊讶之下,连一些必要的礼仪这些都全然忘记了。
“大师若是法号道衍,俗名唤作广孝,那便没有任何错漏。
这确实为陛下亲自吩咐下来的。”
内侍面带一丝笑容,无半分不耐的向道衍进行解释。
一来他能够理解眼前这和尚的心情。
另外一方面,这是皇帝专门吩咐下来,让自己前来寻找并邀请入宫中的人。
别管这人此时是什么身份,又是什么表现,那都是贵客,都要好好相待。
“行,那这便去吧,劳烦两位了。”
就在这打头的内官,觉得自己需要再出声说上一些话,进行相劝,细心安抚才能让这人随自己入宫时,道衍却是忽然一口应了下来。
而且,竟是连必要的收拾与停留都不做,直接就要随他们而往。
内官微愣了一下,却也没有多言,做了一个请的手势,便引领着道衍而去。
管事僧,和另外一些僧人自觉跟在一侧相随。
大多心里惊疑不定,不知道这唤作道衍的家伙,究竟什么来历,竟然能被皇帝专门请去宫中相见。
尤其是那方才与道衍说话,言京师繁华的僧人,更是心中震动的厉害。
目瞪口呆之余,不住的在回想自己方才和道衍说话时,是不是哪里神态语气不对。
自己是真不该起了轻视之心,在那道衍面前有了优越感啊!
越想他就越是后悔,心中惶惶不安,既希望这道衍大人不记小人过,肚大能容,不和自己计较这些。
又觉得今后再遇到这道衍师弟,不,道衍师兄,不!道衍大师的时候,一定要诚心诚意的和他认个错。
……
且不说僧人如何心乱如麻,患得患失,只说道衍随了两个内官出了天界寺,朝着皇城而去,一路上竟是一言不发,只是一手钵盂,一手禅杖的跟在后面行路。
这让两个内侍都不由的暗赞一声,大和尚好心性。
从得到陛下邀请入宫时,这大和尚的反应来看,这和尚只怕在此之前并没有见过陛下。
对于陛下的召见,更是全然不知。
他们已经做好了前来皇宫的路上,被这道衍大和尚问东问西的打听了。
可哪能想到,这大和尚定力竟然这般好。
连一句话都没有问。
这份定力,不知道超过了多少被陛下召见的文臣武将。
“敢问两位施主,不知陛下召小僧有何事?若是不犯忌讳,有劳两位檀越透露一二。
也让小僧心里有个底,不至于接下来面圣之时,忙中出错,一不小心惹了陛下。”
道衍宣了一声佛号,一脸诚恳的开了口。
前面引路的内官,面皮微微抽动了一下,默默收回了之前的想法。
“大师,非是我等不愿意说,着实的陛下那里没有多交代。
只是着人说,让我等来到天界寺寻大师,请大师您入宫中一叙。”
为首的那名内官出声回应。
道衍和尚觉得对方很大可能是专门不说,想要趁机从自己这里要点好处。
所以便道了一声谢,不再多言。
他多少还是要顾虑一下自己僧人形象的。
平日里酒肉不忌,行事有些不羁的道衍,此时在意僧人形象,倒也显得稀奇。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这个贫僧是真的贫,除了一身僧衣,一双僧鞋,一个禅杖,一个钵盂之外,别的什么都没有。
就算是想要塞点什么,也是做不到的。
早就被这突如其来事情扰乱了心绪,心中升起了无数念头的他,只得继续暗自思索皇帝见自己所为何故。
不过,刚刚询问内官也并非一无所得。
从他们口中,道衍确认,自己只怕早就被皇帝给盯上了,行程在皇帝的掌控之中。
不然何至于自己来到天界寺连半个时辰都没有,皇帝派遣的人就来了?
而且,还直接与这些人吩咐,来这里寻自己。
这让道衍心中愈发疑惑起来。
自己何德何能,居然能让朱元璋这等皇帝记挂在心上?
究竟何时,自己入的皇帝法眼?
一番思索之后,心里倒也有了一些想法,却又不能确定。
总是觉得这件事哪哪都不对劲。
……
武英殿内,朱元璋打量着眼前的和尚。
身体胖大,一看就不是守清规戒律的。
看其身材,像个弥勒佛一般,但一双三角眼却破坏了这份慈眉善目。
“陛下,明教在中都城那里准备行事,着实与小僧无关。
那明王也只是多年前和小僧有过数面之缘,小僧胡乱与其说过一些话而已。
从那之后,便和小僧没了任何联系。”
行过礼,在朱元璋还在打量道衍的当口,道衍就已经是先一步开口说话。
却是第一时间,就撇清和明王之间的关系。
朱元璋停止对道衍的打量,望着道衍道:“咱也没有说明教想要在中都城那边起事,是你在暗中教唆。
你要是不说,咱连这个事都不知道。
却原来,那明王居然还和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朱元璋说到后来,声音都变得严肃起来,严肃之中又带着一些意外收获的味道。
道衍却没有丝毫在朱元璋跟前自爆罪过的懊悔。
因为他心里面已经认定,自己是因为中都城明教的事情,才被皇帝给盯上的。
而被皇帝因此而盯上,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自己和明王之间,早年的一些交际被挖掘出来了。
若当初没有自己提点的几句,凭借明王资质,成不了明王。
当然,还有一个可能被皇帝盯上的原因,乃是自己之前和高启也有不少来往。
高启被杀,自己因此落入皇帝眼中。
但道衍觉得,这件事可能性不是太大,因为皇帝当时只处置了魏观,高启二人。
和高启来往密切的众多文士都没有理会。
自己在这些人里并不显眼。
更为重要的是,自己也不曾跟着高启抨击朝政。
所以,真正让朱元璋注意到自己的,只有明王这件事。
皇帝都知道了,那自己倒不必遮遮掩掩,揣着明白当糊涂,反倒是不爽利。
皇帝要是真的准备因此而杀自己,早就下手了,不用等到现在,专门把自己招来之后再杀。
道衍还不觉得自己有这样大的面子。
“如此,小僧竟成不打自招了。”
道衍此时心绪已经平复下来,面对朱元璋倒也没有多少紧张。
还能顺着朱元璋的话,开个小小的玩笑。
朱元璋见到道衍反应,暗道这道衍果然名不虚传,不愧为老四智囊,号称黑衣宰相的存在。
当下便也收起了试探的心思。
望着道衍道:“实话与你说了吧,这些事咱确实已经知道。
但咱为何没有杀你,反而还将你找过来相见?”
道衍摇了摇头道:“小僧也不知道,前来的路上,小僧想了一路都没有想明白。”
竟是实话实说,格外忠厚老实的样子。
“是咱觉得,道衍大师你是个人才,胸有韬略,只当个和尚太过于屈才了。
所以准备把你喊过来,让你做个官,有个能发挥你才能的地方。”
道衍的心突的一跳,又恢复了正常。
不是朱皇帝说,要给自己个官当当。
而是说皇帝的那句胸有韬略。
让他忽然间出现了一种被皇帝看透的感觉。
这种感觉,只有和刘伯温在一起的时候,才出现过。
朱元璋说给道衍个官做做,并非是信口雌黄诓骗道衍。
而是真想将这么个人才,给吸收入到体制之内。
这样的人才不为国家作用,只让其如同闲云野鹤一般的混日子,着实是一大亏损。
至于说怕不怕道衍趁机搞事情……
上辈子自己没有认识到道衍的才能,没过多注意他,这辈子要是将其放入官僚体系当中,还能让他搞出大事情来,自己跟他的姓!
“陛下,小僧才能有限,难以担当大任,更不适合为官,陛下您着实错爱了。”
道衍推辞的很是恳切。
“你有没有才能,咱还不清楚?连写小说的咱都能用来做官,你就更加不用提了。”
道衍依旧出言推辞,他是真不想当官,他心中自有远大志向。
“道衍大师不愿意当官,不是才能不足,而是准备等待时机,辅佐人造反吧?”朱元璋面上忽地露出一抹耐人寻味的笑,望着道衍摊牌了……
朱元璋说这话时,声音一点都不大。
但这轻声说出来的话,此时落入到道衍耳中,却宛若九天惊雷一样,直接就将道衍给炸懵了!
以至于脑子都出现了片刻的空白!
心中翻起了无数的惊涛骇浪!
一向淡然的他,这时候也淡然不下去了,再强的定力,也没有了用。
这句话的杀伤力,实在是太大了!
就算是一个普通人突然指着你的鼻子,说你要造反,都足够唬人一跳了。
更不要说,现在乃是在皇宫之中,杀性很重的开国皇帝,亲口当面说出这等话了!
若自己心里没有这个想法又比较好说,可关键是自己心里,是真这般想的,真的准备伺机辅佐人造反……
本以为皇帝突兀派人前来召见自己,就已经是最让人为之震惊的了,哪能想到,见到皇帝之后,事情更加刺激!
和这些相比,皇帝派人前来召见自己,都只是毛毛雨罢了!
一瞬间,道衍只觉得穿在自己身上的僧袍不见了,自己所有的一切,都这般明晃晃的暴露在了皇帝眼前。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一切都被皇帝看了个清楚明白,就连被厚厚的肥肉包裹着的心肝肺这些,也都无所遁形!
这是一种,他哪怕是和刘伯温相处,也从未出现过的感受。
他自负聪明,觉得如今大明之天下,最聪明的是刘伯温,其次便是他自己。
除了面对刘伯温,别管面对谁,都是他将别人给看透。
可哪成想,今日遇到了皇帝,所有的一切竟都反过来了!
竟然被这个之前虽未正式见面,却早就见识了他诸多手段,自觉还是有许多了解的皇帝,给看了个通透……
这种感觉,简直别提了!
对于他这种聪明人而言,是真不好受。
心中翻涌起惊涛骇浪,汗毛倒竖的同时,也下意识的身体紧绷。
猛然抬头,望向了坐在龙椅之上的朱元璋。
一双三角眼,满是凶狠凌厉之色。
却像是瞬间,就尽数扯碎了体外披着的僧衣,再无半分僧人模样,一头一直被僧衣禁锢的病虎,就此涌出。
声势骇人!
朱元璋端坐龙椅之上,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道衍,半分多余动作也无。
道衍此时前后反差虽大,一瞬间露出的气势固然惊人,但对于他而言,却并不足以达到令他惊讶的地步。
或者说,道衍的这反应,本就在他的预料之中。
在朱元璋平静之中,甚至于带着一些赞赏的目光注视下,道衍倒是稍微恢复了一些冷静。
他干脆放下了那竖立在胸前,保持佛家行礼姿势的手掌,也没有移开目光,就这般直视着朱元璋道:
“陛下说的不错,小僧就是准备辅佐人造反。”
事情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自己隐藏在心中最大的秘密,都被皇帝这般毫不留情的说了出来。
道衍倒也坦荡,直接认下了此事。
反正认与不认,已经没有了任何区别。
是生是死,也完全不是自己所能掌控。
既然如此,何妨直抒胸意?
如此,纵然是死,那也能让自己稍微不那么窝囊点。
当然,道理谁都懂,可是此情此景之下,面对着朱元璋这等皇帝,又有几个人能做出这等举止来呢?
“是条汉子,够坦诚。”
朱元璋面上的欣赏之色变得更浓,基本上已经到了不加掩饰的地步。
若是在以往,哪怕对方是皇帝,用这样的语气与自己说话,并用这等目光来打量自己,道衍心中都会不快。
但自从经历了中都城的事情后,道衍此时倒是生不起这样的心思了。
对方这般打量自己,是理所应当。
“可你不会真觉得,咱会给你这个机会吧?”
道衍摇了摇头:“以往多少还是有些想法的,觉得未必就没有机会。
但中都城时,陛下喊出百姓万岁,又以跪拜之礼,祭祀无辜惨死百姓之后,小僧就已经断绝了这等不切实际的念头。
只要陛下在一日,这天下就一日乱不了。
不论是是谁,都没有办法让其再度陷入混乱之中。
小僧纵然自负才智,却也不能,也不愿自己动手,让这天下陷入混乱。
导致再度民不聊生,尸横遍野。”
朱元璋暗自点了点头,对于道衍的这个回答还算满意。
道衍若真的是那种完全泯灭了良知,只想着一味造反,不顾一切,草芥人命的人。
那就算是此人有着再大的才能,自己也断然不会留他!
“既如此,为何还不愿为官,为这天下出一份力气?
还想着看时机寻求造反?”
原因朱元璋自然是知道的,但并不妨碍他此时当面询问道衍。
“陛下,您在的时候,这天下固然固若金汤,没有丝毫可以动摇的地方。
可陛下您终究有离开的那一天。
这世上没有所谓的长生不死,陛下您也一样不能例外。
到了那时,这天下或许就会乱起来,小僧也能等到小僧想要等的机会。”
“咱不会给你这个机会的。”
朱元璋摇了摇头,说的很认真。
上辈子的时候,因为标儿的早早去世,导致自己很多围绕着标儿做出来的部署,都落了空。
只能忍住悲痛,拼了命的去做调整,去补救。
却终究为时已晚,以至于留下那般大的漏洞,在自己去世不久,大明就发生了巨大的动荡。
这辈子,这等事情,再不会发生!
“陛下,容小僧说句不好听的实话,人死管不住后事。
始皇帝能想到他去世后,胡亥等人会做出那等事情,大秦会二世而亡?
隋文帝也同样想不到,杨广会把他留下的大隋,折腾的走上秦朝老路。
陛下您虽英明神武,天日之表,但也只能管住您自己这一代而已。
一旦今后龙驭宾天,后面的事情会如何发展,会不会也如同秦朝,隋朝那般闹出大乱子来,陛下您真不好管。”
道衍说出这话后,便已经等着朱元璋暴怒,从而把自己给杀了。
这位皇帝不是一个好脾气,而自己说出来的话,又是这般直言不讳,皇帝把自己杀了才是正常。
然而接下来,朱元璋的反应却让道衍又一次为之愣了愣。
因为预料之中的皇帝暴怒并没有发生,甚至于皇帝连一点发怒的征兆都没有。
这让道衍为之愕然的同时,也越发觉得当今皇帝深不可测起来。
然而,道衍所不知道的是,朱元璋之所以如此反应,是因为他知道道衍说的非常对。
若不是因为起兵靖难的是老四这个自己的亲儿子,按照朱允炆那蠢货的一系列作为,说不定自己大明还真就走了秦朝和隋朝的老路,二世而亡了。
而自己制定下的皇明祖训这些,也没有起到什么作用,直接就被玩坏了。
更让人火大和讽刺的是,后宫不得干政的铁碑,居然被王振这个太监给砸了!
若非有着特殊经历,知道了这所有一切,就朱元璋的脾气,不等道衍把话说完,朱元璋就已经着手将其给砍了。
“你说了这么多,真正让你有信心的,是咱定下的藩王分封制度吧?”
朱元璋收拾心绪,望着道衍开了口。
道衍微微一滞,却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分封诸王的危害,汉的七国之乱,晋的八王之乱都已经给出了充分的证明。
当初朱皇帝决定分封他儿子为王,今后还要就藩镇守各地时,朝野之中一时间议论纷纷,持反对意见的非常多。
必然会有的人给皇帝分说这里面的利害关系。
皇帝知道这些,倒也并不奇怪。
“若是陛下准备在今后,废除了这藩王分封制度,那小僧还真就没了任何盼头。”
这话说出口时,道衍已猛然惊醒,一下子明白了皇帝在这件事情上真正的用意。
只怕许多人,包括自己在内,在此之前都想错了。
皇帝执意分封诸王,并非他不吸取教训,而是准备先分封诸王,将军权从诸位开国将帅手中收回来一大批。
而后再主动削藩,将军权从诸王手中拿走,进行重新分配。
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改变,但经过了这一手后,很多事情却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而且,他以开国皇帝外加当爹的身份来削藩,诸王绝对会老老实实,连个多余的话都不敢说!
妙!
实在是太妙了!
不愧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把自己给看了个通透的皇帝!
就是不一般!
道衍都忍不住想要击节赞叹了。
但下一刻,朱元璋却摇了头,非常明确的告诉道衍:“藩王分封制度,是一个非常好的制度。
咱不会废除。
更不存在什么以诸王镇守边疆,收拢军权,而后再削藩。”
道衍又是一怔。
“要是这样的话,那么小僧就还有接着辅佐人趁乱取天下的机会。”
“你没有机会。”
“陛下要在去世之前,把小僧给杀了?”
“咱也不会这般做。”
“那小僧就还有机会。”
“你没有机会。”
朱元璋还是摇头,语调还和之前那般平静。
“不可能!只要陛下不废除藩王分封制,小僧也能活到陛下后面去,小僧绝对有机会,这件事谁也无法阻止!”
道衍的语气也变得异常坚定。
他不觉在这等情况下,还有什么破局之法!
也不可能有破局之法!
见到已经把道衍逼到墙角,朱元璋便开口刺出最后一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