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嘿嘿,您看人真准!

类别:历史 作者:七星肥熊 字数:未知 更新时间:2025/04/03 19:44:48

“你就是罗贯中?“

武英殿内,朱元璋放下手中朱笔,望着眼前向自己行礼的人出声询问。

眼中带着诸多的好奇。

朱元璋这话问的,是典型的废话,若不是罗贯中,那么此时就不会被带到他的眼前。

可他还是问出了这句废话。

原因无他,实在是罗贯中在现代太过于有名了!

一部《三国演义》,直接让无数人,对汉末三国时期的那段历史耳熟能详。

也让三国题材经久不衰。

不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亦或者是游戏,在网络上玩梗密集度,相对于其余朝代而言,都是遥遥领先。

三国时期,一个边郡太守,乃至于边郡的一个小将,甚至于黄巾里面说起来连边角料都算不上的败军之将,很多人说起来的时候都是头头是道。

有些人,能将其祖上的渊源都给说出来。

可在其余的朝代,很多地位,战功等各方面都能稳稳碾压他们的文臣武将,论起知名度,那是拍马都赶不上。

就比如自己大明的开国六国公,除了徐达,李善长之外,其余的比起汉末的十八路诸侯,在知名度上就没有可比性。

就连他在现代看三国演义原著时,都不止一次的拍案叫绝。

人物塑造的实在太好了,太过于传神。

那么在此时,朱元璋见到了活着的罗贯中,有如此反应,实属再正常不过。

罗贯中闻言,却心中一突,暗叫不好。

朱元璋喊自己前来,果然是没安好心!

是抱着找自己麻烦的态度来的。

不然何至于自己刚与他说过自己叫做罗贯中,他就又这般问上一句?

这朱元璋果然是个小心眼,还在为当年的事情耿耿于怀,和曹阿瞒一个德行。

不,他比曹操的心眼还要小!

“回禀陛下,小人正是罗贯中。”

压住心中忐忑不安,罗贯中小心回答。

“哈哈,竟真的是贯中先生当面,贯中先生,且抬起头来,让咱好好看看!”

上辈子的时候,因为罗贯中辅佐张士诚的经历,以及后面又刊印水浒传,让朱元璋对其分外不喜。

因此虽知罗贯中之名,却并未见过其人。

此时相见,自然好奇能写出三国演义的罗贯中长什么样子。

朱元璋忽然转变的态度,让脑袋里面不住在想,朱洪武会用什么办法把自己给弄死的罗贯中为之一愣。

朱洪武居然笑了?还称呼自己为贯中先生?

这也就算了,还让自己抬起头来,好看看自己长什么样子是怎么回事?

不是……这以往也没有听说朱元璋有什么特殊的癖好啊!

该说不说,不愧是写小说的,就是能瞎鸡联想。

罗贯中暗吸一口气,鼓足勇气,抬起了头,并眯起眼睛努力的朝着朱元璋望去,想要看清楚朱元璋到底个什么样子。

也好为今后写三国多积累一些素材。

这下子,轮到朱元璋为之怔愣了一下。

原因无他,罗贯中的样貌,大大出乎了他的预想。

因为有着三国演义这本书自带的滤镜加持,让他觉得能写出这本书的罗贯中,不说能和刘伯温一样,是个中年大帅哥,最起码也不会太差。

可哪能想到,竟是一个平平无奇的人,或者说,连平平无奇都算不上。

因为他那眯成一团的菊花眼,着实太抢眼了。

这……该不会是老罗写关公发怒放大招之前,丹凤眼微眯,就是按照他自己的形象来写的吧?

一念及此,朱元璋忽然间觉得,有什么东西,隐隐间都要崩塌了。

一些将要出口的话,一时间都说出来了。

“给贯中先生赐坐。”

朱元璋压住心中的一些怪异情绪,出声吩咐。

马上有内侍搬来锦礅让罗贯中坐。

罗贯中因为朱元璋的这个举动,脑袋被整的晕晕的,推辞不过,只得小心的将半拉屁股放在锦礅上。

别看在此之前,提起朱元璋时,他一口一个朱洪武,看起来对朱元璋很是看不上。

可此时真的见到了朱元璋,和朱元璋面对面,那些全都消失不见了。

哪怕朱元璋对待他十分和善,他也万分拘谨。

开玩笑,面对朱元璋,有几个人能做到坦然以对的?

“贯中先生正在写三国吧?写的是真好。”

朱元璋见罗贯中过于紧张,就主动挑起话题,说到了罗贯中最擅长的创作上。

这不废话?这是自己精心创作的,岂能不好?

果然,说起三国演义,罗贯中顿时就来了精神。

连带着被见到朱元璋后,被朱元璋那一系列不按照常理出牌的举动,弄得晕乎乎的脑子,都随之清醒过来。

“不过是胡乱写几个字,不堪入目,当不得陛下您这般夸赞。”

罗贯中满是谦虚的说道。

朱元璋却能从中看到,罗贯中的谦虚里那压不住的骄傲。

“贯中先生谦虚了,你这要是胡乱写几个字,那么其余小说都只配当厕纸了。”

朱元璋倒不是专门捧罗贯中,这话是发自真心,为他本人的真实看法。

皇帝当真好眼光!慧眼识珠!

原来,这朱元璋也并不是那般的讨人厌。

罗贯中整个人的心情,都好了起来。

“不过,你这三国里面,有些地方却也有纰漏。”

罗贯中闻言,瞬间就收回了对朱元璋的夸赞。

区区皇帝,半道才开始读书的人,也敢对自己指手画脚?

“小人才疏学浅,见识浅薄,有些地方考虑不周也是难免,不知错漏在何处?

还请陛下您指出来,小人也好进行更正。”

嘴上如此说,心里却等着看皇帝如何说出可笑之言,来挑自己的错误。

“关羽千里走单骑,从许都出发前去冀州找兄长刘备。

只需直接自许都向北,穿过陈留郡,东郡,就能直接达到白马,从这里渡黄河。

结果你却写他从许都往西一直跑到了洛阳,又从洛阳转向东北,绕了一个大圈子跑到了白马渡河。

这距离都够他北上两三趟的了。

他这是着急着见兄长,还是专门兜圈子自驾游?

还有,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董卓迁都长安,途中经过荥阳,李儒献计在这里让徐荣设伏,让追赶的曹操几乎全军覆没。

情节上面没问题。

可关键荥阳在洛阳东面,长安在洛阳西面。

董卓往长安迁都,是怎么跑到洛阳东面去了?”

三国故事情节安排的很精彩,但地理上犯下的错误不少。

若不知道地理位置也就算了,可朱元璋前期要饭走四方,后面又四处打仗,偏偏对于各处地方的位置很清楚。

这让他在看三国的时候,别提多难受。

却偏偏没有办法更改。

如今终于让他捞到了活着的作者,岂能不好好的喷上一喷?

原本很是自信,觉得自己根本不可能会错的罗贯中,神色讪讪。

“那个……陛下,您说的是,这确实是小人的疏忽。

但……但小人写的终究是小说,不是真的历史,主要看的是故事情节。

路线这些,都是次要的,主……主要是为了安排过五关斩六将……”

他努力给自己辩解。

“这不是次要的!细节很重要,你回头就给咱改!地理上的知识,再不许出现任何错误!”

罗贯中被吓得身子一颤,直接就给朱元璋跪了。

“改,改,小人一定改!”

心里却很懵,不就是地理上出现了一点小失误吗?

朱皇帝他至于吗?

吼那么大声干嘛?

当面喷了让自己不爽的作者一顿,并得到了对方承诺,接下来一定会更改让自己难受的地方,朱元璋心情大好。

一时间只觉得神清气爽起来。

连带着对罗贯中的态度,都有了明显的不同。

让罗贯中不用跪,坐回锦礅上接着说话。

“事情刘先生都与你说了吧?”

“回禀陛下,都说了。”

“不用疑神疑鬼,刘先生与你说的都是真的,咱让刘先生喊你来,就是准备将你老师的水浒传,还有你写的三国演义刊印。”

朱元璋给罗贯中透了底,给他来上一记强心针。

听到了朱元璋的亲口承认,罗贯中为之惊喜交加,那一直悬着的心,瞬间落了下来。

自己赌对了!

自己真的赌对了!

自己终于能给老师交代了,总算是没有辜负老师的所托,没让老师的心血为之东流!

这些年来因为这件事,他不知道吃了多少苦。

甚至于一度都陷入到了绝望里,觉得自己这辈子都不可能完成老师遗愿了。

若是别的都好说,偏偏水浒这本书,是当今陛下这个开国皇帝点名禁的。

他不过是一个写小说的,又哪里能和皇帝对着来?

哪成想,现在峰回路转,竟是皇帝主动要对此进行刊印!

压在心头的这块大石头,一朝彻底搬开,让他浑身松快的同时,也禁不住鼻头发酸,双目含泪。

努力忍了好一会儿,终究还是没能忍住,泪洒当场。

这让朱元璋为之感慨,这写小说的人,情感就是充沛。

“陛下,您接下来但有吩咐,小人无不遵从!

就算是上刀山,下火海,小人也绝对不眨一下眼睛!”

片刻后,努力收住眼泪的罗贯中,对着朱元璋再度下拜,语气坚定。

他知道,天下的事情就没有白得来的。

面前的皇帝,更不是那种大气的人。

相反,朱元璋的抠门,在江南一带,尤其是那些有点社会地位的人里,是很出名的。

尤其是和张士诚相比,更加明显。

更不要说,对方还曾专门把水浒给禁止了。

在这等情况下,却忽然做出此等举动来,说明朱元璋对自己必有所图!

而且,图谋还甚大!

但,这又如何?

只要能把老师的水浒传给刊印了,正大光明的传阅天下,一切都无妨。

让他付出什么代价都成!

“咱让你上刀山下火海做甚?不仅不让你做这些,咱还要给你封给官做!”

罗贯中懵住了。

已经下定决心接下来别管皇帝提出什么过分条件都答应,并不打任何折扣执行的他,脑子彻底乱了,一时间转不过来弯。

这事情,可和他所想完全不一样啊!皇帝帮助自己完成夙愿,非但没有什么特殊的过分要求,反而还要给自己封官?

这到底是自己傻了,还是皇帝傻了?

皇帝是这般好心的人?

这事……怎么处处都透漏着诡异,带着重重迷雾,让人怎么看都看不清楚了?

哪怕写小说的思维发散能力强,换而言之也就是瞎鸡联想是拿手本事,罗贯中此时却也彻底的糊涂了。

让朱元璋这完全不按常理行事的手段,给整不会了。

“陛下,小……小人就是个写小说的,除了写小说,别的什么都不成,这……猝然为官,只怕担当不起,反而会误了陛下大事。”

想不明白朱元璋到底想要干什么,罗贯中干脆也不多想了,顺着朱元璋的话往下说。

反正有了今日之事,他已经不多做他想,接下来只管好好给朱元璋干活就是。

他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你可不要谦虚,你的才能我还是有所耳闻的,不然你能给张士诚当幕僚?”

“张士诚被陛下所灭,这不更加证明了小人的才能不足,不擅长为官做事。”

“哈哈,你倒是会说,不过张士诚是他自己不争气,才不过是刚取得了一些成就,就被花花世界迷了眼,开始肆意的享受起来。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不思进取,目光短浅。

就他这样的,不要说是你们这些人在辅佐,就算是把咱手下的文臣武将,和他手下的文臣武将换换个,他张九四依旧成不了气候!

带头的无能,不能把罪过都推脱到下面人身上去……

而且,咱给你官做,还就是看重了你写小说的能力。”

朱元璋前面所说的话,让罗贯中暗自点头。

觉得朱元璋说的很是中肯。

作为跟在张士诚身边时间不短的人,才不过是刚和朱皇帝接触没多久,他就已经明确的感受到了,张士诚和朱皇帝的之间的巨大差距。

非是马后炮,只以成败论英雄。

而是和朱元璋比起来,不论是心胸气魄,格局手腕等诸多方面,张士诚是真的比不上。

对于朱元璋所说,彼此手下文武换一下,他依旧能稳赢张士诚的话,也是非常相信的。

但听到朱元璋话锋一转,说出来的正是看中了自己写小说的能力,才要给自己官做的话,又是为之一愣。

还从未听说过有专门写小说的官。

而且,说来也是惭愧,在如今的社会风气下,写小说并不是一个多好的行当。

正经的文人,谁也不会做这个。

这点从他开始写小说之后,就一路走低,以至于吃碗一文钱五个的饺子,都要讨价还价上半天,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证实。

结果现在,他却突然间从皇帝口中听到了这个消息,焉能不为之意外?

莫非……这是皇帝觉得自己写的小说不错,准备用个官职把自己留在身边,今后按照他的意见,专门写小说给他看?

当这个念头升起之后,罗贯中顿时觉得,自己只怕很可能是想到点子上了。

这事,对他来说并不难。

唯一有些担忧的,若是因为自己写的慢,或者是在一些要紧关头停下,依照当今皇帝的脾气,会不会直接动手抽自己。

亦或者是,把自己给关到小黑屋里面,规定一天写不出来多少字,不许自己出来。

这些担忧不无道理,这等事朱皇帝绝对能干出来。

“咱准备在接下来,创建大明日报,让你当个主编,专门负责这件事。”

朱元璋说出了他的真实意图。

在现代生活了那么多年,舆论有多重要,他可太清楚了。

舆论的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

当初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再结合大明的种种情况,朱元璋的感触就分外深刻。

也是因此,在重返洪武八年之后的第三天,见到刘伯温之后,他就向刘伯温打听罗贯中的消息。

并开出这等罗贯中无法拒绝的条件,把罗贯中给引诱过来。

所为的,就是舆论的控制权。

在现代,他见识过各式各样的社交媒体,舆论传播手段。

很多都是很高明,很高效的。

但很可惜,互联网这等初次接触之时,让朱元璋惊为仙人手段的东西,想要在大明复刻出来,对于现在的朱元璋而言,无疑是痴人说梦。

而朱元璋本身也是个务实性子。

所以,暗中对着互联网流口水之后,朱元璋马上就决定通过创办报纸,充当皇帝喉舌,以此来扩大皇帝,或者是中央朝廷在全国范围内的话语权,影响力。

互联网摸不到,报纸还是可以摸一摸的。

而在互联网大兴之前,哪怕有广播,电视这些出现,也依然难以撼动纸质报纸的地位。

所以,报纸还是很有搞头,有着很长生命周期的。

说起来,他是大明的皇帝,而且还是开国皇帝,似乎话语权很重,对舆论的影响也很大。

从一方面来说确实如此,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却又不是这样。

作为完成大一统的开国皇帝,他的江山是自己亲自带人打下来的,而不是从谁那里继承下来。

这自然注定了他的权力,以及影响力。

但是,说起舆论影响力,却还是不行的。

如今真正掌握舆论的,是众多士人。

或者说,从很多朝代以前,真正掌握舆论的大体上都是士人。

他为什么在去年,非常坚决的杀了高启?

仅仅只是因为这家伙是张士诚的旧部?

仅仅只是因为自己想要授他高官,这家伙固辞不受,执意返回家乡授徒,根本不给自己这个皇帝好脸色?

仅仅只是因为,在张士诚旧宫殿上修复了苏州府治时,写了一篇《上梁文》?

这些都是表面原因,真实的原因,是因为高启这个在文坛之中极负盛名的人,回乡之后并不是老老实实的教书。

而是和一堆江南那边的文人士子们,对着朝政指指点点。

朝廷这边别管推行什么政策,这些人都是一阵的冷嘲热讽,各种挖苦,说风凉话。

把朝廷政策批判的一文不值。

偏偏这些人名声很大,在江南那里的影响力也同样很大。

严重的影响了朝廷政令的推行。

自己迫不得已之下,这才找借口,不顾士林之中的哗然与震荡,把高启抓起来腰斩,让这家伙闭嘴。

同时,也是杀猴儆鸡,让剩下的那些人都闭嘴,别在那里唧唧歪歪。

最起码不要在朝政上唧唧歪歪。

朱元璋却也知道,杀高启固然畅快,可终究是治标不治本,只能管住一时。

用不了多长时间,那些人还会故态复萌,甚至于还会出现反扑。

事实上,不论是自己去世之后,被自己压制的文人疯狂反扑,还是说到了后来,自己大明实际上还是成为了文人把持的天下,都证明了自己的忧虑是对的。

只是上辈子的时候,自己虽为之忧虑,却根本没有办法破局。

因为事实上,民间的舆论是掌控在这些人手里的。

乃至于朝堂之上,也同样是不乏他们的人。

哪怕是自己,也只能利用激烈手段,极力压制……

但现在不同了,自己从现代归来,眼界得到了极大的开阔。

自然是有办法对付他们。

创建报纸,让朝廷的声音能够更加深入的进入民间,争夺舆论这个阵地,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

而让罗贯中过来,自然是有大用的。

现代时,他已经充分的见识了,引人入胜的长篇连载小说,对于提高报纸的知名度,增加报纸销售量有多大的作用!

那么在这个时候,还有什么比将罗贯中给弄过来更合适的?

罗贯中手里不仅握着水浒传,三国演义也正在创作之中。

四大名著直接集齐了一半!

有这两本书打底,又有自己这个皇帝在后面撑腰,对于大明日报今后的成功,朱元璋还是有很大信心的。

就算是水浒,三国两本书都连载完毕了,也不用担心。

一来有这两本经典著作打底,到了那时,大明日报早就打出来了名气。

二来……这不是还有罗贯中这个擅长写小说的人在吗?

除了之前他所想的,把封神演义的构思告诉罗贯中,让罗贯中动笔之外。

朱元璋觉得,还可以把西游记的创意也说与罗贯中,让罗贯中来写。

指不定他们师徒两人,就能包揽新的四大名著。

当然,若是这两部也给写完了,罗贯中还能提的动笔,自己把金瓶梅的创意说给他也不是不行。

不过,因为水浒传是他老师写的缘故,这个创意只怕罗贯中不会接受。

当然,表面不接受,私底下按照这个创意写,然后换个笔名来发表的事情,也不是不可能。

因为据他所知,写小说大多不太正经。

罗贯中真私底下干出这等事情来,朱元璋那是一点都不奇怪。

除了这些外,还可以给他讲述一些射雕,倚天屠龙这些吗,让他加以改造,进行大明本土化。

依照罗贯中的功力,想来会别有一番滋味……

大明日报?这是什么东西?

官方有邸报,这是流传了很多朝代的东西,罗贯中自然知道。

既然有邸报,却为何又要弄这什么大明日报?

这岂不是有些重复?

似乎看出罗贯中疑惑,不等罗贯中出声询问,朱元璋就先一步开口给他解释。

“大明日报和传统邸报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几个不同板块,比如,一部分可以刊印大明的人事变动,以及一些可以公开的奏折,大明的大政方针。

一部分用来报道民生,一部分可以让人投稿,弄些诗词歌赋。

咱还准备专门预留一个板块,专门让你刊印连载你老师的水浒传,还有你的小说……”

原本还准备开口提些意见,让皇帝在这件事情上慎重,多多考虑一下的罗贯中,听到了朱元璋最后一句话后,立刻对朱元璋行大礼,口中高呼陛下圣明。

“你今后在日报上连载小说时,需要注意,每一次都要断在扣人心弦的地方,让人心里痒痒的,不看后面的就难受。”

朱元璋出声对罗贯中叮嘱。

在说这话时,他的脸上露出一些多少显得有点变态的笑容。

是时候让大明的人,也领略一下断章大法的威力了!

这种痛苦,不能只他一个人领略过。

罗贯中目瞪口呆,望向朱元璋的眼神都变了。

这位陛下,为什么对这些这般熟练?

不过,这个提议是真的好。

其实,原本的时候他就是准备这么干的,此时听到皇帝话,就越发坚定了他的信心……

今后大明许多人追更小说,欲仙欲死的好日子,就在这位自己在现代淋过雨,便也要将别人的伞给撕扯了的洪武大帝的亲手操作下,宣告着开始了……

……

凤阳,有信鸽扑闪着翅膀落下。

守在边上的人不敢怠慢,立刻从信鸽腿上,取下小巧精致的信筒。

伸手在信鸽身上轻轻捋两下,像是在夸奖。

而后把信鸽装进笼子,抓了一把谷子喂它。

做完这些,便脚步匆匆的朝李善长住处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