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要亡了?!
朱元璋说出来话,瞬间就给几个儿子来了一个暴击。
将朱标,朱棡,朱棣几人都给整的脑袋嗡的一声响。
大明亡了的这事,他们从来没有想过。
毕竟大明才刚刚建立了八年,正是兵强马壮,蒸蒸日上的大好光景。
虽也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整体上还是很不错的。
结果现在,他们却听到了大明要亡了的话!
而且,说这话的人,还是亲手缔造了大明的自己父皇!
这一刻,所承受的冲击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唯有秦王朱樉,一脸淡然,完全不受自己父皇,这惊天言语的影响。
任谁看到,都要夸赞一声秦王殿下好气度,好定力。
“父皇,这……我大明怎么可能会亡?”
目瞪口呆了一会儿的朱标,忍不住望着朱元璋询问,神色显得不太自然。
哪怕最近一段儿时间,他已经从自己父皇口中,听到了不少惊人的虎狼之词。
但这个时候,还是再一次被自己父皇的话给惊到了。
朱棡,朱棣也都纷纷将目光,投向他们的父皇。
等着听接下来的话。
“啥?咱大明要亡了?!”
也是在这个时候,秦王朱樉方才一脸震惊的说出了这话。
引得朱元璋,朱标朱棣几人,忍不住看了他一眼。
“怎么不可能亡?历来就没有不亡国的王朝。
从秦到宋,这中间多少王朝都消亡了,不然也不可能有咱们大明出现。
咱大明,今后也必然会消亡。
而且,若是不加以改变,撑死也不过存在两百多年。”
朱元璋决定给自己几个儿子,好好上一课,灌输一些自己在现代学到的知识,并增加一些他们的危机感。
“这……不可能吧?最多才两百多年?
连三百年都达不到?
这也太短了吧?
咱们大明怎么不得存在个五六百年?”
朱棣禁不住惊讶出声。
朱元璋摇头:“两百多年已经不短了,三百年是一个坎,目前为止,所有的王朝都没有迈过这个坎。”
朱棣像是听到了什么难以置信的事情一般,立刻就开始在心里计算各个王朝存在的时间。
再然后……
他挠挠头,望着朱标求助道:“大哥,那个……父皇说的对吗?”
大本堂学习的东西,他还没有结束学业,就大多都还给先生们了。
让他来算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是真的难为他了。
朱元璋忍不住又看了老四一眼。
这个表现,果然很老四。
让他去读书,他非要去喂猪。
但凡好好学学,也不至于在今后,弄个永乐当年号。
这年号是当年造反的方腊用过的,那些提议老四用永乐当年号的人,是个什么居心可想而知。
这就在暗戳戳的说,老四这家伙起兵造反,夺了侄子江山,是个反贼
结果老四学问不够,没有看破这里面的险恶用心。
顶着永乐这个年号,过了一辈子。
不过,话又说回来,老四当上皇帝后挺争气,一扫朱允炆这个狗东西弄出来的一系列乱政,带着大明走上了辉煌。
被后人称之为永乐大帝,和自己一起,成为了自己大明最能拿得出手的皇帝之一。
永乐这二字,因为老四而熠熠生辉。
后世人提起永乐,最先想到的是老四,以及老四干出来的那一系列辉煌成绩。
就连自己,不也一样没有怪罪老四起兵靖难,反而觉得老四干的好吗?
所以,身为皇帝,私德这些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把本职工作给干好。
当皇帝时,要干出相应的政绩来,方才是正经。
“秦朝十五年,西汉存在两百一十年,东汉存在一百九十五年。
西晋五十一年,东晋一百零三年。
后面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加到一块,才一百六十九年。
北面的三魏,加上北齐、北周也是一百多年。
统一的隋朝和秦朝一样,二世而亡,一共存在了三十七年。
大唐一共两百八十九年,五代十国的那些小朝廷就不用说了,总共加起来,也才不过是七十二年。
两宋加起来一共三百一十九年。
后面的元鞑子,无百年之国运……”
说话的不是朱标,而是晋王朱棡。
作为大本堂里面的佼佼者,一开口就尽显学霸本色,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信手拈来。
说完这些,冲着老四微微扬起了下巴。
什么都没说,又什么都说了。
“大哥,是这样吗?”
朱棣却没有理会老三,而是向大哥朱标求证。
朱标神色有些异样的点头:“对。”
显然他也有被这个,之前从未注意过的答案给惊到了。
若非父皇今日明确指出,他还真的没有注意到,竟是没有王朝超越三百年!
朱棡,以及朱棣都陷入到了沉默里。
“汉朝不是四百年,宋朝也有三百多年,这不是都超过了吗?”
秦王朱樉挠着自己的后脑勺,显得有些疑惑的询问。
“西汉后面被王莽篡了,建立了新朝,后面光武中兴,建立东汉。
虽都是汉,但中间灭过一次,算不得一个完整的王朝。
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也是同样的道理。”
朱元璋开口解释。
朱樉这才恍然大明白。
“父皇,为什么没有王朝超过三百年?”
一阵儿的沉默之后,太子朱标望着他爹朱元璋开了口询问。
朱棡,朱棣,以及朱樉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朱元璋。
朱元璋道:“造成这个问题原因有很多,咱今天只与你们说其中一个。
剩下的你们自己去多多思索,看看能不能自己得到答案。”
老朱开始给他的儿子们留作业了。
在现代被人教育了多年,然后又教育了一些时间学生,朱元璋已经熟练的掌握了不少教育人的办法。
比如,直接告诉学生的答案,远没有让学生经过一番苦思冥想,自己得到答案效果好。
就算是经过一番苦思冥想,没有得到正确答案,再把答案告诉他们,也比直接告诉答案效果好的多。
记忆会更加深刻。
“咱过段儿时间会就这个事,询问你们,你们到时候告诉咱你们思索的结果。”
只留作业让学生去思索还不行,一些人不会放在心上。
那么在这个时候,再加上一条日后考核,就比较完美了。
果然,在朱元璋说了这话后,朱棣和朱樉,都是先后身体为之一震。
态度上明显不一样了。
自现代归来之后,朱元璋在对待自己儿子们上,态度也和之前有了很大的变化。
标儿自然还是最好的,地位无可替代。
但对于其余儿子,朱元璋也决定要增加一些关注,多倾注一些心血,更好的去培养他们。
对于自己这些儿子们今后的未来,他也有了一定的考虑,想要他们走上一条和上辈子,截然不同的路。
尽可能的解决藩王宗室对大明带来的危害,同时也能尽可能的给藩王们自由,不将藩王当猪养。
“咱所说这个原因,算是一个表面原因,不是根本原因。
就是众多百姓活不下去,不得不揭竿而起,去推翻这个国家。
历朝历代亡国之时,都是灾民遍地。
没有众多百姓参与其中,想要改朝换代,可没有那般容易。
这也是咱为什么说,大明除了是皇帝的大明,是朱家的大明,还应该是百姓们的大明的原因之所在!”
“父皇的意思是说,皇帝紧紧的和百姓站在一起,依靠百姓,就能让一个王朝,存在的时间超过三百年?”
朱标总结了一下,望着朱元璋认真询问。……
远处,有一些官员,正一路急匆匆往朱元璋这里赶。
这是为了礼部尚书牛谅求情,请朱元璋饶恕牛谅的人。
皇帝因为这点小事,就要处死堂堂礼部尚书。
这是乱命,必须要阻止!
“咱也不知道。”
出人意料,面对太子朱标的这个询问,朱元璋并没有一口将之认下,而是说出来这样的话。
“但,历史已经证明,依靠宦官,依靠外戚,和世家门阀,士大夫,勋贵武将都不成。
突破不了三百年王朝周期。
而历来改朝换代,都是民怨沸腾,众多百姓揭竿而起方才成功。
既然这样,那为何还不做出改变,不依靠百姓,和百姓共天下,以民为本?”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如此说着,朱元璋脑海当中不自觉就浮现出来一些话。
“人……百姓!只有百姓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
江山就是百姓,百姓就是江山!”
这话,听的朱标几人心神一阵儿动摇。
眼中神色,从震动、思索,到一些将信将疑,又到逐渐坚定。
他们父皇说的这话,若是在以往,他们听到后感触绝对不会这般深。
甚至于还会觉得自己父皇说的不对,将百姓捧得太高了。
高到了完全不符合百姓地位的程度。
但是现在,经历了中都城一行,他们看到了太多之前没有看到的事。
接触了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这时候再去听,去想父皇说的这些话,领悟虽不尽相同,程度也有深有浅,但是,却真的能将这话给听进去了。
“江山就是百姓,百姓就是江山……”
朱棣喃喃的重复着这句话,越是重复,越是觉得有味道,越觉得有道理。
虽只是短短的一句话,却让人回味无穷,这是足可以一生奉行的至理。
关于江山是什么,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什么,需要依靠谁来治理好国家……
这些问题,他们在此之前,没有进行过系统性的思考。
也是因此,对这些并没有太过于清楚、系统的认知。
现在,被自己父皇这么一说,再结合着中都城的亲身经历和种种见闻,一下子就变得不同了。
虽然朱标等人心里,多多少少还有一些疑惑,短时间内想要全盘接受这些,并不现实。
但朱元璋确信,自己已经在自己的这几个儿子心里面,种下了一颗种子。
这颗种子,终究会生根发芽。
在自己持续性的影响下,后续将会茁壮成长,成为影响他们一生的东西。
“王朝两百多年,和三百之间,看起来没差多少。
尤其是唐朝,只差了十几年,就能摸到三百年的门槛。
但就是这短短的十几年,却成为了一个不可逾越的深沟。
有句话叫做行百里者半九十,咱觉得用在这件事情上,也很合适。
想要国家摆脱三百年的王朝周期,需要有着各种方面的努力和改变。
咱说的依靠百姓,让大明也成为百姓们的大明,只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除此之外,还需多方面的努力,拼尽全力方才可以。
比如,发展农业,工业,商业,弄出合理的分配方式……”
朱元璋说着,脑海之中有着一幕幕的画面,在不断的浮现。
有无人机喷洒农药,大型拖拉机翻耕土地,联合收割机收割成熟的麦子……
有高铁如银蛇飞驰,天宫升空驻人,各种各样的工厂,生产出各种各样的工业品……
有物流来来往往,各处城市,街道商铺林立,各种商品琳琅满目。
手机里各类购物软件上,商品更是五花八门,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
这才是真正的盛世!
与之相比,不论是文景之治,还是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亦或者自己的洪武之治,老四的永乐盛世,那都是差的太远太远了。
见过最好的风景,回来之后自然会朝着这方面去努力。
重活一世,又沉浸式体验了那等盛世,要是还一切照旧,还在原地踏步走,那可真的是活到狗身上去了!
王朝三百年规律,自己必然要将其打破!
要给大明打下一个好底子!
让大明因自己而改变!
“世事艰难,三百年王朝周期难以打破……”
听到自己父皇说出来的话,朱标,朱棡,朱棣三人都是跟着点头,心头沉重。
之前没从自己父皇这里得知王朝三百年周期这个事情时,他们还不觉得一个朝代,存在三百年有多难。
可是现在,在知道了强如汉唐,也都没能跨过这个坎。
再去想让自己大明突破这三百年的周期,顿时觉得很是心累。
这可以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父皇此时所说的话,可谓是说到了他们的心坎里。
‘父皇,这是汉唐都没有完成的事,咱们大明要是完不成,也不算丢人……’
晋王朱棡准备对他父皇进行安慰。
却听的他爹朱元璋的声音,停顿了一下后,又一次的响起。
“可,那又能如何?
我大明为何就不能超越汉唐?
打破王朝三百年周期,且看恁爹我施为!”
朱元璋双手不自觉背到身后,昂然而立!
一股强烈的气势,从他身上散发出来。
他又转头望向自己的几个儿子,伸手对着他们虚空一一点过。
“也看你们施为!”
晋王朱棡那即将出口的、进行安慰的话,紧急停下。
显得有些惊愕的望向自己父皇。
朱标,朱棣也是齐齐一震。
心里面的那些沉重与悲观,被瞬间轰出裂痕!
谁都没有想到,父皇话锋一转之下,居然会说出这等话!
抬头看着父皇背负双手,昂然而立,一时间只觉得父皇的身躯,正在迅速的无限拔高!
似有万丈光芒绽放。
这可是连汉唐都迈不过去的坎啊!
只是想想就让他们心情沉重的升不起任何对抗的心气。
可父皇却直接以这等姿态与其宣战!
真不愧是从最底层一路杀上来的父皇!
不愧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再复汉人河山的父皇!
正当他们忍不住满心的激动和敬佩,想要说些什么的时候。
却见到父皇的手指向了自己,并说出‘也看你们施为’!
这一刻,就算是反应一向慢半拍的秦王朱樉,一颗心都猛烈的跳动了一下。
呼吸都是下意识的为之急促起来!
朱标,朱棡,朱棣只觉一股热流瞬间传遍全身,起了一层的鸡皮疙瘩!
那原本极其沉重,压在他们心头的东西,更是在此时,轰然破碎!
再遮不住他们的眼!
让他们跟着升起了无穷的斗志,和强烈的信心。
似乎,这三百年王朝周期,也不过是如此!
且看自己父子施为!
“父皇,咱们真的……能打破吗?”
满腔豪情联系到现实之后,稍稍退却的朱标,望着他爹朱元璋询问。
朱棡,朱棣也紧紧盯着他们父皇。
“当然可以!”
朱元璋用力点头。
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声音却很坚定的道:“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咱不做孬种逃兵,恁也都别做孬种逃兵,那这事必然能做成!
咱们的目的,必然能够达到!
咱大明,必然远超汉唐!”
朱标,朱棡,朱棣那稍稍退却的豪情,再一次被他们的父皇,给激发了个十足十!
至于秦王朱樉,在被他爹朱元璋用手指着,说‘也看你们施为’时,就已经被彻底激发,没有任何的消退……
“陛下,吏部尚书詹同,礼部侍郎张筹,员外郎朱梦炎等人求见……”
王公公略显着急的声音响起。
朱元璋的脸瞬间黑了,杀意涌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