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西北望!西北望!
洛阳府学。
贺峥身着一袭素色长衫,剑眉星目,他的腋下夹着一本《孟子》,起身匆匆走出学堂,心里想着事儿。
忽而听见有人在后面喊道:「子峻!子峻!明日旬休,我们一起去龙门石窟吧?
安远丶明源几人都说去看看伊水,最近不是下了大雨麽,伊水暴涨,可壮观了!」
贺峥不用看便知道是徐泾那个冒失的家伙,他回头笑了笑,道:「不去了,我爹说让我早点回,应该是有事情让安排我去做呢。」
徐泾闻言有些失望,但知道贺峥家中的产业时常都是很忙的,倒也不好耽误别人经营,只好道:「行,那下次一起去。」
贺峥点点头笑道:「好,下次我来安排。」
「得嘞!回见!」
「回见!」
两人匆匆告别。
贺峥匆匆出了学堂,随后左右张望了一下,朝一处僻静的巷弄走去,在巷弄里面左拐右拐,来到一处绿竹巷。
来到此处,顿时外面的喧嚣被隔绝在外,仿佛进入幽静的世界之中。
贺峥走进绿竹巷之中,巷口有人轻声道:「地陷东南,一脉真金沉沙现?」
闻听此言,贺峥赶紧道:「剑指西北,千钧浩气破云开。」
此话一出,巷口之内的人说道:「进偏堂,可取新出邸报。」
贺峥闻言一喜,赶紧拱手喜道:「谢谢先生。」
巷口之内的人道:「山裂砥柱,九曲黄河从此转,都是同志,又有什麽好谢的。」
贺峥闻言沉默了一下,点头道:「手捧燧石,八方星火为君燃。」
巷口里面的人闻言笑道:「好!延安府正需要你这样的青年才俊!那就祝你一路顺风!」
贺峥不再言语,拱手,转身进了里面,取了一份邸报,细心藏好,然后从另一个出口出去。
回到了家里,匆匆吃了饭,贺峥躲进自己的书房仔细研读。
在灯光之下,他一会儿看得咬牙切齿,一会看得眉笑眼开,一会儿又是热血沸腾,看完了一遍,又接着再看一遍,很快便月上中天。
忽而外面有人敲门,道:「峥儿,该休息了,读书亦要劳逸结合。」
贺峥赶紧道:「好的爹爹,孩儿这就休息。」
说完之后,贺峥听着父亲脚步声离去,却是没有熄灯,而是继续又看了好几遍。
等到后半夜躺床上的时候,他的脑子依然在不断地运转,邸报所言如同有人在他脑中大声棒喝!
「……天下士子,且听吾言!
今有一事,如雷霆轰顶,震彻我中国之根基,关乎兴衰荣辱,关乎正义存亡,不得不公诸于世,以醒众人。
西夏与吐蕃,恰似恶狼毒蛇,相互勾结,气势汹汹,兵临我大宋边境。
其铁蹄所至之处,百姓惨遭涂炭,田园荒芜,哭声震天,社稷亦摇摇欲坠。
值此国难当头,风雨飘摇之际,朝廷本应振臂高呼,凝聚万民之力,共御外敌,护我山河百姓。
然而,朝堂之上那些身着华服丶道貌岸然之辈,所作所为,却令人发指眦裂。
为求片刻之安宁,竟鬼蜮伎俩,暗中谋划,将我大宋重镇延安府,拱手献与西夏!
延安府啊,那是先辈们用热血与生命换来的疆土,历经无数战火洗礼,承载着大宋的尊严与荣耀,如今却被朝廷如此轻易地抛弃,这简直是千古未有的奇耻大辱!
更为可憎的是,朝廷妄图将丢失国土的罪责,一股脑儿地强加于苏允一人身上,欲将其塑造成天下罪人,堵住众人悠悠之口。
诸君试看,古往今来,可有如此昏聩无能丶丧心病狂之朝廷?
外敌当前,不思御敌救国之良策,却忙于算计自家忠义之士,将大好河山随意丢弃,还妄图以莫须有的罪名嫁祸于人。
此等行径,与那卖国求荣丶认贼作父之徒,又有何分别?
我等士子,自幼诵读圣贤经典,胸怀家国天下,见此情景,怎可能不怒发冲冠,义愤填膺!
苏允苏先生,虽为朝廷所忌惮,却始终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欲以苏学之理念,革新图存,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振兴我大宋之社稷。
其志向之高远,行为之正义,令人钦佩!
然而,朝廷却以这般卑劣手段相待,实在是寒透了天下忠义之士的心。
在此,我苏学会郑重呼吁天下士子,务必擦亮双眼,看穿朝廷那虚伪丑恶的真面目。
切不可再被这昏庸朝廷所迷惑,应当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为我大宋的未来而战。
让我们齐心协力,携手并肩,支持苏允,共守西北之地,重拾我中华昔日之辉煌!……」
第二日,他早早便起来了,安步当车,信步而行来到一处所在。
洛阳城的夏日,本应是一片郁郁葱葱丶生机勃勃之景。
贺峥却满心阴霾,丝毫感受不到这勃勃夏日之境。
他所站之处乃是曾经的苏学会学堂旧址,望着那紧闭的大门和斑驳的墙壁,心中五味杂陈。
他一直深受苏学会中周行己先生的影响,在那书声琅琅的学堂里,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苏学的养分,对苏学所倡导的经世致用丶革新图强之理念深信不疑。
然而,风云突变,苏学会竟被朝廷定为叛逆,一夜之间,学会被禁,学堂关停。
昔日志同道合的同窗们,不少毅然决然地投奔了苏学会的大本营绥德军,试图在那里延续苏学的火种。
贺峥彼时却没有立刻追随而去。
他心中尚有一丝对朝廷的幻想,觉得事情或许还有转机,他转入洛阳学府进学,想着再看看。
但现实却如同一记重锤,将他最后的希望彻底击碎。
西夏联合吐蕃,对大宋边境虎视眈眈,来势汹汹。
大宋朝廷竟做出了一个令天下人不齿的决定——直接设计将延安府拱手扔给了苏允,想让苏允背负失土之责。
「这是何等荒谬的朝廷!」
贺峥怒目圆睁,双手紧握拳头,关节泛白。心中对朝廷的愤怒如熊熊烈火般燃烧,紧接着,便是无尽的失望。
在这一刻,他心中那根一直维系着对朝廷忠诚的弦,彻底崩断。
「既然朝廷如此昏庸,那我便去西北看看,看看那延安府,是否真如私底下所传言的,是中国之未来所在。」
徐泾从龙门石窟归来,满心欢喜,歇了一夜,第二日便去上学,途中忽而见得一身影,顿时喜道:「子峻!子峻!」
最⊥新⊥小⊥说⊥在⊥⊥⊥首⊥发!
那身着青色襴衫学子顿时有些讶然,转头看到了徐泾,笑着走了过来。
徐泾却是有些讶然,因为他看到贺峥身上背着的行囊。
「子峻,你这是要去哪里?」
贺峥笑道:「去游学,静极思动了。」
徐泾吃惊道:「你疯了,马上就要科举了这会儿你去游学?」
贺峥点点道:「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我想出去看看。」
徐泾皱起了眉头,将贺峥拉到巷角处,压低声音道:「你小子是不是要去西北?」
贺峥看了徐泾一眼,道:「不是。」
徐泾一脸焦急,道:「你休想骗我!今日城中又有新动向,听闻官府对苏学会的追查愈发严苛,不少曾与苏学会有过交集的人都被带走问话了。」
贺峥眉头紧锁,沉声道:「这世道,黑白颠倒。
苏学会传播的皆是济世之学,于国于民有益,怎就成了叛逆?」
徐泾担忧地看着他:「子峻,你与周先生往来密切,可要小心些。
如今苏学会被禁,学校关停,那些士子也作鸟兽散,不少都投奔绥德军了。
你……你可别犯糊涂啊。」
贺峥微微摇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我不会贸然行事。只是这天下之大,竟容不下苏学,实在可悲。
而且,你难道不知道麽,西夏联合吐蕃进攻大宋,朝廷竟设计将延安府扔给苏允,让他担负失土之责,这简直荒谬至极!」
徐泾闻言愣了愣,道:「还有这麽一回事?」
贺峥神色变得怒不可遏起来,压低声音道:「朝廷不思御敌之策,却用如此卑劣手段,置百姓于何地,置大宋的未来于何地?」
徐泾愣了愣道:「若真是如此,那如此行径,实在令人不齿。
只是子峻,你不会真想去西北吧?」
贺峥望向西北方向,目光坚定:「嗯,既然朝廷如此昏庸,那我便去看看西北那边可否真如传言所说,乃是中国未来希望之所在!」
徐泾大惊:「子峻,你疯了吗?那延安府如今局势复杂,苏允被朝廷视为叛逆!
你去了,岂不是也要成为叛逆,那可是造反啊!」
贺峥惨然一笑:「澄川,如今这世道,何处不是罗网?
我若不去,心中的疑惑难消,这一辈子都无法释怀。
苏学倡导为苍生谋福祉,哪怕前路荆棘密布,我也愿去探寻一番。」
徐泾见他心意已决,无奈地叹了口气:「既然如此,我也不便阻拦。
只是一路之上,你千万要小心。若有不测,一定要设法回来。」
贺峥点点头,然后重重地抱了一下徐泾,在他耳边低声道:「有时间多去看看我父亲。」
徐泾顿时有些吃惊看向贺峥,只见贺峥眼里热泪盈眶,顿时有些说不出话来。
徐泾愣愣看着贺峥的身影消失在巷子的尽头,许久之后才反应了过来,忍不住低声骂道:「曹他娘的贺子峻,你这个不孝子,你爹就你一个儿子啊!」
他随后摇了摇头,低声道:「草你个贺子峻,老子前辈子真是欠你的!
得,你这货去当了反贼,那你父亲只能由我去孝敬了,不过,就怕你这龟孙以后再回来,你爹的家产恐怕是再继承不到了,你爹大约是要再娶妻生儿的啦,嗨,这都是啥事儿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