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艰难”的抉择四更求首订!
‘林兆恩啊……’
‘这人历史上似乎还有点名气?’
海玥打量着十四岁的林兆恩,颇有几分惊讶。
明朝中后期,在福建思想界,出现了两位著名的人物,被称为“闽中二异端”。
其中一位是泉州的李贽,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许多在当时看起来离经叛道的思想,却颇为符合现代人的观念,因此在后世有着不小的知名度。
另一位就没什么人知道了,这个人叫林兆恩,倡导儒释道三教合一,创过教,抗过倭,做了不少实事,只是若论爆点,就远不如李贽了,因此讨论度也远远不及。
而林兆恩还有另一个身份,正是如今两广巡抚林富的孙子。
只是对方会出现在这里,确实令人惊讶:“你把林巡抚的孙子拐过来了?”
燕修笑道:“怎能叫拐呢?小少爷是自愿来的,他对于方府的事情也很好奇的!”
“见过海兄!”
林兆恩眼神清澈,温文尔雅地行礼。
“林少爷请!”
四人来到对街的一座茶楼雅间,各自入座,面面相觑。
只是片刻的冷场后,燕修就开始活络气氛,海玥也是健谈的,倒是很快打开了话题。
聊着聊着,就到了林富向朝廷进奏的《乞罢采珠疏和《乞裁革珠池市舶内臣疏。
海玥道:“听说合浦县曾经发生了一起乱民暴动,才会促使林巡抚下定决心,进奏朝廷,制止采珠,可有此事?”
林兆恩小脸沉凝,缓缓地道:“海兄可曾去过合浦县?”
“没有。”
“我去过。”
“那里如何?”
“民不聊生!”
林兆恩毫不顾忌地道:“合浦县本就地瘠人贫,自从合浦珍珠闻名天下以来,当地的百姓更是不种粮食,耕海采珠,以珠易米!”
“偏偏很快,采集珍珠就被纳入了官府专营,严禁民间私采,珠民哪怕私藏碎珠,一旦发现都要被严惩!”
“而每每官府摊派徭役时,合浦人的噩梦就来了!”
“在海水中采珠是极其艰苦和危险的,那些珠民用绳系腰,携篮入水,就这么潜入十丈深的海底,等拾取到珠蚌后,摇绳示意船上的人拉回。”
“他们常常遭到刺纱鲨鱼的袭击,船上的人就看到一缕血水浮上,便再也拉不上人了……”
“即便侥幸回来的,也常常耳鼻出血,不久后就患病痛苦而亡!”
“廉州知府林兆珂在《采珠行里所言,‘哀哀呼天天不闻,十万壮丁半生死’,绝无半点夸大!”
林兆恩说到这里,咬着牙道:“帝后宫娥身上的每颗珍珠,都是珠民用命换的!”
海玥动容。
不愧是未来的异端,确实不同凡响。
事实上,不仅历朝历代的宫中珠宝,都沾满了百姓的血,明朝更是中国历史上采珠最盛的一个朝代,也是对合浦珍珠资源的破坏,对珠民的压迫最为严重的一个朝代。
清朝或许也想更加不当人,但问题是明朝破坏得太厉害了,为了保护环境,不至于彻底涸泽而渔,清朝时期的合浦人日子都好过一些。
林兆恩不知道接下来的大明会最不当人,只是此前提及在合浦的所见所闻,眼眶已是红了,咬着牙道:“这等恶政,岂会没有民乱?”
海玥缓缓道:“如此说来,合浦乱民殴打灵山知县,劫掠白龙村落,都是受采珠所迫了?”
林兆恩脸色沉下:“不!那群人根本不是合浦人,而是从别处流窜的乱匪,在当地杀人夺珠,无恶不作,还裹挟了百姓上山!合浦知县是个狗官,县衙是一群狗官,也不管其他,一律以乱民上报,那白龙村之毁,到底是乱匪所为,还是官兵……”
“咳咳!”
燕修轻咳一声,打断了这位小少爷的话语,接上道:“当时不少游学士子都险些被那些乱匪裹挟,一旦去了山上,便是九死一生了!”
海玥恍然:“两位莫不是如此相识的?”
林兆恩点了点头:“燕壮士救过我等的性命!”
“哪里的话,也是小少爷的仆从太少了,不然乱匪伤不得你!”
燕修摆了摆手,又得意洋洋:“不过能救下林巡抚的亲人,也是让我足以夸耀啊,大家都敬林巡抚爱民,我这是办了一件大好事!”
林兆恩说起朝廷的坏话丝毫不知收敛,听到这份夸赞倒是有些羞涩:“祖父常言,朱子之言,他第一谨记的,便是‘做官如处子,要常以父母之心为心’,应该如此!”
朱熹有言为官要保持赤子之心,以父母之爱待民,亦是父母官最直接的由来,对于此言,海玥也由衷认可,却又有一个转折:“听了这么多关于合浦县的事,我倒是想起了那个靥镇传说!”
此言一出,场中几人脸色立变:“靥镇?”
海玥道:“‘隐雾村’的传说,诸位都有所耳闻吧?是不是觉得里面的许多因素,似曾相识?”
燕修浓眉扬了扬:“海公子之意,是‘隐雾村’对应被毁的‘白龙村’,悬挂在村中的珍珠绳索,对应合浦珍珠?莫非这当地的传说,是以合浦民变为原型?”
“只是猜测!”
海玥道:“不过方威一死,爆出有贪墨珍珠的重大嫌疑,这起事件锦衣卫准备查个水落石出了,无论再大的阻碍,哪怕上报京师,都要一查到底!”
场中气氛再度凝重起来,林兆恩喃喃低语:“查!早该一查到底了啊!只怕就算是锦衣卫,也有力所不能及之事……”
燕修则叹了口气:“我曾在京师为贵人府上的门客,不知海公子可知晓?”
这点闵子雍说过,海玥颔首:“有所耳闻。”
“我曾经的老爷说过一句话,‘仕途无独贪,惟官官相卫;墨吏非孤鼠,实朋比为奸’!”
燕修低声道:“事实上不止是官场,便是方才所说的那群乱匪,他们在抵达合浦县后,都做了一件事,给白龙村的村民发放碎珠!”
海玥冷声道:“这是要裹挟村民?”
“不错!”
燕修道:“一旦村民拿了珠子,地方衙门就不会放过他们,不想当贼,也得从贼了!所以海公子可曾想过,那位方府的少爷只是贪墨珍珠,求一些钱财吗?他可是吏部尚书的亲侄子啊!”
海玥深吸一口气:“燕兄见多识广,所言着实振聋发聩,令人深思!”
燕修咧嘴笑道:“我这是班门弄斧,方府内的案情,多谢公子相告,这报酬嘛……”
海玥平和地道:“相信燕兄会给我一个合理的价码,不过不急于一时,且等案情结束也不迟。”
“好吧!”
燕修搓了搓手,露出肉痛之色:“那我们就告辞了。”
林兆恩与小川起身行礼,与燕修一起离开,茶楼包间安静下来。
海玥拿起茶杯,轻轻品茗,却未离开。
片刻后,外面突然响起敲门声。
“咚咚咚!”
先是礼貌地敲了三声,然后一个小吏模样的汉子推门而入,来到面前,恭敬行礼:“海公子!”
海玥头也不抬,依旧品茶,淡淡地道:“何事?”
汉子低眉顺眼:“有人托小人给公子带两句话。”
海玥淡然道:“你背后是谁,我不会问,你也不见得真的清楚,直接说吧!”
汉子道:“第一句,公子是两试案首,功名有望,是欲为锦衣卫驱策,令琼山海氏蒙羞?锦衣卫再威风,也是要回京师的,琼山才是公子的根啊!”
海玥默然。
汉子察言观色,接着道:“第二句,君若解连环,则青云路开,金榜题名,光宗耀祖之日,岂不美哉?”
海玥再度默然片刻,开口道:“何以解连环?”
汉子声调微微上扬:“锦衣卫查到什么地步了?”
海玥沉默许久,缓缓地道:“方威有一本账簿,上面记录了一份名单,锦衣卫正在寻找!”
汉子闻言神色一变,急切地道:“他们快要找到了?”
“不知。”
海玥摇摇头:“陆舍人公私分明,私下与我亲近,是看上了我从小习武,与他对练,酣畅淋漓!公事查案,只是听了我的意见,至于案情具体进展,我亦不清楚,不然你们以为锦衣卫会这么轻易,把我放出府来么?”
汉子觉得很有道理,也将每一个字都记下,准备回去原原本本地禀告,更知道机不可失:“海公子是少年神探,安南使团一案破得漂亮,难道你就没有丝毫线索么?”
海玥皱起眉头。
汉子趁热打铁:“公子可要想清楚,锦衣卫破案了,也是那位陆舍人的功劳,与你何干?相反公子若能平了此事,有人永远记得这份大恩,这里才是你的家乡啊!”
海玥缓缓开口:“我确实有几个怀疑对象,方威死后,账簿十之八九就在这两人的手中,但我就算说了,你们难道冲入方府,把人带走?”
汉子抓耳挠腮,也觉得为难:“这……”
“也罢!话已至此,我也没有回头路了!”
海玥经过了一番“艰难”的抉择,最终道:“我会说动锦衣卫,把那几个嫌疑人释放出去,你们在外等候,直接拿了人,就算锦衣卫来索要,也可以不给,到那个时候,岂非攻守之势异也?”
“好计!”
汉子拍案叫绝,诚心实意地躬身一拜:“有公子这等大才,实乃两广之幸,小人告退,公子且静候佳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