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尚书刘歆,双目充血,一双眼睛死死盯着李善长。
似乎要将李善长给生撕了一般!
“陛下,各地主印官可以都斩首,那些前来报税的,也都可以杖一百,流放三千里。
罪臣这个户部尚书,也可以被五马分尸,这些罪臣都认。
但罪臣请诛李善长!
这些年来,是李善长把持中枢。
哪怕不当丞相了,还在暗中行使着丞相的权力。
空印案子这件事,罪大恶极,最应该受到惩罚的人,就是李善长这个国贼!
每次正式报税之前,李善长这狗贼,都会提前会见各处官员,提前划分各处分份额,瓜分利益。
罪臣,以及户部众人,也都是按照李善长狗贼划分的份额来做事。
这狗贼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罪臣请诛李善长!”
刘歆这一番话,说的咬牙切齿,把自己遭此劫难的诸多怨气,都给撒到了李善长身上。
“陛下,罪臣请诛李善长!”
“陛下,罪臣亦请诛李善长!
首恶不除,臣等无法心服口服!”
户部左侍郎钱忠,以及右侍郎李芳二人,亦是咬牙出声附和,请诛杀李善长。
之前他们这些人对李善长有多恭敬,有多听李善长的话,那么这个时候对李善长就有多痛恨!
若没有李善长这个叛徒,这个把他们尽数给卖了的畜生在,他们未必就没有活路。
就算是死,也不会被整上五马分尸这等残酷的刑罚!
这个时候,他们已经不再奢望自己能活了。
彻底断绝了生路的他们,唯一想要做的事情,就是拉李善长这老狗随他们陪葬!
要是不能将这反复无常的老狗,给拉着一起死,他们是真不甘心,死不瞑目怒!
以往他们会对李善长恭敬有加,可现在他们都是要死的人了,哪里还会在意太多?
李善长,必须死!
“陛下,臣请诛李善长!”
“陛下,臣请诛李善长!”
在户部的这三人开口之后,立刻有更多的人开口跟上,请诛李善长。
这些人都是之前跟着胡惟庸下跪,却被皇帝一连串的组合拳打的站不起来的人。
其中有很多在此之前,都是对李善长特别服气的。
背对着这些人的李善长,听着这一句句请诛李善长的话,面上神情没有什么变化,但拢在袖中的手,却在不住的颤抖。
一颗心也宛若被刀绞一样,痛的厉害。
请诛李善长啊!
请诛李善长!
这样的话,在此之前谁敢说一句?
可现在,就是众多人都在请诛李善长!
而且,这么说的人,大多都还是在自己跟前,如同狗一样的存在。
现在,都开始请诛李善长了!
虽然早就知道,在自己做出这等选择之后,必然会遭受反噬,会面临这样一个结果。
可是现在,这些真的发生了,还是让他难受,心痛的厉害。
胡惟庸保持着叩首于地的姿势,一动不动。
不是他不想动,而是怕自己一旦有所动作,就会让人看到自己那放光的双目,以及脸上那抑制不住的惊喜。
他是真的惊喜。
原本他都被这一波三折的事情,给整绝望了。
觉得这次自己将会输的一塌糊涂。
可谁能想到,转眼之间,事情竟然又有了这样一个巨大的转折。
李善长这狗东西,居然是玩真的!
真的完全跪在了朱元璋面前,放弃了所有抵抗,对着自己昔日的部下,疯狂的捅刀子。
效果自然也是立竿见影的。
这不,现在这些往日里听李善长话的人,不都已经开始追着李善长,疯狂的撕咬了?
这一声声请诛李善长的话,听着真让人开心,如饮仙酿,沁人心脾!
李善长这狗东西,也会有今天?
朱元璋看着眼前这一幕,神情有些恍惚,记忆中的空印案浮现在眼前。
都是空印案,这一次和上辈子却已有了诸多的不同。
上辈子李善长没有敲登闻鼓,也没有被自己彻底拿捏。
更没有如同今日这般,在朝堂上大杀四方。
是自己被这些人的诡辩,给弄得心头火起,却在言语之上说不过他们,最终强行掀了桌子。
礼部尚书,以及两个侍郎被自己宣布斩首的时候,虽瘫软在了地上,但却能看出来,他们心里是非常不服,对自己也是异常怨恨的。
空印案发生后,对自己怨恨的官员更多。
可这一次不一样了。
这一次,众多原本冲着自己来的怨恨,此时都冲着李善长去了。
自己这个皇帝身上,反而没有溅上多少血。
虽然自己做这等事情,并不介意被溅上一身血,但此时有李善长这个送上门的人在前面给自己挡着,也是挺不错的。
更让他感到舒服的是,上辈子自己哪怕通过空印案,狠狠给了李善长一棍子,打断了他门生故吏的这条腿。
但断的并不算太彻底,属于打断骨头连着筋的那种。
哪里有现在这种,直接卸下来的干脆?
最让朱元璋高兴的是,上辈子时由于一些布置并不算太周全,户部的那些暗中记的账册被毁掉了,并没有被自己拿到。
从而导致一些关键性的证据缺失,没有太好的办法搞更大的牵连。
这些年来,被这些人通过空印这种方式给弄走的大量钱财,只追回来了极少的一小部分,连零头都算不上。
可这一次不同了,关键性的证据被自己掌握在手里。
又有李善长这个在此之前,主持给众多人瓜分利益的人被自己拿捏,掌握在了手里。
这些侵吞了诸多利益的人,别想再那般容易过关。
必须把诸多钱财吐出来才行。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又有这等关键性的证据握在手中,朱元璋相信,接下来肯定会有很多人识相,乖乖的把钱财主动吐出来。
至于那些心存侥幸的人,他这边自然不会客气,查到一个就从严处理一个,最低就是砍头。
有这等关键证据在手,又有被自己拿捏的李善长在,且锦衣卫如今已经初具规模。
且看看能有多少人隐藏的下去!
有了这一次的事情后,将会有大量的钱财到账。
而手里面有了钱之后,很多事也就都比较好开展了!
“上位,臣罪大恶极,辜负了上位,竟做出了这等损害大明的事,臣无颜活在世上。
臣请上位诛杀臣,以正国法!”
在一片请诛李善长的声音里,李善长深吸一口气,对着朱元璋跪了下去。
一脸沉痛的说出这样的话,并将帽子摘下来放到了地上。
一副引颈就勠的样子。
这样的一幕,倒是让刘歆这些人都闭上了嘴。
眼中那无边的怒火与仇视,都在此时被冲淡了不少,被意外所取代。
李善长这狗东西,竟然是连一点必要的挣扎都没有,就这样等死了?
一瞬间的意外之后,诸多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皇帝身上。
等着看皇帝接下来会如何处置。
皇帝要是只处理他们这些人,却放过李善长这个首恶,那就算是皇帝,他也别想好过!
这件事说破天去,用皇权去压,也一样是不能让人心服,绕不过一个理字。
“李善长罪大恶极,自然当诛!李善长五马分尸,其子李琪,一样五马分尸!”
朱元璋的回答干脆利索,带着铁血杀伐之气。
跪在地上的李善长,身子不受控制的抖了一下,却没有说什么话。
刘歆,钱忠,李芳等众多的人,则为之欣喜。
“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
刘歆等人对朱元璋叩拜,发自真心的呼喊。
李善长这个老狗,终究还是要给自己等人陪葬了!
把自己等人害成这个样子,这老狗还想独善其身,他想的美!
皇帝还是圣明的,不仅仅要把李善长五马分尸,还要将其儿子五马分尸。
好!实在是好!
这就是报应不爽!
这就是恶人自有恶人磨!
“其免死铁券,还可免一死,子免一死,允许其用免死铁券抵罪。”
朱元璋停顿一下后,再次开了口。
欣喜不已的刘歆等人,顿时像是被兜头浇了一瓢冰水一样,齐齐为之一滞。
不是……皇帝居然允许这狗东西用免死铁券抵罪?
这是一个很多人情绪激动下,都忘记考虑的事。
李善长提起的心,在此时放了下来。
虽然早在一开始决定彻底倒向皇帝,给皇帝干脏活的时候,他就知道,依照皇帝的性子,应该不会卸磨杀驴。
会保住自己的性命。
但方才听到皇帝满是威严的说出,要将自己以及自己儿子都给五马分尸的话,还是禁不住为之担忧,乃至于是恐惧。
因为,他和儿子的生死,真的只存在于皇帝的一念之间。
从皇帝的话里,他也真切的感受皇帝的杀意。
这杀意不似作伪,皇帝是真的想要把他给杀死。
这一刻,他是真的恐惧了。
好在皇帝并没有真的这般做,而是选择了让自己用免死铁券来抵罪。
这让李善长有种劫后余生的喜悦与虚脱。
同时,也有着怅然与强烈的危机感升起。
曾经他觉得,依照他的身份地位,这辈子都不可能用上免死铁券。
可以将其当作传家宝,一直流传下去。
可谁能想到,短短时间内,自己的免两死,儿子的免一死都给用了。
今后再也没有免死铁券,可以用来护身了。
他知道,皇帝一定程度上,是故意消耗掉自己的免死铁券。
一来恰逢其会,此时用免死铁券来进行免死,最能说服人。
二来也是给自己一个警告,让自己今后都老老实实,夹起尾巴做人。
日后要是再犯事了,可就没有免死铁券,给自己用来免死了!
只剩下了死路一条。
这皇帝,当真好手段,好狠的心!
自己都已经把事情做到这种程度了,他还是不肯轻易放过自己!
“陛下!李善长狗贼所犯罪过太大,不适合用免死铁券抵罪!
请陛下明鉴,诛李善长以谢天下,以明法纪!”
户部尚书刘歆,把头往地上磕的邦邦响,红着眼睛泣血哭谏,一心想要让李善长死。
他一开口,钱忠,李芳两位侍郎也都跟着开口,情绪激动,请皇帝一定要把李善长斩首。不过这一次,就他们三个人开口,其余人没有再跟着附和。
他们三个是注定要死的,自然没太多的顾虑。
可剩下的人,却都有着生路。
在皇帝已经表明了在这事情上的态度后,自不会再逼迫皇帝。
万一把皇帝惹恼了,再加重处罚了,那可就亏大发了。
“免死铁券是咱发的,咱说可以抵罪就可以抵罪!恁几个少在这里聒噪!胡搅蛮缠。
卫士何在?将这三个虫豸拖出去行刑!”
随着朱元璋一声令下,立刻有如狼似虎的殿中侍卫上前,按住三人,堵住嘴巴拖了出去。
而这一举动,看的武将序列之中不少有免死铁券的人,为之心头狂跳。
看起来皇帝这显得强势又蛮横的做法,是在维护免死铁券的作用。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对于拥有免死铁券的他们而言,应该是一个极好的消息。
可实际上稍微深思的话,就能让人看到这里面,包含的吓人的含义。
皇帝可是当众满朝文武的面,说出来了他说可以抵罪就可以抵罪的话。
那言外之意,是不是就意味着,他说不可以抵罪,这铁券就不可以抵罪了?
看起来是对免死铁券作用的维护,实际上却是一个削弱。
更是对自己等拥有免死铁券之人的,一个极其严肃的警告。
不少人心中不满,但面对此时大杀四方的皇帝,还真就没有一个人敢在这件事情上,和皇帝进行争辩。
在这件事上,朱元璋有他的考量在。
免死铁券的事,是个大漏洞。
当初大明刚建立的时候,自己分封功臣,李善长等人提议弄免死铁券给功臣,用来对功臣进行表彰,以及安功臣的心。
又说唐宋都有这东西,是一个很好的制度。
自己当时没有想到,这些跟自己打天下的人,变得居然会这样快。
又因为这是唐宋都有过的事。
所以自己没多想也就同意了。
但经历上辈的种种,又在史书上看到了不少的事,此时再回头去看,朱元璋就越发觉得这个举措太过于草率了。
虽然后世很多人都在戏称,自己洪武朝的免死铁券免不了死,自己就可着拥有免死铁券的人杀。
还把自己的免死铁券,称为阎王爷的点名册,谁拿着谁死。
可关键是拥有免死铁券的人相信啊。
很多人都觉得,他们手中的免死铁券真的可以免死。
不少的勋贵武臣行事乖张,除了本身性格,权势等方面之外.
手里拿着免死铁券,觉得真可以的免死,自觉有着护身符在,所以就没有了很多顾虑,也是一个不小的原因。
现在,朱元璋说这话,就是在告诉这些人,今后也都老实点。
不要觉得手里面握着免死铁券,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免死铁券是自己这个皇帝发,到底能不能免死,不是免死铁券说的算,也不是拥有免死铁券的人说的算。
而是自己这个皇帝说的算!
有着这么多的人头在,想来这话不少人能听进去,也能起个三五年的效果。
免死铁券这个事,自己今后需想办法,将之给彻底解决了。
不能让自己颁发的免死铁券,流传到标儿,以及雄英他们这些后人的朝代去。
不然,这免死铁券在自己这里免不了死,可到了后面的皇帝那里,可就真的能免死了。
毕竟后面的那些人,惯会用自己的祖宗之法来做文章……
胡惟庸心中暗道可惜,有些失望。
他本身就觉得,皇帝不会将李善长给弄死。
至少现在不会。
李善长都把事情给做到这种程度了,皇帝若是还不管不顾,不讲任何情面让李善长死,那今后还有多少人敢给皇帝卖命?
但知道归知道,此时真的确定了皇帝不杀李善长,还是难免有些失望。
要是李善长真的被皇帝就此斩首,那该有多好啊!
“恁也都起来吧,接下来是个什么命运,就看恁自己的了。
生路和死路,咱都明晃晃的给恁在这里摆着。
恁谁非要往死路上去,咱也不会拦着!”
刘歆三人被拉走后,朱元璋望着那些,跟着胡惟庸跪地的众多人开口说道。
众人闻言如蒙大赦,纷纷谢恩起身。
唯独胡惟庸还在这里跪着。
“你也起来把,把帽子戴上,接着做事,今后别它娘的动不动就摘帽子,撂挑子。
咱它娘的任命你当丞相,是让你给咱办事的,不是让你天天给咱撂挑子的!
咱的忍耐也是有限的,别把咱逼急了,真让咱对你彻底失望了。”
朱元璋望着胡惟庸说道。
带着一些勉励,又带着一些警告。
胡惟庸,朱元璋现在可不会杀,留着有大用。
若不是重活一世,朱元璋说什么都不不敢相信,胡惟庸这家伙在成为实权丞相之后,胆子居然那般的大。
竟然敢造自己的反!
除了联系了陆仲亨,费聚等一些大明的侯爵之外,还暗中联系了倭国和北元,邀请他们一起动手!
自己在觉察并粉碎了胡惟庸的阴谋后,开始着手废除中书省,以及丞相制度……
中书省权力太大了,丞相的权力也一样太大。
上辈子自己就将之废除了,这辈子,朱元璋依旧还会做出相应的选择。
丞相制度与中书省制度,他一样还要废除。
自己这等开国皇帝在的时候,这些通过中书省统领天下的丞相们,尚且如此张狂跋扈。
要是自己没有了,这等情况岂不是更加严重?
从现代归来的他自然知道,在自己废除了丞相后,后面出现了内阁这等制度,并且慢慢的凌驾于六部之上。
等于在很多程度上,取代了被自己废除掉的丞相。
可在朱元璋看来,哪怕是内阁权力最鼎盛的时候,和如今中书省存在的情况下丞相的权力相比,那都是远远比不上!
三省六部制,隋朝正式完善,唐朝继承并有多发展。
宋朝整体构架上依旧是三省六部制,不过依据自身的情况,进行了一些的改变。
但别管怎么改,最基本的框架在这这里,本质上还是三省六部制。
为什么会发展出三省?
其根本原因,就是为了限制丞相的权力,不让丞相权力过于集中,进行分权制衡。
结果这一套来到元朝后,直接将给整废掉了。
这些人学习华夏的制度,学了个一知半解。
竟然大聪明的废掉尚书省和门下省,只留下了一个中书省。
中书省统领六部就不说了,还在地方上划分了诸多行省,也就是行中书省。
出任行中书省长官,成为封疆大吏的,都是中书省出来的高官,比如平章政事,参知政事。
如此一来也就是说,朝廷上,中书省直接汇集决策,审核,执行于一身,统御六部。
地方上,则直接统领各处行省。
而这巨大的权力,又通过中书省这个机构,尽数汇集到了丞相的身上。
在这等制度下,丞相的权力大的吓人!
李善长为什么能门生故吏遍天下?
就是这套从元朝延续过来的制度,让丞相的权力太大,可谓是大权一把抓。
胡惟庸成为实权宰相后,为什么到后来敢造自己的反?
同样也是这套瞎逑整的制度,给了丞相太大的权力,让他觉得他行了。
正所谓身怀利刃,杀心自起,就是这么个道理。
若不不对这套不合理,有大毛病的制度继续改变。
就算是没有李善长,胡惟庸,今后还会有更多的胡善长,李惟庸出来。
所以,哪怕重来一次,中书省这些朱元璋还是会动。
但很多的制度都有延后性,比如汉承秦制,唐朝承隋制,宋承唐制。
自己大明赶走了元鞑子,又因为手下的人,包括自己都是从元朝过来的,那在建立制度的时候,很多方面,自然而然都会承袭元制。
也就是说,中书省这套制度,在这个时候是深入人心的,且又涉及到了无数官员的切身利益。
想要动这个,简直不要太困难。
这也是为什么,自己会一直等到胡惟庸造反之后,才会抓住机会,一举废除中书省和丞相制度。
所以,仅从为了对中书省动刀子上来看,胡惟庸这等胆大包天的奇男子,自己都要留下来。
让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才行。
不过,中书省自己一时半会儿动不了,但趁着空印案动一动行省,先削弱掉一层中书省的权威还是可行的……
胡惟庸不知道,这短短的时间里,皇帝心中都闪过了多少念头。
更不可能知道,皇帝此番放过他又有多少的考量。
他只知道,自己又度过了一个难关,又一次赌对了!
就知道,皇帝不可能真的对自己下下死手,不敢真的夺了自己的丞相之位。
皇帝离不开自己,中书省离不开自己。
知道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不太容易被人取代的人,是胡惟庸此番如此行事的最大底气之所在!
他叩首谢恩,说自己今后再不会这样了,一定会好好做好丞相该做的事,为皇帝,为国为民分忧。
说罢,把官帽戴回头上,双手撑地,显得艰难的起了身。
这是长时间跪在地上,腿都麻了的缘故。
胡惟庸此时的形象并不好,官袍满是褶皱,因为出汗,背上的一大片衣服都贴在了身上,头发也有一些散乱。
因为双腿发麻的缘故,他的身躯也站的不怎么直。
但这个时候,胡惟庸的形象在众多的文武官员眼中,却变得无比的高大。
很多人都对他高看一眼。
尤其是和李善长这个狗东西,在关键时刻,直接背叛众人,给皇帝当狗的行径比起来,敢为了众官员,而选择和皇帝硬着来的胡惟庸,无疑更加让人信任。
更加让人敬服。
可以说,胡惟庸今日乃是一战成名。
胡惟庸感受着这些目光,以及气氛的改变,面上没有丝毫的变化。
但心里面早就乐开了花!
像是吃到了喜鹊屎一样。
今天的事情虽然有着诸多波折,但最终的结果,终究还是对自己有利的!
从此刻开始,李善长再不能骑在自己头上了!
从此刻开始,属于丞相的大权,将被自己尽数掌握!
自己成功取代了李善长!
自己才是大明真正的丞相!
这一次,自己才是最大的赢家!
努力压下心中极致的喜悦,胡惟庸等着皇帝宣布退朝。
各种事情都有了定论,今日的朝会该结束了。
结果,皇帝的声音却响了起来:“咱准备裁撤了行省……”
胡惟庸:???!!!
(本章完)